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出版品

《婦女新知通訊》、《性騷擾完全拒絕手冊》及「性騷擾完全拒絕手冊」網站、「性騷擾一點通」網站、《看見新移民-多元文化小撇步》及網站、《做親密,愛自主-從無法抗拒到積極同意》及網站、《女權火‧不止息:台灣婦女運動剪影-公民影音教材》等出版物;與美麗少年工作室共同出品性騷擾紀錄片《玫瑰的戰爭》DVD。

聯合監督縣市政府性別政策大作戰

聯合監督縣市政府性別政策大作戰

各縣市性別團體 北中南東工作坊 活動紀實

曾昭媛(婦女新知基金會資深研究員)

面對明年2018將舉行22個縣市的地方層級九合一選舉,同步進行縣市長、議員、鄉鎮市長、村里長等地方公職人員的選舉,為了深化監督各項性別政策在各縣市鄉鎮的落實程度,我們今年7、8、9、10月舉辦了全國北中南東四場工作坊,希望能夠串連各縣市團體共同監督地方政府的性別政策,期待未來地方團體能在各縣市婦權會、性平委員會中聯合提案,或共同策劃監督縣市政府的在地倡議行動。

這四場工作坊結束時,我們都向與會者介紹今年成立的臉書社團「性別平等政策紮根大聯盟」,希望大家能夠藉由網路串連、交換訊息及意見,進一步討論未來可能的合作行動。因此每場都有相當多的團體代表、民間委員立即加入聯盟群組

接下來我們將在今年底舉辦聯合記者會,邀請一些團體提出對地方政府的性別政策改革訴求,內容涵蓋托育、長照、性平教育等各縣市的執行問題。明年目標則是希望能與各地方團體更深入討論、凝聚共識,然後聯合提出民間版的性別政見,要求各縣市候選人簽署支持,並將召開記者會公佈候選人的簽署情形,給選民參考。

圖1:婦女新知基金會董事長沈秀華教授說明,針對明年地方選舉,我們今年7、8、9、10月舉辦北中南東四場工作坊,串連地方團體成立「性別平等政策紮根大聯盟」共同監督各縣市性別政策,明年將提出民間版性別政見,尋求候選人簽署支持。

北中南東四場工作坊的議程設計,第一場次都先安排婦女新知的講師介紹中央及地方的性別政策監督工具及倡議,第二場次再邀請關切不同性別政策的地方團體代表輪番引言,分享各自關注議題的在地觀點及監督作法,然後是分組討論,請地方團體提出關切的主題及相關的改革行動方案。

我們向各地方團體介紹說明,2010年五都選舉前夕,婦女新知也曾舉辦工作坊,邀請各地方婦團及各縣市婦權會的民間委員共同討論出十大項「民間版婦女政見」,當場成立「五都婦女政策監督聯盟」。工作坊結束後,我們再請五都婦團分頭出面要求各黨候選人簽署支持,並舉行聯合記者會公布簽署情況。

2014年地方選舉,我們則在選前提出四項民間政見(各縣市政府一級主管任一性別比例不低於1/3、落實性別工作平等法、友善同志及其他性平措施),選後舉行記者會公佈評比各縣市政府一級主管的性別比例。

 

北部縣市性別團體工作坊

  • 時間:2017年7月5日
  • 會議地點:國家婦女館大會議室(台北市杭州南路一段15號9樓)
  • 主辦單位:婦女新知基金會

首先登場的北部場工作坊,我們邀請北北基、桃竹苗、金門馬祖等地方團體及性平委員參加,並請下列團體及專家引言分享勞動、性平教育、托育議題及他們參加委員會的經驗及建議:

圖2:引言人莊喬汝律師
(台北市勞動局性別工作平等委員,台北市性騷擾防治委員,新北市就業歧視評議委員)

1莊喬汝律師分享擔任委員的監督經驗,莊律師建議除了處理申訴個案外,也可請勞政人員追蹤分析各案件—為何撤回申訴、勞資調解的情形、資源轉介網絡,以案件分析來累積出一些修法建議

