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監督縣市政府性別政策大作戰】東部縣市性別團體工作坊

 面對明年2018將舉行22個縣市的地方層級九合一選舉,為了深化監督各項性別政策在各縣市鄉鎮的落實程度,我們今年7、8、9、10月舉辦全國北中南東四場工作坊,串連各縣市團體加入「性別平等政策紮根大聯盟」共同監督地方政府。

彙整各地方團體意見之後,我們今年12月舉辦記者會,邀請一些團體共同提出對地方政府的性別政策改革訴求,內容涵蓋托育、長照、性平教育、性平機制、性別比例等各縣市的執行問題。明年目標則是希望能與各地方團體更深入討論,聯合提出民間版的性別政見,要求各縣市候選人簽署支持,並將召開記者會公佈候選人的簽署情形,給選民參考。

部縣市性別團體工作坊

時間:2017年10月12日(星期四)
會議地點:花蓮縣婦女福利服務中心

主辦單位:婦女新知基金會
協辦單位:台北市婦女救援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 花蓮工作站


圖一:原住民族長期照顧修法聯盟吳雅雯,來自花蓮秀林鄉太魯閣族,希望長照政策更貼近原鄉部落的照顧需求和模式,並對不同族群文化與性別觀念有敏感度。

東部場工作坊,我們邀請宜蘭、花蓮、台東等地方團體代表及性平委員擔任引言人,來分享在地的觀察及建議:

(1)原住民族長期照顧修法聯盟Yabung Haning吳雅雯專員,也是台灣原住民太魯閣族學生青年會成員,說明原照盟收集研究不少部落的實際處境,訴求主要是希望長照政策更貼近原鄉部落的照顧需求和模式。各族群、部落有不同的文化脈絡,第一線的照顧人員多是婦女,例如太魯閣族的文化、Gaya精神規範,對於家、男女性別的界線是不能踰越的,當女性服務員照顧的對象是男性時,其丈夫會有疑慮;或是達悟族蘭嶼文化信仰上對身體疾病的惡靈觀,當部落婦女去照顧別人時,等於把惡靈帶回家,要面對如何處理這些觀念衝突及創傷。

(2)現代婦女基金會花蓮工作站督導黃守珮,說明團體在花蓮地方法院家暴事件服務已有11年,承辦縣府服務、代替政府去執行訴訟協助,但實際上社工卻沒有權力,例如花蓮南北狹長、交通不便,法官卻認為受暴婦女如果想申請保護令,就要親自來法庭,不管她們推嬰兒車出門是否方便、工作是否方便請假、手上是否有餘錢支付交通費。法院審理時也對不同族群、性別文化不夠敏感。很希望未來能有在地團體串連的監督機制。

(3)花蓮縣萬榮鄉明利國小老師洪菊吟,同時是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副理事長,說明2008年中央成立性別平等教育輔導團,各縣市政府也須組成性平教育輔導團,他當時成為輔導團的一員,檢視了花蓮縣所有小學課程有關性別平等教育的內容,看到一些性平課程的迷思,狹隘的二元對立,再製刻板印象,例如教導小紳士小淑女。還有對多元家庭的迷思,並不是只談同志家庭,卻被反同人士簡化並反對,其實東部地區有不少單親、隔代教養和新移民家庭。近年開始推廣桌遊、培訓種子講師,希望用面對面溝通,讓更多民眾認識多元家庭的概念。

(4)花蓮彩虹嘉年華總召張哲源,也是東華大學同伴社成員,說明花蓮的彩虹嘉年華在七年前就開始舉辦,到今年9/23、9/24在花蓮、台東都有舉辦,成員來自花東各界,串聯友善商家,北從花蓮的新城,南至台東太麻里,每一鄉鎮都舉辦影展、分享會等活動。今年八、九月去抗議花蓮、台東縣政府拒絕開放同性伴侶註記,全台灣只剩四個縣市沒有,花蓮、台東就佔了兩個。希望未來能跟宜蘭團體有更多串聯。

(5)台東縣外籍配偶協會理事胡玉鳳是來台已有21年的越南新住民,分享他在台東縣婦權會的經驗,往往爭取講半天,會議卻沒有結論。台東偏鄉不少民眾仍歧視新住民,但許多移民家庭的經濟來源、教育孩子的責任主要都在新住民,但受到家庭限制,不被鼓勵出來學習成長,二代子女也沒自信。受家暴去報案時,警察因認識夫家就叫新住民回家檢討,說老公打你是因為不乖。種種歧視待遇,都無法讓新住民感到平等尊重。

(6)宜蘭「土拉客實驗農家園」成員吳紹文則分享自己參選後、持續監督政策的經驗。工作坊主題是「性別政策大作戰」,但作法不只有監督官員,也可以去選立委,例如他自己2012參選宜蘭縣立委、得到一萬多票,後來他在臉書上評論時事,都會有官員來回應。又如楊華美在花蓮長期服務新住民,後來參選花蓮縣議員,當時有許多新住民姊妹幫他助選,後來官員也很在意他們的意見。因此建議團體可以思考,明年是否更積極關注選舉,甚至可推出候選人、或表態支持哪些候選人。

與會者的分組討論分成兩組主題,輪流報告他們的行動方案:


 圖二:第一組報告,要求增設公立托嬰中心,放寬托育、長照人員的證照資格,採取彈性多元的考試方式,使原住民、新住民能成為照顧人力。

 (1)托育、長照、人力資格:希望增設以社區為中心的公立托嬰中心,但照顧人力、證照資格、組織培力的問題要解決,尤其偏鄉有不少困難,法律要求長照、托育人員須有專業執照,但部落婦女可能看不懂中文,或考取證照的學分班最起碼要兩星期,或必須到很遠的花蓮市區機構去實習。新住民也是可能的人力,但都需要時間來培力。政府證照考試應放寬不同的方式,例如可用原住民熟悉的母語或照顧方式,可在他們熟悉的場域來考。

(2)性別平等教育:性別平等教育法在花東地區很難落實,原因包括:地方政府不支持、社會因素、宗教因素、教育體系。例如宗教團體進入學校用性別教育的名義去推廣彩虹媽媽課程,需要防範。作法:要更深耕在地網絡,建立資訊平台,讓資訊比較不流通的地方,如花蓮中區、南區的人,能找到性平教育的資源,陪伴在地的老師、學生社群,讓民眾認識不一樣的性別氣質、性傾向、性別文化。


圖三:第二組報告,分析花東性平教育的困境,未來要更深耕在地網絡,建立資訊平台,陪伴老師、學生社群,增進民眾認識多元性別。

這兩組報告後,我們請慈濟大學兒童發展與家庭教育學系副教授李雪菱,也是花蓮縣婦權會的委員,來評論並提供建言。這兩組都提到不少花東的困境,李雪菱教授也以自身經驗指出,中央的政策遇到地方的政治力就會卡住,例如建立了性平教育人才庫,但地方教育體系就是不用,因此建議要與承辦人員交朋友,裡應外合,用政策去壓他們是沒用的。至於托育及長照人員的認證考試,可去提倡多元文化的評量方式,並請地方政府勞資科的業務可以來輔助認證,或可輪流到不同部落、偏鄉區域去培力與認證當地的照顧人力資格。 

議題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