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出版品

《婦女新知通訊》、《性騷擾完全拒絕手冊》及「性騷擾完全拒絕手冊」網站、「性騷擾一點通」網站、《看見新移民-多元文化小撇步》及網站、《做親密,愛自主-從無法抗拒到積極同意》及網站、《女權火‧不止息:台灣婦女運動剪影-公民影音教材》等出版物;與美麗少年工作室共同出品性騷擾紀錄片《玫瑰的戰爭》DVD。

我們需要不當工具人的職場文化

我們需要不當工具人的職場文化

覃玉蓉/婦女新知基金會秘書長

近幾年,媒體上時有報導,抨擊公務員、教師(通常是女性)請了第一胎的育嬰假、接著請第二胎的育嬰假、又請家庭照顧假、侍親假,幾年來上不到幾天班。這些媒體報導往往引取輿論公憤,一方面是勞工憤怒公教人員請假相對不必擔心丟飯碗,另一方面則認為請這麼多假的人必定沒什麼貢獻。

事實上,在日常職場當中,「請這麼多假的人必定沒什麼貢獻」這種想法在勞工與勞工之間也非常普遍,其中受害最深的其實就是女性。基金會辦公室不時有女性勞工打電話來,邊哭邊吐露在職場遭遇的懷孕歧視,最典型的狀況是,雇主在辦公室創造一種氛圍,讓所有同事都認為工作量增加,是因為這位女同事懷孕,必須減少工作,其他同事因而必須分擔她的工作量,即使打電話進來的苦主認為實情並非如此,因為即便她懷孕,工作量也沒有減少,甚至增加。然而,這樣的職場氛圍,讓孕婦感受到滿滿的敵意,每天進辦公室都要看同事的白眼,即使有同事同情她的處境,也不敢說出來。

這種針對懷孕者或家庭照顧者的敵視,背後其實有一套預設。這套預設假定的職場上的「好勞工」就是能全力投入工作、事事配合老闆的人。然而,當我們預設工作賺錢就只是「做一分鐘賺一分錢」的時候,其實就是在預設所有勞動者都應該是老闆的工具人,這些工具人不需要有私人生活、不需要休息休閒其他嗜好、沒有家庭照顧需求。

偏偏,這個社會上的傳統性別文化預設女人是所有家人的照顧者,因此在這套預設之下,女人不可能是個好勞工。

多少職場性別歧視由此而來,不管一個女人有沒有生育、是不是家庭照顧者,都有可能被只想聘僱工具人的雇主當成「麻煩且不好用的勞工」,至今仍有雇主面試還問女性求職者「有沒有生育計畫」、「出來工作先生同不同意」。

台灣的職場環境要改變,亟需在制度上、觀念上,正視每個勞工 (不管是女性或男性) 也需要與親朋好友相聚的時刻,也需要陪伴家人、甚至自己靜一靜、培養嗜好的時間。

育嬰假就是為了支持勞工平衡就業與生活而產生的制度,公務員為了照顧長輩能請侍親假,也是出於同樣的精神。

如果真要檢討什麼,絕對不是檢討依法請假的人,而要檢討為何一般勞工還沒有侍親假?為什麼只有公務員能有五天有薪家庭照顧假,勞工卻只能請無薪假?以及,為什麼職場懷孕歧視依然普遍,很多人請育嬰假依然困難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