2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秘書長黃嘉韻說明監督性平教育委員會的作法,針對反同委員的歧視發言、阻擾政策進展,他們聯合各團體開記者會,遊說立委,促使教育部明定性平委員遴選推薦辦法,規定委員須具有性平意識、且不曾出現歧視言論

3托育政策催生聯盟發言人王兆慶,兼任行政院性平會、台北市女委會的委員,分享他在委員會的提案作法、與官員溝通政策的經驗,發現民間委員已不只是團體的倡議角色,還要幫忙協調不同部會,或幫地方政府反映其困難及需求,促使中央積極處理。

與會者的分組討論也相當精彩,分成三組主題的討論及報告他們的行動方案:

1性別平等教育:加強在地團體的串連行動,建立資源共享平台,收集更多連署、遊說更多議員,要求地方政府比照中央訂定性平委員遴選辦法,別讓歧視反同的保守人士成為委員。

2長期照顧:聯合在地團體推動各縣市政府成立長照委員會,不只要倡議長照公共化服務應普及、平價、優質,更要讓照顧者(家屬、本國、外國)的各種需求及處境能被看到。

3家暴防治:希望使各縣市政府重視新興服務類型,如:相對人處遇服務、親密關係暴力等預算及人力配置不足的問題,作法是先盤點各縣市服務資源,比較分析各縣市問題,再召開記者會製造壓力、去委員會提案。

圖3:台大政治系教授黃長玲評論三組報告,
對政策監督及地方機制提供建議,強調地方團體串連的重要性。

最後由台大政治系教授黃長玲評論這三組討論出的行動方案,並提供與會者一些建議

  • 強調地方政策的監督必須要從在地團體的串連做起,縣市首長並不在乎外地的團體或專家。
  • 地方縣市的機制必須與該地的實際情況連結,因此事前的統計分析與資源盤點很重要。
  • 面對反同人士、反對性平的議員時,提醒公共論述上要表達出對他們恐懼的理解,再來釐清事實,否則溝通效果會很差。
  • 若要設置地方長照委員會,由於牽涉利益與權利的角力,要避免最後委員的背景都是雇主、仲介。
  • 親密關係暴力更加突顯情感教育與性別平等意識的重要性,如果能抓出性別暴力刑案與各地警察局、地檢署的關聯與統計,可使地方政府更加重視。

 

南部縣市性別團體工作坊

  • 時間:2017年8月15日
  • 會議地點:高雄市前鎮愛群社區自治育兒資源中心
  • 主辦單位:婦女新知基金會
  • 協辦單位:高雄市婦女新知協會

再來登場的南部場工作坊,我們邀請到高雄、屏東、台南等地方團體及性平委員的引言人,來分享托育、教保人員勞動權益、性平教育、原住民、新住民議題:

  1. 彭婉如文教基金會高雄分會主任簡瑞連分享她在高雄市婦權會關切托育議題及社區婦女培力,透過委員、團體間的合縱連橫,提案要事先連結其他婦團委員,外面則有全國教保人員職業工會、托育政策催生聯盟等團體來對政策發聲,倡議作法包括拍紀錄片、演行動劇與立法院拜會等;培訓夥伴、組織資源、跨領域連結,也很重要。

