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出版品

《婦女新知通訊》、《性騷擾完全拒絕手冊》及「性騷擾完全拒絕手冊」網站、「性騷擾一點通」網站、《看見新移民-多元文化小撇步》及網站、《做親密,愛自主-從無法抗拒到積極同意》及網站、《女權火‧不止息:台灣婦女運動剪影-公民影音教材》等出版物;與美麗少年工作室共同出品性騷擾紀錄片《玫瑰的戰爭》DVD。

性別平等業力引爆--大學校園性別平等體檢座談會活動紀實

整理/林秀怡 婦女新知基金會開拓部主任

2016年6月起,從輔大性侵案、台北大學性侵案到台大批踢踢網路平台的母豬教論戰,引起一波波社會對於校園性別平等機制與法律適用性的討論。除此之外,一連串針對酒醉撿屍或譴責性侵害、性騷擾被害人的言論,乃至於以「母豬」的歧視言論侮辱不合於性別刻板印象女性的狀況,也一再暴露台灣大專校園對於女性身體仍存在高度性別刻板印象與性別霸凌。

針對這些現況,婦女新知基金會特別舉辦「性別業力引爆!大學校園性別平等體檢座談會」,針對「大專院校的校園親密關係與身體自主」、「大學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之能與不能-功能體檢與現況」、「校園性騷擾、性侵害、性霸凌處理機制」及「性別教育與資源」四項主題,邀請關心台灣大專院校性別平等現況的伙伴共同參與討論,由校園實務經驗的分享開始,瞭解現在大專生所面對的校園性別事件類型、對性別平等委員會與性別平等教育的期待與需求,作為後續推動性別平等教育、消除校園中性別霸凌--特別是針對女性身體與性的暴力與歧視的方向與依據。

開放線上報名後,短短兩天報名人數就超過原本預定的50人,且還有許多學校社團幹部與實務中負責校園性別平等推動的第一線人員希望能夠報名。在內部評估與討論之後,決定開放報名,增加名額讓此次座談的功能性發揮到最大值。活動前一天,報名人數高達95人,直逼原來的預定人數的兩倍。且報名者多數為女性,且年齡多在30歲以下,也顯示對於婚姻家庭結構中的性別不平等、同性戀與多元性別歧視、性騷擾與性侵害等依然是目前校園與年輕世代所關心且亟欲打破的困境。

當天活動有多精彩?有哪些內容不能錯過? 聽我娓娓道來~

 

  • 大專院校的校園親密關係與身體自主

身為寫戀愛但不是兩性作家的專欄作家蔡宜文,一開始從打蟑螂的故事帶出現代年輕世代在親密關係的狀況。她從PTT母豬教論戰、Dcard中的觀察,拋出「我們到底是在跟誰談戀愛?」的討論。究竟是在跟對方談戀愛,還是在跟一套假設的社會符碼談戀愛?

/◎圖說/專欄作家蔡宜文

如果大家有看PTT的男女板、Dcard,他們不像在問對方的意願,例如跟一個人吃飯,下次對方不再應約,就直接認為是因為我沒請客,所以被拒絕。因為有一套很強的社會劇本在那邊,社會劇本被認為比那個人的意願還重要。於是常出現可怕的字眼,例如「不是不給上,只是不給你上」。其實本來就是,但他們把這句話當成「我這麼努力付出,他連手都不給我牽」,用奇怪的結構免除個人的意願。回到前面的文章,他說自己是性難民,不是愛難民,是「性」難民。反推也是,有些男生也提到,好像在這些文化中沒有預設男人拒絕性愛的場景,反正男人在異性戀中如果拒絕好像就怪怪的,如果他拒絕性邀約,可能會被認為「不是男人」。

這個符碼不見得是社會主流的結構,所謂進步論述也會影響這些人,例如我也聽過「你如果不答應我的性邀約,你就不夠性解放」。我們怎麼在情感中看待他人的意願跟自主,這是很重要的。

接著分享的是說著自己就是喜歡找麻煩,特別是喜歡找自己麻煩,不斷挑戰自己對於生活中性別意識的白黴菌,是我們本次座談會中最年輕的與談人。

/◎圖說/白黴菌

她從成大「存在、愛戀,也瘋狂」通識課程觀察的經驗,提出性別議題就像空氣,我們都需要,卻很常忽略。她發現,生活中的性別議題須仰賴敏感度。課堂上就算她對老師授課內容想反駁,也會面臨阻力。例如,老師在課堂上播放的影片犯了倒果為因的錯誤,就算她提出多元的概念,對方也會回應:「凡事都有例外,我講的是通則」,刻板印象牢不可破。同學跟老師性別意識低迷、權力不對等、偏見根深蒂固,課堂中的權力位階差異,讓更多人退縮或是不再課堂上引戰,也讓她感受到更無力。

