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招募及約訪

想加入新知的大家庭?歡迎來擔任我們的志工或是實習生,有很多實習心得也收錄在女力札記哦!另外,如果是想邀約參訪、或是訪問,請協助我們填寫以下表單,我們會盡快回覆。

我們與轉型正義的距離:談性別與政治受難的關聯 ——2020共生音樂節心得

我們與轉型正義的距離:談性別與政治受難的關聯
——2020共生音樂節心得

文/新知實習生黃玥凱 台大法律系二年級

所謂「不默而生」,出自范仲淹的《靈烏賦》,原本指的是正直清廉之官,勇於直言上諫之氣魄。在今年的共生音樂節,則被重新賦予現代意義,一個台灣新價值的再現-「我們以歷史為鑑,秉持著時局艱困、政權噤聲都要吶喊到最後一刻、直到被聽見的精神。」

婦女新知,是這次少數設攤的性別團體。雖然性別與轉型正義乍看之下無太大之相關,但是無論是「受害者的多元背景」或是「女性在轉型正義下的身影」,實皆與此議題密切相關。例如,我們可以想想看女性會不會成為政治受難者?如果會是因為什麼原因?與男性常見的入罪原因有差嗎?為什麼被討論的受難者幾乎都是女性?一想到女性,為什麼會直接聯想到受害者「家屬」?以上問題,核心出發莫過於在思索著「怎麼讓女性身影得以重見天日?」或許,我們可以透過關注轉型正義中的性別,達成重建女性主體性的社會工作,讓女性從這段空白的歷史上得以重生。

近年來,其實有許多相關書籍出版,讓關心轉型正義的人們慢慢戴上性別眼鏡,重新看見歷史中的性別。例如2015年出版的《獄外之囚:白色恐怖受難者女性家屬訪問紀錄》,或是講述一群在1950年代女思想犯之故事,《流麻溝十五號:綠島女性分隊及其他》。

我相信,透過參與與聲援各個領域的活動,能夠讓大家發現,原來性別是一個值得我們注意,卻很少被關注到的角度;也能夠讓我們的社會工作更為成功,因為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瞭解性別,瞭解性別是如何在社會與日常生活中運作,並產生不平等。「但願我們都能夠記取教訓,記取民主自由之可貴,也會記得女性,不只是政治受難者家屬,更是處於同一壓迫體制下的受害者,而這些人佔了總人口數的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