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運動成果

婦女新知自1982年成立雜誌社,1987年改制基金會至今,在各領域推動制度、法律、政策改革,已達成許多重大成果。我們會繼續堅持落實女性權益與性別平等的理念,做一股變革的力量。
  • 2009年婦女節舉辦「性別失衡的振興經濟方案─擴大內需?被漠視的內需就在女人身上!」記者會,批判政府長期忽視照顧公共化政策。

  • 監督長照政策:2009年要求政府的長照服務法草案應邀請婦團會商,並提出性別影響評估報告。鑑於政府長期忽略家庭照顧者與照顧工作者的權益,2010年婦女節舉辦記者會「女性不是機器人,照顧者也要休假」,提倡「週休一日喘息服務」主張,要求政府提供的喘息服務應從一年14~21天增加為一年52天以上。

  • 2010邀請社福、移工、婦團成立「長期照顧監督聯盟」,本會擔任秘書處,共同提出「週休一日喘息服務」及照顧者人權之聯合聲明。2010與「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合辦記者會--我們要求國家從「每週一日」的照顧公共化做起。2011長督盟針對政府「長照服務法」草案提出書面意見,拜會衛生署長和各黨立委,聯盟版草案由林淑芬立委提案,成功阻擋行政院版倉促通過。

  • 倡議托育政策:2010五都選舉,加入「托育政策催生聯盟」,參與「人口土石流,爸爸不見了—搶救少子化,『托育制度』是一線曙光!『平價優質托育催生行動』連署開跑記者會」,以及「誰能減輕勞動家庭的育兒壓力?『五都市長候選人育兒政策評比』記者會」。2011與聯盟合辦「民間回應經建會少子化政策」記者會,倡議民間版「平價優質公共托育」方案。2013舉辦「呼籲教育部修法『普設平價公共幼兒園』」記者會。2014托育盟公布「非營利幼兒園簽署」記者會。出席普照盟「讓長照服務網斷開鎖鍊,催生社區大家庭的整體照顧服務」記者會。2015出席托育盟「嬰幼兒托育,為何「昂貴又危險」?」記者會,呼籲政府保障托育人員勞動條件、針對托育服務進行合理定價、管理。

  • 2012總統大選前夕,本會聯合各團體發起「一里一中心、校校有課照」連署,推動優質平價普及公共托育政策。2013「政府見利忘義,長照鋌而走『險』」記者會、「反對保險業投資經營長期照護機構」記者會;舉辦徵文活動,關注女同志照顧、被照顧議題,舉辦「顧人‧願/怨?-性別平等看長照」系列論壇。

  • 「長期照顧監督聯盟」2012~13重擬新版「長照服務法」草案,2014尤美女立委提案聯盟新版草案、林淑芬提案舊版草案,2015年三讀通過,通過了聯盟版「家庭照顧者支持服務」、長照之民意參與機制、長照爭議救濟、反歧視等條文。

  • 2016大選前,本會舉辦記者會,內容包括評析各黨總統候選人之長照、托育政策。2017聲明批判政府提出的前瞻建設計畫缺乏性別觀點、忽視長照及托育政策的基礎建設。

  • 2006年本會成立「多元家庭小組」,多次內部研商會議後,確立推動伴侶法之方向,爭取保障同性、異性伴侶之法律權利;出席蕭美琴立委同性婚姻公聽會發言支持,並主辦「多元家庭─家庭結構的社會變更」婦團溝通平台會議。2008年再舉辦「親密想像,多元未來─同居伴侶法修正方向」平台會議。

  • 2009年邀請其他團體共同成立伴侶盟:與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台灣女同志拉拉手協會、同志家庭權益促進會等團體聯合組成「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致力推動伴侶權益法案。

  • 本會從2009~2011擔任「伴侶盟」的秘書處:伴侶盟2010舉辦「多元家庭成家徵文活動」、「成家的現實與神話:多元家庭如何成為可能」座談會;進行「同居人就在你身邊」問卷調查。2011伴侶盟發表「伴侶制度草案」,舉辦記者會公佈同居伴侶問卷分析結果,聯合232位律師連署支持伴侶權益立法。