雖然成大性平會認定性別歧視成立,但無力改變這堂課的續存,最多只能邀請這些老師參與性平會舉辦的講座,並建議下學期停開;她批評這是份沒有影響力的判決,對於現況與未來無法立即有效改變。刻板印象的破除仰賴眾人共同開創新局,但現實上真的太難了。此外,她也從穿胸罩、月經、陰道等身體議題為出發點,拋出她的性別觀察;反思大學女生對於自我身體的認識不足與應該更正向面對身體經驗。

/◎圖說/台北大學法律系 官曉薇副教授

最後一位分享的是台北大學法律系的官曉薇副教授,她從自己針對一系列婚姻家庭與愛情的論述切入,談到時下流行的真愛論述從小學開始影響到大學,更多人在面對親密關係時,不知道要如何去證明或是回應「真愛」,反而造成親密關係更為僵化或是刻板。此外,她也針對目前爭議的同性婚姻與性別平等教育在運動策略上提出建議,當我們爭取婚姻平權的同時,也要小心過分強調婚姻與家庭價值的危險性。現有的親密關係中仍有許多性別不平等與刻板印象的部分,仍需要被看見與挑戰,而非照單全收的提倡固有的婚姻家庭與親密關係想像。最後,她也呼籲要回到教育面來,從小學開始落實性別平等教育,落實性別平等叫法各章內容,才可能讓大專院校的親密關係與身體自主權得到保障與落實。

  • 大專院校性別平等委員會的能與不能?-功能體檢與現況

今年度不少性別事件,有不少人都開始質疑學校的性別平等委員會功能是否齊全?這場次我們請到三位與談人,分別是當年催生性別平等教育的重要推手,台灣大學心理系的陳惠馨老師,以及曾任中正大性平會學生委員的江蘊生、輔仁大學前學生會會長,同時也是輔大灰姑娘創辦人之一的廖郁雯。

/◎圖說/台灣大學心理系 陳惠馨老師

一開始,陳惠馨老師從當初性別平等教育法立法開始說起,說明當年的立法脈絡與目的,並關照先前輔大案及校園中老師對同志歧視言論等現況,呼籲學校不能只有看見個案,而是要從個案中看到台灣社會的性別刻板印象、性別歧視的樣態與既有社會、文化的關係。直指現在的大學校園對此落實不足,才會讓性別平等事件頻傳。也就是說,學校除了針對個案調查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回歸教育目的,將此轉化成設計性別平等教育的內涵,落實性別平等教育法第二與第三章的目的與規定。

/◎圖說/前中正大性平會學生委員 江蘊生

江蘊生則是從自己在中正大學課堂上所遇到的性別歧視開始,談到大學校園中性平委員會組成的問題,未必所有性評委員都具有性別敏感度與性別專業,加上校園權力結構,反而造成在處理上不力的狀況。也提醒大家最近的同婚論戰其實也是推定性別平教育的好時機,可以討論與直面歧視。

校園的性別平等意識是否足夠,除了影響學生在校園的生存環境外,也可能影響到學校中的老師。如果性平會與主管無法提供友善環境給師生,藉由推展性平業務來提升性別意識,不只學生,連協助處理性平事件的老師,都可能受到不平等待遇。最後,他呼籲大家要主動關注身邊的人的狀況,在這波性別歧視的文宣與論戰中,提供更多的支持與關注,讓環境變得友善。

/◎圖說/輔大灰姑娘創辦人之一 廖郁雯

廖郁雯一開始就用圖表說明輔仁大學性平委員產出程序,學生委員由學務長推薦,而非經過學生遴選等民主方式產生,也不具代表學生意見的基礎,說明為什麼不信任性平會運作。她也從輔大灰姑娘的門禁抗爭經驗,談到為什麼會一步一步從體制內走到體制外抗爭,雖然學校有性平會與申評會,但是在送提案過程中卻飽受刁難與踢皮球,讓他們最後決定絕食抗爭,並對教育部施壓。

她也很直接點出輔大的學校組成來自於三個不同教會的資金與權力,所以即便有性平法規定,但在學校運作上仍難突破結構上的問題。但是,她更呼籲大家要站出來挑戰,不能單靠性平會或是學校機制就希冀問題可以解決。

