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出版品

《婦女新知通訊》、《性騷擾完全拒絕手冊》及「性騷擾完全拒絕手冊」網站、「性騷擾一點通」網站、《看見新移民-多元文化小撇步》及網站、《做親密,愛自主-從無法抗拒到積極同意》及網站、《女權火‧不止息:台灣婦女運動剪影-公民影音教材》等出版物;與美麗少年工作室共同出品性騷擾紀錄片《玫瑰的戰爭》DVD。

性平教育二十載,師生異同站出來 民間團體聯合記者會

整理/林秀怡 婦女新知基金會開拓部主任

1996年底受彭婉如命案影響而快速通過的《性侵害犯罪防治法》第7條規定「各級中小學每學年應至少有四小時以上之性侵害防治教育課程」,1997年3月教育部成立「兩性平等教育委員會」,是學校進行性別平等教育的開始。之後,2004年通過的性別平等教育法,更是我國性別平等教育政策擬定及推動工作之法源基礎,將性別的概念從生理性別擴展到性別特質、性傾向和性別認同,強調以教育方式教導尊重多元性別差異,消除性別歧視,促進性別地位之實質平等的重要依據與推手。

但是,自從2011年至今,台灣的性別平等教育面臨許多反挫與阻撓。保守宗教團體運用社群媒體(如LINE)和媒體平台,散佈許多關於性別平等教育(包括同志教育和性教育)的不實謠言與污名,並斷章取義、渲染扭曲教育部發行教師資源手冊中的性別平等教材內容,煽動社會大眾的恐慌與不安。

因此,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婦女新知基金會、勵馨基金會、台灣人權促進會、台灣原住民基層教師協會、人本教育基金會、台灣親子共學促進會、台灣女性學學會、林靜儀立法委員國會辦公室、李麗芬立法委員辦公室、蘇巧慧立法委員辦公室,於12/09假立法院中興大樓會議室共同舉辦記者會,邀請民間長期關注性別平等教育的團體、教師及學生代表,說明性別平等教育的意涵與內容,以及性別友善學校環境的重要性。透過這個記者會,希望可以讓全國民眾瞭解性別平等教育的教育成效和展望,希望12年國教可納入人權及性別平等教育,並希望在不久的將來,對同志充滿偏見、歧視、仇恨的攻擊言語,在校園消失,葉永鋕事件永遠不再重演。

/◎圖說/性平教育記者會

婦女新知基金會 發言稿

在這個時間需要召開性別平等教育法記者會,再次重申性別平等教育的重要性,說來有些傷感與憤怒。今年,是彭婉如女士遇難20週年,當初也是因為彭婉如女士的遇難和師大案等校園性侵害、性騷擾事件,催生了性侵害防治法與性別平等教育法。二十年過去了,作為當初倡議並大力推動性別平等教育團體之一,我們回顧現況發現性別平等工作推動仍一步步緩慢持續前進中,還有許多需要改善與再次努力的問題,卻看到有些人透過操弄恐懼的方式,要求性別平等退出校園。對此,我們要提出強烈的譴責,譴責這些刻意抹黑製造恐慌,阻礙台灣校園性別平等推動的有心人士。同時也要呼籲,回歸性別平等教育精神,性別平等教育非但要教、還要用力教、認真教,切莫因恐懼而退縮不前。

12月3日,婦女新知基金會剛辦完性別平等教育體檢座談會,邀請不同世代來談性別平等教育的重要性。其中我們發現,經過多年努力,性別平等教育已慢慢紮根,傳統男女的性別刻板印象、家務分工受到挑戰,完成高等教育的女性比例增加、年輕女性勞參率幾近九成,參與政治與投身公共事務的比例也增加,所以我們能有許多女性政治人物代表,也都是這些年婦女運動與性別平等教育法推動所累積下來的成果。此外,校園的性騷擾、性侵害、性霸凌等性別平等事件的處理也依法有據,提供相關協助與資源,讓受害者不需單打獨鬥、求助無門。雖然性別平等教育法並非完美,仍有資源不足、第一線人員缺乏性別敏感度、教材需要更多元等問題,但是也不能無視於性別平等教育的功能。

從多年來爭取女性權益的經驗來說,當年我們推動女、男性別平等時,也聽過許多抹黑與超譯,有人說這樣女性就會爬到男人頭上,女性會奴役男性、甚至推動職場性別平等會讓女性都失業等等,但這些年下來,是這樣的嗎?我想在座大家都心知肚明,當初堅持推動的性別工作平等法、鼓勵女性參政等等,在今日都被視為是台灣領先其他國家性別平等的指標。

回到性別平等教育也是一樣的。刻意誤解或扭曲性別平等教育,挑起家長恐慌的作法,並不是第一次,而是從2010年起持續且不斷的進行中,抹黑的內容一次比一次更令家長恐慌。讓我們回到性別平等的目標與精神。性別平等教育法的立法精神寫得很清楚,是為了促進性別地位之實質平等,消除性別歧視,維護人格尊嚴,厚植並建立性別平等之教育資源與環境而制訂。回到當年立法脈絡,的確是要先顛覆女性在社會中被歧視與不平等的現況,挑戰傳統性別刻板分工為主,但是隨著校園性別平等事件發生,性別平等教育法也經歷三次修法,把多元性別、性霸凌等概念置入,目的就是要更完善保障所有學生的受教權。

以性騷擾、性侵害防治為例,現在應該不會有人覺得我們不該教學生保護自己了吧?「拒絕性侵害、性騷擾,保障身體自主權」,這大概是性別平等教育中人人耳熟能詳的口號。但是,這並不是憑空而來,如果沒有先認識自己的身體與他人間的距離與關係,如何談自主權與保障?有些人要求學校性別教育僅能教女、男二元,不能談其他性別或性傾向,這不啻是以井窺天的說法。要知道,人的性別不只是天生的器官差異所造成的生理性別而已,生理女性間也有不同的異質性,有不同的性傾向、性別特質、性別認同,怎麼可能僅教生理性別而已?另外,為了保障具有不同性別氣質或性傾向的學生的受教權與生存權,不也正是2010年性別平等教育法修法納入「性霸凌」納入的重要目的嗎?

這些年下來,校園性侵害、性騷擾與性霸凌事件,依然在媒體、在網路上流傳,我們要的非但不是禁止性別平等教育,反而是要加緊性別平等教育的推動與落實工作,莫因恐性而退縮不前。因此,我們再次呼籲,性別平等教育非但要教,而且要更落實、更具體的大力推動。入課綱、依照不同年齡研發合適教材,增加各校在性別平等教育資源;讓性別平等概念深植於教育中,讓所有學生瞭解自己、認識各種不同多元性別的人,然後才有具體的尊重與多元價值行動,這才是教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