  • 2012年伴侶盟正式立案,本會出席伴侶盟記者會,針對總統及立委候選人的性別意識,發表同志及多元家庭權益投票參考指南。

  • 2013年本會聲援跨性別伴侶之婚姻權,成為合法的女女婚姻。2014聲援出席「同志家庭權益促進會」同志收養權之記者會,並舉辦「同婚怎麼美?同性婚姻法律運動」座談會。

  • 2015年選舉及同志遊行前夕,本會邀請同志團體及晚晴協會出席記者會發言,共同要求縣市政府可依地方自治及行政權限,先行開放同性及異性伴侶享有地方福利措施,不須藉口要等立法院修法。

  • 2016年~迄今,本會與同志諮詢熱線協會、同志家庭權益促進會、同志人權法案遊說聯盟等團體共組「婚姻平權大平台」,與尤美女立委研擬討論半年後,2016年10月提出新版婚姻平權法案,遊說各黨立委,聯合舉辦多場大型造勢活動、記者會,發出多篇聯合聲明,促使立法院12月初審通過,目前等待朝野協商中。

  • 2017年大法官同婚釋憲案3月24日言詞辯論庭前後,「婚姻平權大平台」提供多篇法庭之友意見書給大法官參考;5月24日大法官公布釋字748號,宣告現行民法未保障同婚為違憲,請立法院兩年內修法。

  • 2018地方選舉前,反同組織以雄厚資源來發動公投,試圖阻擋婚姻平權之民法修正草案,「婚姻平權大平台」發起反制運動、呼籲支持者積極投票,但不敵反同組織大量散發對同志污名的不實文宣,公投結果確定多數民意決定另立專法。從正面來看,此一公投運動大幅度捲動社會各界關注與討論,從藝人、名人到各黨政治人物,紛紛表態支持婚姻平權,使平權公投的第13案民法同婚得到338萬票,第14案性平教育得到350萬票,接近投票人數的三分之一。

  • 2019年「婚姻平權大平台」多次聲明呼籲行政院版的同婚專法草案仍應符合大法官釋憲意旨,給予同志合法結婚的權利。行政院版草案2019年2月21日送進立法院,「婚姻平權大平台」發動兩次立院集會緊盯法案,終於在5月17日順利三讀通過,5月24日施行,讓台灣成為亞洲第一個同性婚姻合法的國家。 

  • 2003年舉辦「不要叫我外籍新娘」徵文票選活動,舉行記者會呼籲正名為「新移民女性」;舉辦「南洋 台灣 姊妹情」文化活動;與社區大學合辦外籍媽媽親職教育課程。

  • 2003年底本會發起「移民移住人權修法聯盟」邀請各移民、移工團體加入,連署聲明抨擊政府擬成立的移民署人員多為警察背景,視移民為犯罪者、而非服務移民。

  • 推動移民法之修法:移盟密集開會研擬修法,本會擔任秘書處,2005年提出「入出國及移民法」修正草案,遊說各黨立委,舉行多次記者會,疾呼保障婚姻移民的居留權、家庭團聚權,2007年發動「廢除財力證明」大遊行,要求廢除新移民女性申請歸化或永久居留須提出之財力證明,終於在2007年底三讀通過修法,再經半年與移民署討論相關行政命令,2008年中施行。

  • 移盟2008年選前、選後多次記者會,促使2009年三讀通過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修改大陸配偶相關規定,大致比照外籍配偶法規。

  • 培力、連結、倡議:2004年舉辦「姊姊妹妹站起來-大陸配偶公民教育」工作坊,「全球年代中的在地婦運與性別爭議」系列座談。2005年舉辦「亞洲女性移民移工NGO組織者國際工作坊」,與亞洲各國NGO連結交流。2007年出版《看見新移民─多元文化小撇步》手冊,破除對移民家庭的迷思歧視;與世新大學合辦「國境管制暨新移民女性培力國際研討會」及「建立各國婚姻移民女性人權資料庫工作坊」活動。因應修法,2010年更新《看見新移民─多元文化小撇步》手冊內容,並開放網站公益下載使用。