在這個場次中,與會者中有位跨性別伙伴發言,以自己的經驗提到學校性平會對於性別多元與平等的想像還是很缺乏,對於校園性平事件的想像往往都存在於異性間的性騷擾、性侵害,對於校園友善環境的想象與施力也多數聚焦在解決校園死角確保安全上。但是以其跨性別身份來說,校園硬體設備,例如游泳池、廁所、更衣間、宿舍等設置,如何兼顧多元性別的使用者又不帶有分隔歧視,也是目前校園的性別平等教育應該要面對與解決的。

  • 校園校騷擾、性侵害、性霸凌處理機制

一開始,沈秀華董事長先帶大家回顧對台灣性侵害議題推動不可遺忘的重要人物--彭婉如女士。她表示,今天是彭婉如女士遇難的案件追溯期滿的最後一天,雖然兇手依然法外,但她所努力推動的台灣性別運動依然往前邁進,喚起更多人對於校園的性侵害、性騷擾事件的關注,能量累積催生今日我們今天所討論的性別平等教育法。

/◎圖說/婦女新知基金會董事長 沈秀華

「改革怎麼可以嫌麻煩?!」

黃囇莉教授一開始就提醒大家改革真的很麻煩,調查也很麻煩,但是絕對不可以因為嫌麻煩就放棄改革與推動校園性別平等。

/◎圖說/黃囇莉教授

她從1994年民法親屬篇修改、性侵害防治法、家暴法、妨害性自主罪立法與修法,到國家級性別平等政策推展,談到這些年在性別平等路上我們一起做過哪些努力。也提到這些年性侵害/性騷擾相關法案不斷隨現實狀況滾動修正,在學校性平會成員的訓練上也有許多著力。儘管目前性平法在校園實施仍有許多不足之處但也可以從這些不足出發,從學校制度與人力補充、增加資源與要求好的教學設計等方式去補充跟改善問題,而非直接揚棄性平法,不在校園做相關的處理。

她也舉國內大學依照性別平等教育法做了不少對於學生與破除性別刻板印象與翻轉性別權力關係的實例,像是游泳池月票議題、女生宿舍門禁等等...我們要把性平法的執行跟法本身哪裡有不足區隔開來,看看是哪部分需要調整,回歸性平法的教育目的,而非僅聚焦在懲戒上。

接著與談的是輔大法律系的戴伯芬教授,戴伯芬老師一開始就說了她支持性別平等教育法,但是反對把所有事件都放到校園性騷擾、性侵害與性霸凌案件來處理,一方面是在法規底下學校都必須即刻處理,而且也把重心都放在個案調查的處理,反而忽略了校園中其他需要性平法資源與制度改善的部分。

/◎圖說/輔大法律系 戴伯芬教授

此外,校園性平委員的組成也影響調查事件進行。委員會看似民主,但是其中行政人員比例高,且缺乏調查專業,也會影響其決策機制。加上通報制度與性平會的行政罰與準司法調查與審判程序,也會讓校園進入噤性的氛圍。她從性平法的目的、學生受教權與教師勞動權三個面向提出實務執行上的問題與質疑,主張應該大幅限縮性平法的處理範圍,回到師跟生的關係;至於生對生的關係則回到教育來處理,而非用調查事件來處理。

/◎圖說/政大法律系 王曉丹教授

緊接發言的是政大法律系教授王曉丹,王曉丹老師一開始就提醒大家,性平法要面對的是高度爭議的法律議題。她也同意在實務上可能有戴老師所言的狀況,但也要重新思考性平法的功能與法律效果,如何改變,而非直接思索不需要該法。

她從法律合法性的社會基礎為出發點,檢視性平法調查機制中的性別問題與矛盾。性平法的重要目標在於打破父權結構與權力控制,但是在調查中不可避免地又援用了上對下權力的法律意涵。產生三種矛盾:壓制弱小與挑戰權威之間的矛盾、事實與法律的一同性、司法期待與正義不可能。

她強調法本身未必有問題,有些問題來自於法的操作者。為了解決這樣的狀況,我們必須檢視運作現有性平機制者受到嚴罰思想與控制文化影響,而產生矛盾或操作上不佳的狀況。必須回頭挑戰性別文化,重新展開其開放性,透過對話進行社會溝通與提升意識。

  • 性別教育與資源

這階段的主持人是性別平等教育協會的秘書長黃嘉韻;她一開始就以自己過去的校園性侵害事件破題,強調校園的性別教育與資源非常重要,不可或缺。這同時也是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與婦女新知基金會長期努力耕耘的工作重點,更希望今日與會者能多提出意見來討論。

/◎圖說/性別平等教育協會秘書長 黃嘉韻

擔任清華大學性別平等委員會學生委員的陳筱婷,一開始就先拋出問題,「清大有性別教育資源嗎?」她坦白直言,接到這個題目的時候讓她認真想了許久目前大專院校到底有哪些資源?

