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工培力 - 接線能力 up up
文/婦女新知基金會培力部主任 陳逸
10月到 12 月邁入 2019 年最後一季,安排緊湊且紮實的各式課程。首先,較為重點的一個項目是調解實務分享,接線志工和調解委員的工作內容相當相似的,等於說要了解案主的癥結點去協助解決問題、找到方向。而如何調解、如何去達到最大公約數,就是很重要的課題。這主題邀請到林鈺琅法官、李麗慧督導, 分別從法官與社工的專業背景切入談談調解的眉角,相信也讓志工有不少收穫。再來,加強法律識能則是安排王如玄律師帶來兩岸婚姻關係之繼承,以及謝玉璇律師帶來暫時處分和成年監護的內容,兩位都為志工的法律知識加分許多。最後,則是分享由性平協會講師賴友梅, 帶來多元家庭的分享,打電話來的案主來自四面八方,如何設身處地理解不同家庭背景與狀況,讓來電者有共感,是接線很重要的功課。2019 年度所有的課程,總共有 10 堂法律、5堂助人技巧分享的內容,共 15 堂相當重要的課程,2020 年期望可以持續經營和努力。
調解實務分享
家事事件法很重要的是「調解前置」的概念,也就是需要先進入調解程序,如調解不成才會進入審判程序。大部分的案件需要先進行調解,這相對也讓家事案件有了嶄新的處理方式,以往直接進入審判程序可能是看有多少證據說多少話,但家事案件具備的特殊性,不僅牽扯到較多之情緒糾葛,也需要後續更多的經營與關懷,才能讓當事者雙方培養自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這塊內容和本會所關注的婚姻家庭法律諮詢專線有很大的相似性,因此在今年安排至少 3 堂課程,期望可透過調解制度的了解、調解技巧的運用,來讓接線志工更加進入狀況。
首先,邀請到台北地方法院之調解法官林鈺琅法官,他細緻的帶出自身如何運用調解技巧、同理心等心理戰術來進行調解,他除了分享交叉運用法官與調解委員兩者的職權,也如何在調解實務中運用「動之以情、說之以理、誘之以利」等方式進行,相當精彩。例如原告堅持需要賠償 200 萬,被告則是說 150 萬元是可負擔最多的底線,雙方無法達成共識,法官這時通常會個別聊聊,建議抓個中間的吉利數字 168 萬,各退一步也不需花長時間在訴訟泥淖中打滾。靈活運用各退一步,以及投其所好的技巧,讓雙方不至於成為僵局導致破局。
◎圖說/台北地方法院之調解法官林鈺琅法官分享
在林法官的分享上,不僅只有冷冰冰的 法條,而是看到是有實務上面對個案的溫度。他有突破僵局的調解技巧、有同理心的穿針引線,無論是投其所好、或是了解其心理狀態, 都在在顯示出調解是一門博大精深的學問。這也讓接線志工從中獲益良多,可將傳授的技巧與調解相關知識,運用在接線過程當中。而林法官也表示,建議在場的志工多鼓勵民眾進行調解,他說:「進入審判來說,一個案件法官只有給你 15 到 20 分鐘,但需要講完你 20 年的事情,你認為這樣時間夠嗎?」這句話直指核心的點出重點,也就是調解可能還可以有好幾次以上、數月的時間,讓雙方好好坐下來協調彼此的共識,但如果進入到審判程序,就沒有這麼細緻的處理程序,也更加凸顯家事事件「調解前置」的重要性。
除了林法官從調解法官的角度分享調解實務上的經驗,我們也安排不同專業的調解委員從經驗上做分享。9 月 5 日邀請李麗惠督導, 她自己本身是現代婦女基金會督導,也擔任宜蘭地院之調委,具備社工經驗 20 多年。她分享諸多親身經手的案例,鉅細靡遺的將案例搭配實務帶給聽眾,像是她分享如何協助面臨離合決定的當事人,例如雙方對離婚決定的掙扎不太一樣,需要細緻去了解當事人心理狀態, 並協助面對內在心理需求和價值衝突,決定優先價值的次序。也可適時給予當事人時間、空間以做出理性的思考與決定。這些面向都是相當好可做為接線參考的範例,很多時候在接聽電話過程中,也經常會遇到來電者面對不想離婚對方又堅持離婚的困境,一而再再而三不斷來電,這時候就很需要適時釐清為何不想離 婚,而在這段婚姻中自己的感受如何,從第三人的角度客觀理解這個狀態,會使得來電者可以有更多收穫。
◎圖說/李麗惠督導教授家事商談技巧
另外,她也提出需要認識雙方離別的心理歷程,這是滿重要的面向,有助於理解離婚的決定。例如對於離婚聲請方而言,提出分開申請的一方,會先經歷到關係上的不滿或因期待落空所帶來的失望。包括掙扎,失望,沮喪, 猶豫,選擇將感情封閉以免再度失望和受傷。或者有人因覺得被拒絕而用憤怒表達出來內心的不滿與怨恨。當離別決定後,提出分離的一方會頓時感到解脫,壓力暫且舒緩,也有的會懷疑這決定是否會傷害對方。但對於離婚相對方來說,相對人也同樣經歷情緒的起伏與混 亂。當配偶提出分開時,情緒會混亂不安,失落憂傷,憤怒對方不給彼此最後的機會,需要經歷一段時間,情緒才能平復。惟有透過對關係的重新理解才能重拾自尊及重建新的關係。不一樣的狀態相對也會需要有不同的處理方式。