  • 移盟2011年、2013年兩度提出國籍法修正草案,爭取放寬婚姻移民歸化要件,保障受暴外配權益、黑戶移民及無國籍者基本人權,遊說立委,多次舉辦記者會爭取社會及政黨支持,2016年通過修法。

  • 解嚴前夕,1987年初本會聯合原住民、人權、教會、婦女團體,發動「抗議販賣人口─關懷雛妓」集會活動,抗議警察勾結人口販賣集團,引發社會各界關注。1988年與婦女救援基金會共同發起「救援雛妓華西街千人遊行」。後續由婦援會、勵馨基金會等團體推動法案,1993年通過了「兒童及少年性交易防治條例」,終止了漢人剝削原住民的人口販賣現象、強迫兒少賣淫問題。

  • 培力原住民女性草根組織工作:2000年本會成立原住民婦女組,聘用原住民女性專職人員,組織原住民婦女讀書會。2001年舉行原住民婦女就業座談會。2002年原住民婦女生活劇團工作坊。2003年在高雄舉行「原住民婦女權益與文化成長營隊」,培養原住民婦運工作者。2004年在台東舉辦「原住民婦女權益與文化成長營隊」,連結各族部落婦女組織。2005年在五個部落舉辦「原鄉部落原住民婦女權益巡迴座談」,在台中縣舉行「原住民家庭暴力防治座談會」。2006年在原住民地區舉辦「性別平等教育多原」系列座談會。

  • 行政院婦權會:1997年與各婦團聯合要求行政院成立「婦女權益促進委員會」,此乃行政院層級之諮詢委員會,首度邀聘婦團代表例行參加政策討論的意見參與機制,官方、民間委員各佔一半。1998年舉辦「體檢行政院婦權會」記者會,要求修改婦權會設置要點。

  • 性別預算:2002年與各婦團組成「婦女概算監督小組」,檢視中央政府各部會概算,提供意見給行政院婦權會。2003年婦團與立委合組「婦女預算監督小組」,提供意見給立委提案監督預算。2004年起,要求各部會進行「性別預算分析」。

  • 性別專責機構之倡議:因應政府組織改造,2002年與各婦團座談,討論如何推動成立中央一級性別專責機構。2003年本會與女學會、婦全會等提出聯合說帖,引進聯合國性別主流化、要求政府建立性別專責機構。2003、04年合辦「中央性別專責機構」北中南東系列公聽會,彙整各地民意,確認推動行政院應設立「性別平等委員會」。2004總統及立委選舉,遊說各政黨、立法院、行政院長。

  • 性別主流化:與民間委員合力促使行政院婦權會2005年通過「性別主流化實施計畫」,要求各部會設立性別專案小組、推行六大性別政策工具--性別統計、性別分析、性別意識培力、性別專責機構、性別影響評估、性別預算。行政院每四年一期更新計畫內容,延續迄今。

  • 監督強化各縣市婦權會功能:2005地方選舉,邀請各縣市長候選人簽署「健全各縣市婦權會功能」四項政見,並舉辦記者會公布簽署情形。2006北高兩市選舉,邀請兩市議員候選人簽署政見,承諾當選後參加「推動性別平權友善城市」工作坊。2007婦女節舉辦「婦女政見全跳票,加強各縣市婦權會功能」記者會。