圖4:彭婉如文教基金會高雄分會主任簡瑞連,
說明高雄各婦團、教保工會共同推動托育公共化的倡議作法。

  1. 台南市教保產業工會理事長買寶玉指出,台南市政府用房屋稅來提供津貼給小孩就讀私幼的家長,但業者又增加費用,因此,增加津貼未必能減輕家長的負擔,也缺乏公平性,有些偏鄉沒有私幼、家長拿不到補助,而且預計增加公共化托育的區域仍以都會區為主,偏鄉仍無,增加的量在六都中也較少。根據全國教保產業工會做的勞動調查,政府增加補助,並未使教保人員的薪資或福利更好,這些都是未來要監督的地方。
  2. 高雄市女性權益促進會理事長蔣琬斯則分享其串連高雄團體、捍衛性平教育的倡議經驗,從收集各團體及地方意見領袖的連署,到市議會前舉行記者會宣傳理念,號召在地支持者參加五月份高雄市教育局舉行的六場分區性別平等教育座談會。
  3. 高雄市原住民婦女成長協會理事長林津如分享,許多原住民婦女要帶小孩但又有經濟需求,因此會仰賴兼職工作,但政策上協助的部份不多。他們嘗試讓散落在各個小家戶的族人回到原本文化中的互助體系,包括照顧小孩、老人、成立合作社等。
  4. 屏東縣好好婦女權益發展協會總幹事蔡順柔主要關注新住民議題,不只要顧社福,還要注意到性別裡的文化平權,是否能讓新住民快樂成長,是否提供母語文字可以閱讀、能了解政府在做什麼,必要時如何利用訴願來保障權益。她在屏東縣性別平等委員會常用的作法是,邀請團體開平台會議時,也請長官列席一起討論,例如醫療院所的服務台能否提供越南語服務?或聯合行政院性平會的委員一起來處理。

圖5:屏東縣性別平等委員會的民間委員蔡順柔,說明培力新住民女性、爭取權益,
邀請縣府官員一起討論如何解決問題,或聯合其他性平委員共同關切。

接下來與會者依各自的關切重點,提出五組的主題進行分組討論,並報告未來監督的行動方案。然後再請高雄婦團滿天星聯盟召集人王介言加以評論、提供建議

1性別平等教育:加強遊說議員和立委、展現選票實力連結友善教師,串連友善團體(性別、環境、勞工等),嘗試接觸家長團體、里長,進入社區宣講,製作長輩懶人包在網路群組擴散,並與記者建立友好關係,讓記者了解正確訊息。王介言建議,增加能見度是很重要,但目前許多團體的共同劣勢,就是沒有專職人力來推動,要思考如何解決。團體表示,還要努力找到金主。

2友善城市、行人路權、無障礙空間:因照顧老幼而須推輪椅或嬰兒車的人,多為女性,但騎樓被佔用或停滿機車,人行道不足解決方案:修訂建築法規,讓建築物能容納所有住戶的車輛;獎勵區里推動騎樓暢通跟整平;民代關說資訊應透明化;強化公共運輸的涵蓋率、滲透率;推動汽機車總量管制。王介言建議,以前有打通騎樓的建議,但遇到實際執行困難,可分階段去處理

3原住民服務政府委辦或補助方案要求須有社工專業資格,但是專業社工未必了解部落的語言文化,部落的人也不易取得社工資格。希望能在原住民服務方案中增加「原住民專業資格」,要通過族語認證,讓熟悉原民文化但沒有社工資格的原住民,也能成為方案服務人員。藉由遊說、提案,讓具有原住民專業的人不必受到社工資格的限制王介言建議,需先定義何謂「原住民專業」,這會是爭點。新住民團體曾經自行另聘新住民擔任「社工助理」,來解決社工資格限制的問題,但政府沒有編列這筆人事經費,仍需要團體串連爭取

圖6:王介言(圖左上站立者,高雄市彩色頁女性願景協會總監,高雄婦團滿天星聯盟召集人)聆聽分組討論,
隨後評論五組報告,對政策溝通及解決作法提供建議。

4新住民權益已歸化成為公民的新移民姊妹,在申請社福補助時,政府相關人員要求回母國拿文件證明娘家無法給他任何實質援助,才能取得福利。建議可透過社工實際訪視即可進行資格確認,免於為取得文件而奔波。希望能邀請政府相關單位、議員、當事人、民間團體等召開公聽會,解決實際困難。

5爭取托育場地為解決0~3歲托育公共化服務不足的問題,提出訴求:盤點每所國小的閒置教室,改建及增設0~2歲和2~3歲的托育公共化服務。作法:教保諮詢委員會的委員參與盤點國小空間,要求教育局和社會局統計出各區的0~3歲托育供需量,並請市府召集跨部門及相關人士開會,日後需要修改照顧者資格、硬體設備相關法規。王介言建議,托育公共化目前遇到的問題是,業務分工越切越細,因此跨部門的整合很重要。

