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金議題2017年1到3月工作進度
資深研究員 曾昭媛
編按:
去年總統府「國家年金改革委員會」中,婦女新知基金會的代表多次發言主張,政府應建立以公民權為基礎、稅收制為財源、給付水準不低於八千的基礎年金制度,才能打好高齡社會的地基。也就是說,要求廢止國民年金保險,民眾不必再繳國保的高額保費,只要是本國公民、年滿65歲以上就可月領八千元的基礎年金。但政府卻對此訴求,置之不理。
因此,為了讓政府正視民意,也希望更多團體瞭解年金制度與弱勢族群權益的關聯,我們1月17日在高雄舉辦座談,向南部婦團說明基礎年金的重要性。1月23日發出聯合聲明,要求建立全民稅收制基礎年金的制度,目前全國已有42個團體連署。
除了基礎年金的保障,年金制度當中與性別相關的另一議題則是「育嬰留職停薪」期間的保險年資及保費負擔的問題,我們在3月29日發出聯合聲明,18個團體連署支持,共同要求政府應全額補助、負擔所有受雇者(無論是勞工或軍公教)在育嬰假期間的保費,併計入保險年資。
在本文撰寫的6月22日當天,立法院終於通過決議、採納本會主張,政府將全額補助「育嬰留職停薪」期間的勞保、公教保險、軍保的保費,併計保險年資。
至於基礎年金,目前國民黨立委李彥秀已呼應本會訴求、提出「基礎年金法」草案,我們將持續爭取各黨立委支持。 |
從性別、階級、世代觀點看年金改革的分配正義 建立基礎年金制度,預防老年貧窮,實現社會團結
曾昭媛(婦女新知基金會 資深研究員)
蔡英文總統上任後立即召開「總統府國家年金改革委員會」,去年開了二十次委員會,難以形成共識結論;今年1月又召開北中南東四區會議、1月22年日金國是會議,但政府及媒體大多聚焦在年金的職業不均及世代不公的問題,傾向把複雜的年金問題簡化為軍公教的改革而已。
民主社會自然會有不同意見,但讓我們相當失望的是,蔡英文政府在2017年1月19日公布的年金改革方案,以及四月送交立法院的各項年金法案,完全迴避了年金給付的基本保障是否足夠,以及性別、階級、世代因素交互作用的分配正義問題。
年金制度設計的初衷原為預防老年貧窮。但根據鄭清霞等學者研究,台灣老人貧窮率高達10~20%。2015年符合請領中低收入老人生活津貼資格者12萬人,在310萬老人中僅佔3.87%。可見有許多近貧老人,並沒有被社會救助的經濟安全網妥善接住。
年金制度應以預防老年貧窮為優先,但有九成老人的年金保障不足
其實現行各種年金制度,除軍公教外,最嚴重的問題在給付過低、保障不足,但政府只想處理軍公教、勞工的年金要砍多少。台灣現在65歲以上老人約有300萬人,其中最大比例是僅平均月領3,791元國民年金的139萬老人,佔46%;月領老農津貼7,256元的63萬老人,約佔20%;平均月領16,179元勞保年金的68萬老人,約占23%。退休軍公教僅佔目前老年人口約10%,然而政府卻逃避九成老人公共年金之保障適足性過低的危機。
我國13種年金制度當中,最晚開辦的是2008年10月上路的國民年金保險,涵蓋約350萬各類「無工作所得者」,包括約240萬家務勞動者、身心障礙者、失業者、學生等。但國保制度乃台灣獨創、世界皆無,弱弱互保,財務邏輯自相矛盾,居然要求「無工作所得者」每月繳932元,持續繳滿40年,方可月領低於貧窮線的9,507元。但事實上,國保精算報告預估國保基金37年後將破產,誰要去繳滿40年啊?
國民年金保險 弱弱互保的矛盾邏輯,財務如何能夠穩健永續?
難怪國保106年繳費率跌至新低43%,原住民繳費率更低到僅25%。而未繳保費原因的統計中,以36.22%的人因「失業或家庭經濟狀況不佳」為最大群體。
政府要求「無工作所得者」必須先繳納保費才能受到保障的怪異制度,根本就是對貧窮族群視而不見、雪上加霜。然而,政府卻無意在這波年金議題中處理國民年金的相關改革。
我們要求建立基礎年金制度,每月給付至少八千元以上
去年總統府國家年金改革委員會中,婦女新知基金會的代表多次發言主張,政府應建立以公民權為基礎、稅收制為財源、給付水準不低於八千的基礎年金制度,才能打好高齡社會的地基。也就是說,要求廢止國民年金保險,民眾不必再繳國保的保費,只要是本國公民、年滿65歲以上就可月領八千元的基礎年金。但政府卻對此訴求,置之不理。
政府明知國民年金保險的問題重重,難以擔負起年金制度原應具有的預防老年貧窮的功能。然而,政府並不打算在這波改革處理國民年金保險,也不想趁此建立基礎年金制度。
42個團體連署要求建立基礎年金制度,改革機會就是現在!
