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招募及約訪

想加入新知的大家庭?歡迎來擔任我們的志工或是實習生,有很多實習心得也收錄在女力札記哦!另外,如果是想邀約參訪、或是訪問,請協助我們填寫以下表單,我們會盡快回覆。

移?你說,他/她也有人權?――移動人權展心得

文/婦女新知基金會志工 阿醇

臺灣可以在哪見到外籍移工呢?臺北火車站?桃園工業區?中南部的工廠?醫院的長照樓層?根據勞動部2021年9月底的統計,臺灣合法移工已經超過69萬人,是臺灣不可或缺的勞動力,除了最常聽說的長照看護工作,他/她們在工廠製作的日常用品、與海洋對抗捕獲的漁獲海鮮、從零開始營造的交通建設與建物,更是隨處可見。

這次移動人權特展的第一個亮點,是一本像賣場廣告的商品型錄,標註從1992年起的各項商品產值,每個數字背後都有移工的心血,可見這三十年來臺灣經濟起飛,十分仰賴這群來臺工作的勞工。在四個展區內,繼續訴說時至今日他/她們依然領著極低薪資,在惡劣的環境下工作,身心無法得到安全感,還得咬著牙寄錢回家,不只犧牲青春年華,肢體與心靈造成的傷害更是一生都無法抹滅的痛。

這次有興趣參加婦女新知揪團特展導覽活動,起因是十幾年前,父母曾透過人力資源仲介聘僱過外籍看護移工,來照護居住在鄉下,年邁又中風行動不便的長輩,祖父過世前,來來去去換過兩、三位印尼看護,也找過幾位短期的臺灣照護員。當時年紀小,常常從大人口中單方面得知來幫忙的印尼姊姊做了什麼、惹誰生氣,後來因為莫名其妙的原因她就離開了,現在的我雖然已不太記得這幾位看護的樣子,但家中長輩對待他們帶有歧視的態度,至今印象深刻。

這兩年全球疫情肆虐,常常因為境外移入確診人數打破國內本土零確診紀錄,人心惶惶,掀起大眾對「移工帶病入境」、「不要讓移工繼續來臺」、「確診的境外移入拖累醫療資源」等討論。接著,有人關注到部分移工來臺隔離的食宿環境,與大多數從國外回鄉的國人或因需檢疫隔離的臺灣人,相較之下有所差異。為了節省開支,雇主通常會在小小的房間裡安排好幾個床位,讓一群移工同住,或是看護移工必須與被照護者同居一室,毫無個人隱私,在這個展覽中,《凝視》、《現場》、《練習》展區不大,讓觀展者變相體會移工狹窄的生活空間。這兩年以防疫為由,政府對移工/移工雇主下的防疫指引,看似中性且必要,實則是對移工的歧視,比如限制出入場所,或限制休息時間的外出自由等禁足令,種種差別待遇,顯示我們一直以來對移工議題的漠視。

特展的展品,樁樁件件帶有寫實的故事性,都是移工生命經歷,使觀覽者更能同理他/她們的處境。展覽尾聲來到「練習-明日的平等與共生」展區,有間小房間,環境和氛圍布置如穆斯林祈禱室,淡淡的香氛環繞,寧靜祥和,牆面以圖文展示移工從臺灣返鄉時,行李箱裡裝有什麼――有對家人的愛,也有雇主對他/她的祝福――一旁電視螢幕播放著移工的身影,整個特展呈現離鄉背井的移工從個體到群體的生命史。

「你選購我們,但我們也是人。」移動人權展在國家人權博物館展出,將飄洋過海來臺工作的勞工們的辛酸血淚吶喊出來,格外有意義,平日裡被大眾視為隱形人的他/她們,歷經三十年,爭取人權的聲音在一次又一次的失望下仍是堅持過來,終於能被臺灣社會聽見了嗎?讓我們從親身參觀這個展覽,聽聽不同的故事為起點,開始關注身邊移工/勞工的權益議題,也許就有可能協助他/她們,讓明天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