部縣市性別團體工作坊

  • 時間:2017年9月15日
  • 會議地點:台中市中區民族路92號7樓
  • 主辦單位:婦女新知基金會
  • 協辦單位:台灣露德協會 台中辦公室

第三場的中部場工作坊,我們邀請中彰投、雲嘉等地方團體代表及性平委員擔任引言人,來分享在地的觀察及建議:

圖7: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副教授王舒芸,
強調各性平委員會應發揮平等審議的精神,看見在地的需求,避免流於形式主義。

1王舒芸教授分享擔任委員的監督經驗,現在是台中市性別平等委員會的委員,曾任嘉義縣、嘉義市婦權會的委員。他強調委員會若要發揮平等審議的精神,有三大關鍵:縣市政府挑選的委員組成是否能反映地方的意見,首長是否親自主持、跨部門協調,地方團體是否能看見在地的需要?如果委員會要避免流於形式主義,如果團體能串連提出一致要求,會對縣市政府會造成壓力。

2臺中市婦女發展協會執行總監、創會理事長魏淑珠說明,他們是從事單親家庭、獨居老人的社區服務,去年邀請台中婦團組成聯盟,她在台中市性平會提案通過加強婦團培力,強化公部門與地方團體的連結,今年開始進行台中市四區(山、海、屯、市區),每位委員認養一區,自己是認養南屯區,也邀請行政院性平委員一起分區輔導台中婦團,並連結議員或立委來形成政策、或解決在地問題,如聯盟中新住民的需求。

3台中基地-台灣基地協會理事長翁喆裕,感謝台中市性平委員揭露反同教育教材、促成台中市政府在台中同志遊行時升彩虹旗,說明團體在第一線協助LGBT、成立專線諮詢受到反同歧視的心理壓力。針對明年選舉要關切的重點,一是同婚要入法的攻防,二是反同政黨「信心希望聯盟」的參政,他們已在基層耕耘,甚至與在地其他團體結盟了。

4勵馨基金會台中分事務所副主任葉美玲說明,勵馨從服務被性侵、家暴、受性剝削的女孩當中,發現要去面對社會如何看待女孩,因此設有倡議專員的專職人力,希望讓女孩有自信。不過,台中女兒館要辦的課程內容會被市府關心,因部份家長團體反對多元性別教育,連青少女未婚懷孕議題,都覺得是敏感的,但若支持這些教育的聲音更大、多數民眾支持的話就沒問題,所以團體間的串聯合作非常重要。

5雲林縣婦女保護會執行長林銘珠分享在雲林縣婦權會的委員經驗,縣長從未親自主持,由社會處處長主持會議。他們團體從事的是服務單親和受暴婦女的第一線工作。婦權會委員多是承接縣府計畫的的婦團,又要擔任監督的角色,面臨兩難。因此他們及勵馨雲林辦事處等較有能量的雲林五大婦團串連合辦活動,建立溝通平台,去年邀請縣長出席婦團建言的座談,縣長沒來,派副縣長來,訴求包含托育、環保空汙等問題,但副縣長沒有回應。也看不到有關農村婦女需求的性別統計分析。還有高齡女性人口的照護服務需求,包含交通運輸,但縣府推出的幸福專車竟只在都會區提供,偏鄉反而沒有,明顯是為了選票。

圖8:雲林縣婦女保護會執行長林銘珠,現任雲林縣婦女權益委員會的委員,
說明地方婦團面臨承辦政府業務又要監督政策的兩難,強調團體串連合作、加強募款能力的重要性。

6翻轉嘉義工作隊成員林詩涵分享體制外的觀察,嘉義市婦權會的民間委員2/3是學者,其他是承辦嘉義市業務的婦團,沒有多元性別的代表。嘉義市婦女福利預算偏低,但光是補助和津貼花三千兩百多萬,五成以上花在生育津貼上,有幫助生育率嗎?沒有。建議要加強各縣市首長、一級主管、承辦性別業務人員的性別意識。