最後,則是邀請兩位調解委員:方麗群調解委員、劉慧珍調解委員,前者擔任 4 年的調委經驗、後者有 5 年經驗。兩位講者因為同時具備新知督導的身分,因此相當了解調解委員的經驗如何適切運用在接線諮詢中,帶的課程內容也讓志工們相當有感。兩位從案例研討的分享開始,調解委員扮演的角色除了要恰如其分扮演當事人的橋樑外,也須費心的為當事人想辦法、找資源,盡力協助當事人在各讓一步下,和平解決紛爭。
有志工回饋表示這次課程讓她了解案件進入法院裁判的艱辛,案件若經過調解更能清楚案主的需求,也減少法院審理的負擔,也能幫助案主釐清對法律的認識及自身權利義務的正當行使。對於調解程序加深認識與了解,等同給接線志工更多的彈藥和武器,能夠應對案主的各式各樣問題。也收到些許回饋,期望後續安排類似的交流,得以更多推展接線工作對案主的協助。
繼承相關法律
11月 19 日邀約到王如玄王律師來談談大陸婚姻的法律。專線經常會接到外籍配偶的來電,但礙於語言上的障礙,來電者大多還是大陸配偶居多,東南亞配偶則較少。而瞭解大陸方面的婚姻法律規定,也有助於接線志工回答兩岸婚姻或是大陸配偶的相關問題。
王律師細緻的帶出大陸婚姻與我國婚姻 的差異性,例如離婚採取的是破綻主義,無論離婚或結婚在認定上均較為寬鬆,這點就和台灣很不一樣。除此之外,夫妻財產制的認定上是採行共同財產,而非台灣的法定財產制,中國的夫妻財產制包含繼承和贈與得來的、房產在婚後增值部分在離婚剩餘財產分配時皆可請求。另外,繼承的權利義務在中國是對等的,配偶、父母、子女都是第一順位,媳婦也同樣享有繼承的權利。
以往的既定印象,會認為大陸地區的律法規定是相對台灣落後或是退步的狀況,但聽王律師細緻的剖析差別,發現中國的婚姻和繼承法律,相對比起台灣來得更進步。從不一樣的視角回看台灣的民法制定,也從中理解到不同法律制定的淵源與脈絡。
暫時處分、成年監護
10 月 31 日邀請到同樣是家事事件修法小組的謝玉璇律師來為志工授課,內容主要從志工較不熟悉的法律概念談起,因此經過討論後決議訂出兩個主題:一個是暫時處分,另一個則是成年監護。而後者剛好 2019 年 5 月有針對意定監護的制定法規,也是因應後續高齡化社會面臨很重要的一項改革。而成年監護、意定監護的議題,雖來電者比較少詢問相關問題,但卻是現階段接線志工生命階段切身相關的議題,因此參與者無不聚精會神聽課。
在謝玉璇律師的課程中,強調以案例搭配法條的方式進行,內容有實體法的主軸,有程序法的配合,也有在實務界法官下裁定時,運用法條的考量,可說是相當精彩且豐富。例如完整說明暫時處分的概念,暫時處分是必須有家事非訟事件繫屬於法院,重新將家事非訟事件的定義清楚交代。且也包含暫時處分核發的幾個要件,讓志工們更瞭解暫時處分的適用性問題。而成年監護則是將法條上的適用性,搭配幾則監護宣告/輔助宣告之案例說明,讓法條的運用在搭配實例下可以更加靈活。
認識多元家庭
來電者來自各種不同背景的家庭,有單親家庭、核心家庭、隔代家庭等各色不同之面貌, 而擔任新知接線志工的背景卻是相對單一,大部分是家庭主婦或是退休勞工/公務員,認識和自己不一樣的家庭脈絡與背景,是相當重要的工程,而「認識」不僅只是「瞭解」而已, 更是要設身處地的同理對方的經驗與感受。這次課程邀請到性別平等教育協會的講師賴友梅,她之前也曾擔任過新知的工作人員,致力於性平教育的領域,帶來富有深度和溫度的一堂課程。
友梅一開始從自已的原生家庭,也就是 她和自己阿嬤的關係出發,談到她與媽媽的關聯,帶到這個家庭對她的影響與感受。是讓她意識到性別的啟蒙, 同時也是從家族史的脈絡帶到不同家庭的樣貌。這是特別深刻的經驗, 因為從自身的故事來經營,才會讓台下每一位志工們有感於不同樣貌的「家庭」,也才比對自己經驗和別人不同的地方。有助於設身處地的同理心。
除此之外,她也從台灣性平協會推廣《扮家家遊》桌上遊戲介紹起,這是一個桌遊結合了性別、族群、人權、藝術等多元議題,可讓大人或小孩在遊戲中,體驗多元家庭的差異。每一張牌卡也都具備設計的巧思與意涵,例如一個肌肉阿嬤的圖片,就是為了打破年齡的窠臼,以及對於性別的刻板印象。還有男性的奶爸、不同國籍的角色,在在顯示出在遊戲設計上的巧思,而實際玩法上更是加入同住在一個屋簷下的設定與概念,讓此桌遊可以延伸更多可討論多元成家的想法。
◎圖說/賴友梅分享多元家庭的概念與桌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