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出版品

《婦女新知通訊》、《性騷擾完全拒絕手冊》及「性騷擾完全拒絕手冊」網站、「性騷擾一點通」網站、《看見新移民-多元文化小撇步》及網站、《做親密,愛自主-從無法抗拒到積極同意》及網站、《女權火‧不止息:台灣婦女運動剪影-公民影音教材》等出版物;與美麗少年工作室共同出品性騷擾紀錄片《玫瑰的戰爭》DVD。

《生不由己》觀後分享-用溫柔與支持迎接新生命/王紫菡

文/王紫菡 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所碩士生

  今年陽明大學舉辦的性別與醫療國際研討會中,安排了婦女新知的論壇劇場《生不由己》。這是一部充滿戲劇張力,卻又帶來許多感動與反思的劇場。

  對過度醫療化的反思

  《生不由己》的片頭是一段溫柔生產畫面,產婦的愛與決心、助產士溫和卻堅定的引導,讓沒有生育經驗的我,當下也被那股溫暖與力量所動容,在場許多觀眾,更是留下了感動的淚水。

  這兩年,我在高醫開了一門《性別與健康》的通識課程,其中溫柔生產與反思過度醫療化,是學期中非常重要的議題。雖然學生們大多沒有生產經驗,但透過訪談母親,得知母親為了生下自己,經歷過無預警的剪會陰、壓肚子,或是剖腹後的恢復與後遺症,學生一再疾呼媽媽好偉大、生產好辛苦之外,這些未來的醫護人員,在看過溫柔生產的實例與討論後,也開始思考生產其實應以產婦為中心:

「醫療可對產婦多尊重、多友善一些」

「溫柔生產真的讓我好感動,如果以後生小孩,我會思考自己的狀況與需求,好好跟家人、醫護人員進行溝通」

  父權文化下的生產經驗

  此外,《生不由己》不僅點出醫療專業與產婦自主權的爭論,更安排了父權家庭、醫病關係下的衝突,像是婦與夫、婆與媳之間的意見分歧。特別是戲劇結尾,丈夫指責女主角佳玲:「媽媽是迷信,但妳是任性!妳現在的工作就是好好把小孩生下來。」最終的畫面停留在讓人屏息卻又心疼的畫面,佳玲的眼淚,帶領觀眾進入一個開放式的想像,現場觀眾可以「倒帶」回劇中的任一橋段,與演員重新詮釋或經驗分享。

  猶記得當天現場一名觀眾的參與令我印象深刻,我稱呼該觀眾為小虹好了。小虹是個剛生產完不久的年輕媽媽,取代佳玲回應了一段婆媳互動:當迷信的婆婆正祈求神明、保佑金孫早日出生,小虹當然不會放過這個對話的好機會,「我夢到了神明,祂說小孩一定會平安」小虹融入了婆婆的脈絡,策略式的與婆婆提出訴求「助產士也有能力讓孩子平安出生,就像婆婆順利把兒子生下來一樣」

  看到這裡,相信讀者也佩服小虹的智慧,以同樣的語言與價值觀與婆婆互動,避開了衝突,也逐步動搖根深蒂固的父權文化與醫療萬能的迷思。當然,回過頭來觀察這個議題,生產受到社會文化如此大的影響,產婦自主與溫柔生產的訴求,絕對不只有與醫療體系溝通,我們要對話的,往往是整個父權文化。

/圖片1/觀眾即興上台與劇團成員互動,扮演媳婦的角色說服婆婆

  孕、醫關係的變化

  由於台灣缺乏多元的生產方式,加上助產士的專業與參與尚未獲得民眾的信任,現今仍由醫療專業主導的生產過程,剖腹產率仍是偏高。再者,近年醫療體系的崩壞,醫療糾紛層出不窮、醫療人力更是大量出走,許多醫師為避免風險,採取更多產前篩檢與臨床評估,反而帶給產婦更多的焦慮與侷限。

  不過,我們仍要保持著樂觀,期待更加人性化、友善、平等的生產政策,能在台灣的每個角落被落實。感謝新知、感謝《生不由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