/◎圖說/清華大學性別平等委員會 學生委員陳筱婷

「感覺上沒有啊~~」 她直率的說著,引起在場民眾會心一笑。

她從自己擔任學生代表參與學校性平會運作的經驗為出發點,說出清大與竹教大併校之後兩校性平會整合的問題,以及對於性平委員在性平意識上不足的焦慮與想法;再從通識教育、諮商中心、學生社團等學生常用的不同管道,分別體檢現有的性別平等資源。以及在學生心目中存在中很薄弱、微小的性平會(有PPT字體為證)。性平事件調查的行政工作壓垮性平會的行政人員,幾乎所有精力都花在這些事情上,對於要提供或是增加性平教育資源或活動,則是被動連結校外的團體活動與資源,具體來說,效益不大。即便在學校宿舍管理上有男女差異或是在靠北清大粉絲頁上的性別歧視言論,儘管有不少學生抗議或是提出疑問,改善的部分卻是相當的少。

她呼籲性別教育與資源不能等,在學校應該要更積極的提供與關注到資源提供者的性別意識是否足夠,才能符合學生需求,落實性別平等教育。

接著與談的是屏東大學教育學系,同時也是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的理事長王儷靜副教授。

/◎圖說/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 理事長王儷靜

她談到,要談大專校園的性別平等教育與資源,就不能不從國中小的性別教育談起,才能了解為什麼現在的大專生會是這樣的。她語重心長的說:「孩子在進步,但是我們的課本一直沒有在進步,跟不上學生需求。從小學、國中、高中到大學,如果我們一直都跟不上腳步,之後要如何push教育跟上需求,學校跟進呢?回到今天說了很多次的性平法第二章、第三章,性別平等教育在校園推廣少了什麼呢? 如何把陽剛特質這樣的概念轉換成學生可以理解的語言? 如何透過教育現場,把性別概念置入?」

針對目前性別平等教育推動現況,以及如何再加把勁落實,她提到性別平等教育法第十九條規定,教師使用教材或進行教學活動時必須合乎性別意識、破除性別刻板印象,避免性別歧視。建議學校也可以把這樣的標準放進教師課程評量中,標示出正向使用教材的老師,也把發表歧視言論的部分點出來。除了學校課本之外,社交媒體也是目前學生學習性別平等很重要的資源。除了意識到正向的部分,也要看到學校讓那些性別刻板印象的課程或資源進入校園。

最後,她也提醒大家要看到十二年國教改革,之後性別平等教育不在課綱中要如何落實,是身為性別教育者要面臨的重要挑戰。教育寫得再漂亮,跟實質落實還是有不一樣;所以我們最重要的工作是找出不一樣,然後把理想落實在實踐中。

  • 綜合討論

最後的綜合討論,針對這陣子的同性婚姻與性別平等教育現況,與會者的發言與經驗分享絡繹不絕,原本預定的30分鐘完全不夠,硬是又延長了30分鐘,但仍不足以讓所有想發言者都充分發言。

多數人都談到對於反同勢力近年來對於性別平等教育的抹黑與反動,的確造成資源與教育環境不夠友善的問題。儘管性別平等教育法明文規範了學校應該成為推動校園性別平等的主力,對於針對特定性別與性傾向霸凌也應被禁止,但是各校對於性別平等是否具有足夠專業認知,以及面臨質疑時能否扛住來自家長的壓力,也是目前大專學生及長期關心與投入性別平等運動者所關注與擔心的。

與會者對於台灣的性別平等推動具有高度期待,也期望CEDAW公約、性別平等教育法等相關精神能夠逐步落實,而非被動的等事件發生才來處理。學校與各縣市教育局、教育部應該主動對外釐清,並且重申性別平等教育的重要性,而非僅消極的僅關注校園性騷擾、性侵害的調查,要落實性別平等教育、創造多元友善環境,必須從頭開始檢視,包括教師的性別意識、教學過程中課本、教材的設計與運用上是否具有性別平等精神,乃至於教師評量、校園性別平等資源等都應該納入檢視。

 

*各與談人分享內容,請見新知Faccebook粉絲頁的「性別平等業力引爆! 大學校園性別平等體檢座談會」活動頁面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608293246141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