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出版品

《婦女新知通訊》、《性騷擾完全拒絕手冊》及「性騷擾完全拒絕手冊」網站、「性騷擾一點通」網站、《看見新移民-多元文化小撇步》及網站、《做親密,愛自主-從無法抗拒到積極同意》及網站、《女權火‧不止息:台灣婦女運動剪影-公民影音教材》等出版物;與美麗少年工作室共同出品性騷擾紀錄片《玫瑰的戰爭》DVD。

志工陪力:法律天秤的檢修者:參訪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心得

文/林念澄(新知實習生)

  司法、改革,聽起來都是艱難而遙遠的詞彙,我們很難想像「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具體上在做些什麼。7月24日,新知與勞陣、權促會的實習生一起來到了司改會參訪。

 

法官,盲人不是你想像的那樣──陳敬鎧案

  首先跟我們對話的是司改會近年救援對象之一:陳敬鎧。他神采奕奕並充滿自信,若不是手持白手杖,大家應該看不出他的視力與常人有所不同。他向我們講述了自己遭遇意外失明卻因為試著照常寫考卷、運動而被控詐盲詐保的過程,以及司改會在訴訟過程中為他做的努力(延伸閱讀:陳敬鎧案概述與爭點)。

  社會上身體功能健全的多數人,常以自己的立場去想像、看待他人,想像身心障礙者的欠缺、不能、困境,然後或是出於善意予以憐憫、幫助、優待,或是出於惡意對他們歧視、嘲笑、排斥。

  正如陳敬鎧當天說:「因為這個世界是光明、彩色的,所以盲人才需要努力融入視覺世界,如果這個世界突然變得黑暗,那反而是長期仰賴視覺的明眼人需要盲人的協助了。」

  以前曾經在課堂上聽到老師分享一個名詞:聽者,指聽障人士所生育的孩子。透過這樣的翻轉,將「他的父母是聽障人士」的負面印象轉變為「他能夠有效地成為聽障者與健全人的溝通橋樑」的正面優勢。每個特殊都是個人的某種優勢,但這不僅是當事人自己心態上的挑戰,在陳敬鎧案中,法官對於盲人的「失能想像」,更是健全的人們需要去反思、消除的刻板印象與霸權。

 

司改會──只是一群想幫助別人的人

  「你把我們講得太多了,」司改會的蕭逸民主任打斷陳敬鎧說的第三次謝謝,「我們就只是一群想幫助別人的人,剛好也是法律人。」

  司改會的工作十分廣泛,包括司改國是會議、個案救援、監督司法、社會倡議等。但陳敬鎧案中,除了司改會外也有很多法律、社福機構進場參與救援,改革的漫漫長路,不可能只有一小群人在單打獨鬥。

  有人提問到司改會成員是否都是法律出身,蕭主任打趣地說道:「如果只有法律人,司法改革永遠也不會成功。」司改會一位實習生也跟我們分享道,同樣是法律系出身的實習生,討論或工作時,常會出現一致的想法或立場。

  長期待在同一領域的人們,思考方式與脈絡會不自覺地有了慣性、甚至僵化,這可能使相關工作更有效率與可依循的準則,但也可能少了激盪與突破。

 

 

錯放還是錯殺──模擬陪審團的挑戰

  本次參訪的主要活動是由司改會設計的一場模擬法庭,來自各機構的實習生們擔任陪審團員,在聽完司改會實習生所扮演的檢方及辯方所有的發言後,討論被告是否有罪。我們很快就達成了證據不足、被告無罪的共識,但分享意見的過程中,我發現每個人即使說的大致相同,但重視的證據、思考的脈絡、最終做出判斷的決定性因素,都有很大差異。

  台灣採行「職業法官制」的環境下,普通人與法律的距離十分遙遠,人民

一旦對司法有不滿情緒,常會直接歸因於「恐龍法官」,而較少人願意去花時間了解法律、檢視制度。國外另有讓人民參與判決的參審制及陪審制,但判決終歸是人所給的,無論是由專業的法官裁決,或是由各行各業的人民判斷,在理性的法律原則與感性的直覺、情緒之間,或許沒有哪個制度能十全十美地解決法律問題。從電影《十二怒漢(12 Angry Men)》可以窺見,陪審團的決策也可能被時間、心情、團體動力、過往經驗甚至天氣所影響。(延伸閱讀:看盡陪審團的光明面與黑暗面──《十二怒漢》

  陪審制度審理刑事案件時,有被稱為「超越合理懷疑」的法律原則,只有在陪審團對於原告所提的證據無法提出任何合理的懷疑時,陪審團才能對被告作出有罪判決。這就是在「抓錯人」與「沒抓到人」兩種風險中選擇了後者,畢竟若錯抓了無罪之人,那便是在造成冤案的同時也放真正的犯罪者逍遙法外,造就兩個負面的結果。

  透過「模擬陪審團」這樣的活動,確實能讓參與者實際去感受法官斷案的難處與可能的盲點。修過英美法相關課程的我,原本帶著腦中許多判例和專有名詞,自信滿滿地開始觀察檢辯雙方的發言,卻發現在實際運用時,對案情或當事人先入為主的成見真的很難避免,要撇除主觀想法、理性地去看待每個證據的證明力和關聯性、將經宣示的證詞視為證據的一種,都是很困難的挑戰。

 

司法問題是現在進行式

  我們對司改會的印象,可能停留在邱和順案、蘇建和案等過去的重大事件,但蕭逸民主任強調,司法的問題不是過去,而是現在,就在我們身邊發生著。陳敬鎧站在我們面前時給我很大的衝擊:一位活生生的、因司法而受迫害者正在對我們說話,而不只是書報裡的一個名字一段文字。

  司法改革也隨著時代改變著,現今這個媒體產業發達的時代,偵查不公開議題開始被正視,司改會也對此成立了專門的單位進行監督,該組別的實習生分享道,他們每天都要看大量的新聞,並檢查其中是否有違反此原則的狀況。

  無論哪個時代,法律就在我們生活周遭,任何人都可能有需要運用司法資源的一天,因此司法制度的改革,與所有人都切身相關。「沒有人是局外人」這句話似乎已經被各種議題運用了太多太多次,但事實就是每個人都可能成為公共議題的主角,沒有人能永遠置身事外。法律的天秤是否公正,是每個人都必須關心的,而司改會就是隨時為我們監督、維修這個天秤的一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