接下來與會者提出下列三大主題的關切重點,進行分組討論,並輪番報告各組的行動方案。我們邀請到暨南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系副教授許雅惠來評論各組報告並提供建議,許教授有豐富的委員經驗,曾經是行政院性別平等會第二屆委員,現在擔任台中市、彰化縣、南投縣、桃園市、苗栗縣性別平等委員會的委員:

  1. 性平教育、多元性別:反同議員清楚自己的票源,例如反同民眾主要來自以前台中縣的地區,非都會區資訊單一,選民大多是中老年人,容易接受單一資訊來源而反對性平教育。作法:監督議員有關性平教育的質詢,進行量化統計,比較現任議員的質詢內容和各黨候選人的言論,讓地方選民投票時能獲得足夠資訊。
  2. 檢討縣市政府補助之不合理,強化地方團體募款能力:地方團體財源大多依賴縣市政府補助經費,但社福方案及契約有許多不合理處。作法:串連其他團體及民代來發聲,收集各縣市方案及契約內容進行審查公審,檢視外包契約哪些友善、哪些不友善,例如補助的人事費是否足以提供實際所需人力,要求修改不合理的契約。長期方向:培養在地能量,強化民間團體自行募款的能力。
  3. 委員會機制、性別主流化之地方落實:南投、彰化、嘉義等縣市,比較缺乏有公共意識的團體,培植婦團有困難,性別平等委員會的運作也有待加強。作法:到各社區進行性別意識培力,提升民眾對性別議題的關心,強化性別平等委員會的功能。

圖9:中部工作坊分組討論的三項主題及行動方案:
監督性平教育、檢討不合理的社福補助及強化募款能力、培力社區民眾性別意識,顯示中部縣市團體的困境重重。

 

部縣市性別團體工作坊

  • 時間:2017年10月12日(星期四)
  • 會議地點:花蓮縣婦女福利服務中心
  • 主辦單位:婦女新知基金會
  • 協辦單位:台北市婦女救援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 花蓮工作站

第四場的東部場工作坊,我們邀請宜蘭、花蓮、台東等地方團體代表及性平委員擔任引言人,來分享在地的觀察及建議:

  1. 原住民族長期照顧修法聯盟Yabung Haning吳雅雯專員,也是台灣原住民太魯閣族學生青年會成員,說明原照盟收集研究不少部落的實際處境,訴求主要是希望長照政策更貼近原鄉部落的照顧需求和模式。各族群、部落有不同的文化脈絡,第一線的照顧人員多是婦女,例如太魯閣族的文化、Gaya精神規範,對於家、男女性別的界線是不能踰越的,當女性服務員照顧的對象是男性時,其丈夫會有疑慮;或是達悟族蘭嶼文化信仰上對身體疾病的惡靈觀,當部落婦女去照顧別人時,等於把惡靈帶回家,要面對如何處理這些觀念衝突及創傷。

圖10:原住民族長期照顧修法聯盟吳雅雯,來自花蓮秀林鄉太魯閣族,
希望長照政策更貼近原鄉部落的照顧需求和模式,並對不同族群文化與性別觀念有敏感度。

2現代婦女基金會花蓮工作站督導黃守珮,說明團體在花蓮地方法院家暴事件服務已有11年,承辦縣府服務、代替政府去執行訴訟協助,但實際上社工卻沒有權力,例如花蓮南北狹長、交通不便,法官卻認為受暴婦女如果想申請保護令,就要親自來法庭,不管她們推嬰兒車出門是否方便、工作是否方便請假、手上是否有餘錢支付交通費。法院審理時也對不同族群、性別文化不夠敏感。很希望未來能有在地團體串連的監督機制。

3花蓮縣萬榮鄉明利國小老師洪菊吟,同時是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副理事長,說明2008年中央成立性別平等教育輔導團,各縣市政府也須組成性平教育輔導團,他當時成為輔導團的一員,檢視了花蓮縣所有小學課程有關性別平等教育的內容,看到一些性平課程的迷思,狹隘的二元對立,再製刻板印象,例如教導小紳士小淑女。還有對多元家庭的迷思,並不是只談同志家庭,卻被反同人士簡化並反對,其實東部地區有不少單親、隔代教養和新移民家庭。近年開始推廣桌遊、培訓種子講師,希望用面對面溝通,讓更多民眾認識多元家庭的概念。

