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出版品

《婦女新知通訊》、《性騷擾完全拒絕手冊》及「性騷擾完全拒絕手冊」網站、「性騷擾一點通」網站、《看見新移民-多元文化小撇步》及網站、《做親密,愛自主-從無法抗拒到積極同意》及網站、《女權火‧不止息:台灣婦女運動剪影-公民影音教材》等出版物;與美麗少年工作室共同出品性騷擾紀錄片《玫瑰的戰爭》DVD。

「我寫,故我在」- 隨心,而「遇」的旅程

文/譓安 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學生

  透過勵馨基金會在Facebook上看到這個活動,想報名參加,內心卻有無法言喻的無措。

  「準大學生去參加會不會太小呢」、「基礎知識不夠怎麼辦呢」、「婦女新知基金會耶別人會不會覺得我才高中畢業就是激進的婦運份子」,擔憂很多,但還好勇氣夠大,站在一般人審視的眼光前我還是選擇成為自己想成為的樣子。

  課程的內容主要是討論現行民法對於婚姻的相關規範,聽宜倩老師完整清晰的講述整套法律演進的過程,我想作為心理性別女性,我很慶幸自己活在女性意識甦醒的現在。很多條文性質的東西還不夠好,但有一群人注意到了、我注意到了,也因而有機會一起把它變得更好。

/圖片1/陳宜倩教授帶領學員討論民法親屬編的法條

  佩雯老師以輕鬆的方式帶領我們討論許多社會議題,比如以電影《明天記得愛上我》作為發想基礎延伸的討論,片中詼諧但寫實的點出生活中可能面臨各式各樣的議題:壓抑自己真實性向的父親、奔波在工作與家庭之間的妻子與對婚姻生活沒有共識的新婚夫妻,有哭有笑有浪漫有苦澀,讓人揪著心疼卻不得不感嘆著這就是尋常人生的模樣。

  社會期待人們扮演好一個角色,為每個身份設定一個基模,而進行身份的轉換(比如結婚)就是被迫套入這樣的框架。男人有他(傳統價值觀下)既定的責任,而女人似乎更沉重、特別在進入職場之後。同志伴侶被迫變成(或說假裝)吻合社會希冀的「正常人」,非同志伴侶結合更有關於婚姻圖像的歧異,但愛情是這樣的,各人有各自的想望,不分異同都不該因侷限而有所沉重。

  在夫妻共同財產分配的討論裡我看見了職業婦女在職場與家庭的雙邊困境中的不平等,希望未來有更多空間可以彈性決定分配的比重。通姦行為的除罪與否我想我已經找到了自己的立場,愛不能強行用手段來鞏固,性更不能。說服別人很難,說服自己的心也需要時間,但唯有願意啟動思考並嘗試對話,才能建立更好的體制。

  我們也討論了婚前協議與通姦罪,之於我這是一個常常聽到、卻沒有真正深入探討的議題。這個社會從小就建構一個美好的婚姻圖像在我們的價值觀裡,「王子與公主結婚並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

可是然後呢?

  故事還未完,卻沒有人告訴我們然後。激情終有一天得面臨現實的問題,妳期待怎樣的婚姻樣貌會間接影響到最後妳因為怎樣而退出。兩個人在對婚姻沒有共識下憑藉愛情而結合,最後卻可能只換取雙方更多的妥協和疲憊。

  整系列課程印象最深刻的是李晏榕律師的講課,畢竟離婚相關法規是比較硬的主題,特別在主講者的身份是有豐富實務經驗的律師時。比起前幾週的主題引領我進行大量的思考和討論,律師帶給我的是很多平時未曾接觸的法律知識,而正如她所言,了解法律實在是自我保護很重要的一環。

  檢視了民法關於離婚的規範大致歸納出「法律」對理想婚姻的想像,不外乎是單偶制、性忠貞與履行同居義務等等。臺灣並沒有「無過失」(判決)離婚的法源,過去我也認為既然雙方都沒有過失,只是單純的疲倦那一定可以訴諸調解離婚,今天課後才知道一段關係可以開始的很簡單卻往往終止的很複雜。希望「曾經前衛」的民法能與時俱進,更貼近現實生活的使用。

  聊到關於伴侶契約的訂定,依稀記得當年多元成家草案推動之時是怎麼樣的和身邊的人戰立場。婚姻可能是兩個家族的結合,伴侶契約對我來說卻是把主體性回到相愛的兩個人本身,當一個人的內心被成見蒙蔽而不願傾聽,世界便無法有更多可能。如果妳渴望著婚姻隨之而來的權利義務和保障,怎麼能不寬容有人追求的是簡單扶持和自由?

  經過五堂完整的講習課後,就是真正開始寫作實作了。寫作真的是很迷人的活動,雖然一直自詡對文字敏感並能妥善駕馭,這系列課程還是讓我學到很多。我一直都討厭作文班式的寫作模板,卻在閱讀瞿欣怡老師和李佩雯老師的作品中不約而同的感受到共同的脈絡——這種脈絡並不會讓妳感覺被侷限了文字或形式上的自由,真要說的話,反而像是一個如何引人入勝的小秘密。

  而透過寫作課的機會,也是我這麼久以來第一次造訪婦女新知。覺得尋找地點時的徬徨感是很必要被紀錄的,因為就算提早出門還是迷路了。還好有跟陳逸的巧遇和Google Map大神,感恩科技讚嘆科技。走訪婦女新知的路充滿迷惑,這讓我想到探索新事物也是這麼一回事,即使陌生也不應因為害怕而卻步。

  一個好的故事、一個好的說故事者必須讓讀者有畫面。那個經歷可能來自本人,卻能勾起每個人生命故事裡多多少少都會有的記憶。有了畫面才能讓讀者進入情境,然後順著脈絡接受說故事者接下來鋪陳的、無論是寓意或論述。所有的學員分享了每個人習作的性別不平等作品,而大家不約而同寫了不同主題的故事,讓我看到很多沒想過的關注點,非常有趣。

  回家後我關注了「單親媽媽與她的小孩」這個粉絲專頁,看到更多在現行婚姻制度下女性弱勢的案例。我印象很深刻,第一次上課宜倩老師在課堂中不只一次強調「這些條文都是字面上中性的條文,但為什麼實際使用上就偏頗了某些性別呢?」我想這都是社會大眾和立法者應該思考的,法律與生活不該再脫節。

  八堂課的時光過的很迅速,最後又要重複報名時說過的話了,我出生在一個普通平凡但幸福的家庭,我想多數人都是。但這個社會不能因為事不關己而冷漠,我很慶幸我一念之間的決定觸發了我這麼多的反思,從安逸生活跨出第一步,開始感知世界不同的角落,看見不同境遇的弱勢,然後盡自己微薄之力去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