搞錯重點的少子化辦公室:少子化只是表面現象,深層問題是不平等造成的女性生涯困境
搞錯重點的少子化辦公室:
少子化只是表面現象,深層問題是不平等造成的女性生涯困境
4月中,衛福部為了「搶救生育率」將成立「少子化辦公室」,衛福部長陳時中表示將研議發放津貼、補助私立托嬰中心。婦女新知基金會參與的托育政策催生聯盟,在19日召開「衛福部少子化對策辦公室,切莫濫發現金請先修訂《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學學教育部,推出三萬個公共托育名額!」記者會。指出政府每年花十數億發放津貼,反而讓市場托育價格水漲船高,家長負擔沒減輕,生育率也沒有回升。
婦女新知基金會秘書長覃玉蓉出席記者會,將資源投注於津貼,而不投注公共托育,事實上是在惡化性別與階級不平等。台灣的官員常常用0-2歲九成都是家長自己帶,來主張不要公共托育、只要發錢催生。但根據研究,台灣媽媽如果賺得比爸爸少很多或家庭所得太低,幾乎都變成辭職自己照顧,但如果媽媽賺得多、家庭所得高,各種托育方式就非常平均。所以在家自己顧並不是台灣女人的普遍喜好,辭職回家是因為女人沒有選擇,或經濟大權不在自己手上,被家人要求放棄職涯。衛福部如果不改善0-2歲的幼兒照顧難題,不支持女性職涯發展,只找有錢女藝人來訴求大家多生,不會有用。
23日又投書網路平台,指出年輕人生育面臨許多結構性困境,公共托育不足是其中一環,而政府發展各種模式公共托育服務,不應偏廢,不論是居家保母或托嬰中心,家長具有異質性,喜好或方便運用的托育服務不盡相同,政府建置公共托育服務應該給家長充分的選擇。
圖:「托育催生聯盟對少子女化切莫濫發現金!我們要公共化托育」記者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