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性別大節日-有意義的七天假之母親節

母親節是個特別的日子,感謝伴我們成長的人。

母親節,過去雖然不是正式或傳統的國定假日,卻是新知夥伴毫無疑問一致認為該紀念的大日子。選這一天成為紀念日,目的不在於繼續強化傳統文化中對「好媽媽」的狹隘定義,以及母愛的自然天性。過去,政府每年所舉辦的模範母親表揚,千篇一律強調女人的犧牲奉獻,商業促銷則是抓緊機會廣告主打家電、廚房用品等標榜讓媽媽更「省力」的禮物,實則又強調了母職工作的內涵,媽媽又再一次等同家務勞動的代名詞。

近幾年,每到母親節,婦女新知基金會就會針對台灣母親面臨困境與國家照顧責任公共化不足舉辦記者會。從職場媽媽所遇到的懷孕、育兒歧視切入,要求雇主與政府直面台灣職場的性別歧視與不友善,呼籲政府與雇主共負責任,讓女人敢生、能生、能兼顧工作與家庭;從長期照顧政策切入,點出台灣社會一直以來延續「照顧靠家庭」的現狀,台灣女性平均餘命高於男性,年長失能女性人數也多於男性,且未來比例會越來越高,真正重視財富重分配、把接受良好照顧當人民權益的長照政策,對高齡女性更顯重要。

母親節不只是一天的吃吃喝喝,送送康乃馨而已。慶祝母親節的方式可以是:強調爸爸的育兒角色,以及家務分工的重要;翻轉「好媽媽」的定義,做自己/做媽媽、工作/育兒都不再只是單一選項的選擇題;讓育兒從家務事變成公眾事務,落實友善職場與托育政策。

民法親屬編修法、從母姓、婚姻平權、性別工作平等法、通姦除罪化、家庭暴力防治法、性別平等教育法,等等許多婦女新知基金會努力的議題,為了的就是讓社會中的每一個人都能在更平等、更舒適、更安全地生活著。

而公共托育、長期照顧、建置基礎年金,更是讓現實中許多因制度不完善而被犧牲,在家承擔照顧責任,然而老年往往又因無職業保險年金給付而僅能靠家人奉養,甚至落入貧窮的人,能夠有更多選擇、更多保障。

在平均薪資女性仍只有男性的八成,又加上社會文化往往將照顧責任視為阿嬤、媽媽、女兒、媳婦等等女性家庭成員的責任,母親節實在很難快樂得起來。

若能夠有一個完善的社會制度,那大概就是最好的母親節禮物了吧。

如本會2017年母親節記者會所談:「呼籲政府應儘速建立基礎年金制度,保障所有人民的老年經濟安全,包括從事家務勞動的婆婆媽媽、家庭支持體系較弱勢的同志,以及工作不穩定的單親、非典型勞工、身心障礙者、街友等,使人人老後皆有基礎年金保障,不致陷入老年貧窮,落實性別、階級、世代因素交織的分配正義,實現社會團結。」

婦女新知基金會挺勞權,拒砍七天假!
5/14(ㄧ) 母親節補假,婦女新知基金會公休、婚姻家庭免費法律諮詢熱線也休線呦!

最新消息分類: 
議題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