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招募及約訪

想加入新知的大家庭?歡迎來擔任我們的志工或是實習生,有很多實習心得也收錄在女力札記哦!另外,如果是想邀約參訪、或是訪問,請協助我們填寫以下表單,我們會盡快回覆。

廢死聯盟 參訪心得

文/婦女新知基金會實習生、師大心輔所 趙婕如

在進去辦公室參訪前,我原先對「死刑」的存廢與否是完全不了解的,僅有的印象是每當有重大案件出現時,就會有許多民眾忿忿不平地表示應該要執行「死刑」,但也有另一派的人認為死刑是不能解決所有問題,而這些,似乎都離我蠻遙遠的。

所以,何謂「廢死」?

廢死聯盟的執行長欣怡一開始就和我們說:「我們無法救出已經在墳墓裡的人,我們只能救出在監獄裡的人」,也就是,死刑是無法逆轉的,當冤獄發生時,當死刑被執行的那一刻,一切似乎已成定局。但國家是有可能犯錯的,沒有人能保證司法體制永遠正確,也因此死刑真的是合宜的嗎?這是欣怡對我們拋出的第一個問題/思考。

第二個思考則是,死刑背後代表的是個人的生命權被讓渡給「國家」,國家是能夠掌控每個人的生命權的,而這似乎也代表著「以暴制暴」的概念,但,綜觀歷史,死刑似乎被濫用居多,是對付政治犯、異議份子的利器,也因此,對於生命權能否被「讓渡」,也值得深思。

第三個思考則是,死刑代表的似乎是一種「賠償」的概念,對於被害人及其家屬,司法透過死刑還給了他們一個正義,但,這種正義真的是被害人要的嗎?只有死刑才是「賠償」嗎?欣怡告訴我們,在過去的大型論壇中,當和大家更細緻地去討論賠償時,死刑未必是唯一選擇,例如和「無期徒刑且在監獄的勞動所得需有一部分賠償給家屬」,這也是有些人會同意的一種賠償方式。

修復式司法:關注被害人家屬的需求,讓生命重新開始轉動。

修復式司法推行的是一種被害人家屬和加害人間的一種非暴力溝通。兩者坐下來「平等」的對話,這聽起來很不可思議吧?至少我第一次聽到這個概念時,覺得很不可思議,也很勇敢。然而,其背後的理念是,對於被害人家屬而言,不是只有知道犯人被法律制裁,一切就可以過去,往往他們想知道的是「為什麼」,這些為什麼似乎才是他們一直想要尋求的答案,不是只有法院的判決所能解釋的。

支持廢死與否,「糾結」是必經的過程。

在參訪結束後,我心中對於廢死的支持方有了更深入的認識,然而,即使數據上顯示廢除死刑並不會提升犯罪率,我心中依然有蠻多的擔心,也會有對於犯罪的一些焦慮的想像,這都是我在參訪已及撰寫心得的此時此刻,心中所冒出的憂慮。

對此,欣怡也告訴我們,這些糾結都是很正常的,只有持續地對話、思考,才能凝聚共識,找出屬於自己的答案。我想我會帶著這顆名為「對話」的種子,持續地關注這個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