政務委員林萬億1月21日向媒體說明,國民年金改革將列入下一階段規劃,預估五到十年後「啟動」檢討,以建立給付水準不低於八干元的稅收制國民年金為目標。
如果政府認為以八千元起跳的基礎年金制度是正確方向,為何要等五到十年後才要「啟動」檢討?如果連在目前社會各界對年金改革有高度共識的氛圍下,政府都還無法有魄力推動基礎年金的話,以後如何還能重啟改革的契機?總統任期也才四年,所謂「五到十年後檢討」,豈不是唬弄人民?
因此,婦女新知基金會在1月22日年金國是會議的隔天發出聲明、邀請各團體連署,共同要求儘速建立全民稅收制基礎年金的制度,目前連署團體已有42個。
年金危機主因人口結構高齡化、少子女化,世代失衡,難以久撐
年金制度原本奠基於世代互助的社會契約,由這一代青壯工作人口繳費,讓上一代的退休人口有老年給付可領。但台灣人口結構急遽的高齡化及少子女化,使年金制度失衡、難以久撐,這才是年金危機的主因。
若要維持人口替代水準,生育率至少需要2.1人。台灣政府長期不重視托育公共化服務的惡果,造成生育率世界第一低,2015年生育率為1.17 人,距離聯合國公佈的各國生育率平均數2.47 人,相當遙遠。依據國發會的人口推估,台灣45年後的老年人口約為現在的三倍,青壯工作人口則將縮減為現在的一半。
這般嚴重人口失衡的社會,不僅年金有危機,貧窮更是大危機,不能再把奉養老人的責任都丟給家庭、丟給年輕人而已,企業及國家也必須分擔。但政府卻不想改變年金制度結構、只想用「多繳、少領、延後退」的年金財務調整手段,暫時緩解五到十年內的危機。
如果這次年金改革仍無法打造出第一層能提供所有公民基本保障的基礎年金,而只處理第二層職業年金的財務風險,台灣年金制度終將還是危險建築,無法久撑。
老年貧窮問題所顯示的性別、階級、世代的分配不正義
要討論年金及老年貧窮問題時,不能略過性別因素。104年台灣女性的平均餘命為83.62歲,比男性77.01歲多。我們進一步分析可以發現,老年人口中愈高的年齡層,女性比例愈多,貧窮率也愈高。
許多老年女性受到傳統文化「男主外、女主內」的影響,年輕時在家照顧老小,並未進入職場。因此,我們並不意外,老年女性的主要經濟來源當中,有44.6%依賴子女或孫子女奉養(102年老人生活狀況調查報告)。但現代社會家庭功能弱化,年輕人面對低薪、高房價、高物價的多重壓力,老人還能仰賴古早觀念的養兒防老來保障經濟安全嗎?
如果公共年金缺乏基礎保障,人民就得依賴子孫奉養或個人的儲蓄投資。國家將老年經濟安全責任個人化、家庭化的結果,就是青壯工作人口的養老負擔愈來愈沈重,遺棄老人的社會悲劇將愈來愈多。
勞動市場歧視女性、缺乏照顧服務,使老年女性保障不足更加惡化
再者,女性在勞動市場面臨種種不利處境,職場上婚育歧視玻璃天花板、職業性別隔離現象相當普遍,女性不易升遷,平均薪資僅約為男性的八成;部分女性選擇退出職場、回家照顧家人,或被迫兼職工作,乃是因為幼托及長照費用高昂、品質堪憂、服務不普及…種種不利因素使女性工作年資較少、薪資較低,導致老年之後能夠得到的年金給付也較低。
數字可以證明。經過我們婦女新知基金會去年在總統府年金改革委員會中提案要求,政府總算提出年金的性別統計分析,其中勞保年金的老年給付,2015年全國平均16179元,但女性平均只有15256元,男性則平均為17299元。
隨著人口結構急速高齡化、少子女化,我們可預見將有更多老人因缺乏經濟安全的基本保障而陷入貧窮,或努力打零工養活自己,淪為下流老人、過勞老人。
兌現總統政見,建立社會安全網,保障老年生活不虞匱乏
蔡英文總統選前政見一再強調,政府必須建立完整的社會安全網。蔡英文總統亦於選前提出年金制度兩大目標之一:「給付水準必須讓國民的老年生活不虞匱乏」。
然而,蔡英文政府送進立法院的各項年金改革法案,還是缺少了基礎年金,讓我們相當失望。我們期望各黨立委能夠聽到民間的呼聲,支持民間團體主張的基礎年金制度,儘速納入這一波年金改革的議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