4花蓮彩虹嘉年華總召張哲源,也是東華大學同伴社成員,說明花蓮的彩虹嘉年華在七年前就開始舉辦,到今年9/239/24在花蓮、台東都有舉辦,成員來自花東各界,串聯友善商家,北從花蓮的新城,南至台東太麻里,每一鄉鎮都舉辦影展、分享會等活動。今年八、九月去抗議花蓮、台東縣政府拒絕開放同性伴侶註記,全台灣只剩四個縣市沒有,花蓮、台東就佔了兩個。希望未來能跟宜蘭團體有更多串聯。

5台東縣外籍配偶協會理事胡玉鳳是來台已有21年的越南新住民,分享他在台東縣婦權會的經驗,往往爭取講半天,會議卻沒有結論。台東偏鄉不少民眾仍歧視新住民,但許多移民家庭的經濟來源、教育孩子的責任主要都在新住民,但受到家庭限制,不被鼓勵出來學習成長,二代子女也沒自信。受家暴去報案時,警察因認識夫家就叫新住民回家檢討,說老公打你是因為不乖。種種歧視待遇,都無法讓新住民感到平等尊重。

6宜蘭「土拉客實驗農家園」成員吳紹文則分享自己參選後、持續監督政策的經驗。工作坊主題是「性別政策大作戰」,但作法不只有監督官員,也可以去選立委,例如他自己2012參選宜蘭縣立委、得到一萬多票,後來他在臉書上評論時事,都會有官員來回應。又如楊華美在花蓮長期服務新住民,後來參選花蓮縣議員,當時有許多新住民姊妹幫他助選,後來官員也很在意他們的意見。因此建議團體可以思考,明年是否更積極關注選舉,甚至可推出候選人、或表態支持哪些候選人。

與會者的分組討論分成兩組主題,輪流報告他們的行動方案:

圖11:第一組報告,要求增設公立托嬰中心,放寬托育、長照人員的證照資格,
採取彈性多元的考試方式,使原住民、新住民能成為照顧人力。

1托育、長照、人力資格:希望增設以社區為中心的公立托嬰中心,但照顧人力、證照資格、組織培力的問題要解決,尤其偏鄉有不少困難,法律要求長照、托育人員須有專業執照,但部落婦女可能看不懂中文,或考取證照的學分班最起碼要兩星期,或必須到很遠的花蓮市區機構去實習。新住民也是可能的人力,但都需要時間來培力。政府證照考試應放寬不同的方式,例如可用原住民熟悉的母語或照顧方式,可在他們熟悉的場域來考。

2性別平等教育:性別平等教育法在花東地區很難落實,原因包括:地方政府不支持、社會因素、宗教因素、教育體系。例如宗教團體進入學校用性別教育的名義去推廣彩虹媽媽課程,需要防範。作法:要更深耕在地網絡,建立資訊平台,讓資訊比較不流通的地方,如花蓮中區、南區的人,能找到性平教育的資源,陪伴在地的老師、學生社群,讓民眾認識不一樣的性別氣質、性傾向、性別文化。

圖12:第二組報告,分析花東性平教育的困境,未來要更深耕在地網絡,
建立資訊平台,陪伴老師、學生社群,增進民眾認識多元性別。

這兩組報告後,我們請慈濟大學兒童發展與家庭教育學系副教授李雪菱,也是花蓮縣婦權會的委員,來評論並提供建言。這兩組都提到不少花東的困境,李雪菱教授也以自身經驗指出,中央的政策遇到地方的政治力就會卡住,例如建立了性平教育人才庫,但地方教育體系就是不用,因此建議要與承辦人員交朋友,裡應外合,用政策去壓他們是沒用的。至於托育及長照人員的認證考試,可去提倡多元文化的評量方式,並請地方政府勞資科的業務可以來輔助認證,或可輪流到不同部落、偏鄉區域去培力與認證當地的照顧人力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