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時事評論】性別平等沒人罩 社會正義全丟掉 勸婚催生超老套 只會發錢騙選票

兩大黨近日陸續提出生育政見,雙方陣營雖然都提到要增加托育服務,但國民黨並未提出任何增加公共托育服務目標值,民進黨則是將成倍的經費灑在無力增加教保人員待遇、無法確保托育品質的準公共化托育。儘管誰抄襲誰仍是場羅生門,競相加碼育兒津貼毫誤疑問變成主軸,十分遺憾。

各國經驗顯示,發錢無助提升生育率,已經是老生常談。

不過我們並不是很在意生育率,香港科技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副院長Stuart Gietel-Basten來台灣演講時引用Nico van Nimwagen教授的話說 "State get the fertility rate they deserve",用白話說,在懷孕歧視普遍、小孩有什麼事都是女人的錯、照顧責任分攤不均的社會,生育率低是活該。

三年多前我們參加育兒津貼的立法院公聽會時就指出,從性別平等的角度而言,相關政策首要目標 #並非提高生育率,而是為了 #落實養育責任的均等。偏偏發放津貼是最無助於養育責任均等的政策。

津貼可以補點奶粉尿布錢托育費,但沒有人能確保津貼被拿來買奶粉尿布付托育費,也無法阻止奶粉尿布托育費繼續漲價。津貼無法改善孩子的爸睡死,媽媽卻必須夜夜起床安撫哭鬧的小孩,隔天還要黑著眼圈打理所有家事的問題。津貼無法回應主管微笑著詢問今天能不能加點班把案子趕完,而你卻想著孩子獨自坐在托嬰中心門口還要等多久的苦楚。當你擔憂孩子送托時有沒有被不當對待,拿了津貼也無法緩解你的焦慮,反而花掉了政府本來可以用來追求托育品質的經費。

我們再次呼籲各黨候選人,不該競相加碼津貼。應該優先將資源投入公共托育,鼓勵家長共同照顧嬰幼兒,改善性別薪資差距、高工時低薪資的問題,改革不友善育兒的職場文化。一個符合社會正義的育兒政策,應該將目標放在減緩不同家庭與階級衍生的不均等,讓兒童受到良好照顧的權益不受出身影響,從制度上及文化上推動家庭內平等協商照顧負擔,讓家長在就業與照顧間擁有 #真正的自由選擇,不用只憑運氣(隊友豬不豬、長輩有無)、拚實力(薪水多寡)、等老闆慈悲、看同事臉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