  • 性別專責機構之實現:2008大選,選前成功要求兩大黨總統候選人承諾支持行政院下設立具有專責人力、獨立預算的「性別平等委員會」;選後針對立院審查「行政院組織法」草案提出說帖,要求兩大黨立委兌現朝野承諾。為使馬政府兌現承諾,2009與女學會、婦全會發出四次聯合聲明,要求性別專責機構方案應注意四個原則:機構法制化、人才專業化、社會能見度及可責性;參加立法院「行政院組織法」公聽會、發表聲明,主張性平會與婦權會並存,反對「性別平等及人身安全委員會」。2010年立法院三讀通過修正「行政院組織法」,性別專責機構終於確定為行政院院本部下設立員額40人的「性別平等處」;後續參加研考會研商「性別平等處」組織章程之系列會議;行政院婦權會提案通過研擬「性別平等基本法」草案。2011參加「全國婦女國是會議」,對行政院「性別平等政策綱領」內容提出建議。2012年1月1日行政院正式設立員額40人的「性別平等處」,行政院婦權會改為「性別平等會」,盯各部會落實行政院「性別平等政策綱領」,同步施行「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CEDAW施行法」。與婦團聯合舉辦「告別父權千年,期待性平元年」記者會,提出對性平專責機構的建言。

  • 台灣民主化後1989年增額立委選舉,聯合其他婦團發表「十大婦女聯合政見」,舉行「婦女看大選」記者會,檢視兩大黨婦女政策,出版女選民文宣。

  • 1992年立委選舉,國會首次全面改選,成立「婦女選民政見連線」提出十大婦女聯合政見,公布「立委對婦女議題問題評估表」。

  • 1996年台灣第一次總統直選,邀請各婦團共同發起「女人一百」大遊行,向各黨總統候選人提出女選民100個問題。

  • 1997年聯合其他婦團推動「四分之一婦女保障名額」入憲。1998年出版《女選民完全投票手冊》,推出「女人獨立運動」,爭取女性獨立的財產權、投票權、身體自主權及獨立造家的基本權利。

  • 1999年發表「女性正副總統候選人催生」聲明、「總統大選民調之性別分析報告」,與其他婦團、社運團體發表連署聲明,要求將「1/3性別比例」原則入憲。

  • 2000年總統大選:推出三八女人戰車,提出女選民八大訴求支票,並要求候選人簽署。與電視台合辦「女人V.S.總統─婦女政策電視對談」。

  • 2001年「體檢新政府婦女政策及立委問政」記者會。2002年「國會改革─婦女保障名額」座談會,與各婦團組成「女選民行動聯盟」討論選舉制度改革。

  • 2004年立委選舉:「用選票做頭家 婦女權益不缺席」記者會,邀請各婦團以性別政績或政策主張來檢視各黨立委候選人,聯合提出推薦名單。

  • 2008總統及立委選舉:2007記者會譴責政治人物性別歧視言論,2008記者會提出婦團推薦的各黨立委候選人名單,選後舉辦「女人參與國家改造-性別多元政治實踐」婦團平台會議。

  • 2009地方選舉:舉辦「縣市長婦女政見全跳票─各縣市婦權會形同虛設」記者會。

  • 2010五都選舉,地方改制,舉辦「五都婦女政見」婦團平台會議,發起「五都婦女政策監督聯盟」,聯合要求五都縣市長候選人簽署民間版婦女政見。

  • 2011發表聲明呼籲大法官、不分區立委、中央及地方首長之提名,應重視性別比例及人選之性別平等價值。

  • 2012總統及立委選舉:選前投書及聲明呼籲各黨重視立委候選人的性別意識,選後婦女節記者會「安心內閣不安心!富民經濟富了誰?-女性對新內閣的總質詢!」,抨擊新內閣的政策缺乏性別觀點。

  • 2014地方選舉:選前舉辦「大小事務『照』得住,里長當選沒我份?!─促進女性基層參政,創造性別友善社區」記者會,及「地方選舉不空頭,女性政策落地生根」記者會,公布縣市長候選人政見簽署結果。選後2015年舉辦「翻轉個屁?婦團公布地方政府一級主管比例」記者會。

  • 2016總統大選:選前舉辦「性別政見說不清,三黨補交作業大評析」記者會,評比三黨總統候選人回覆本會之性別政策提問內容。選後,2017年婦女節召開記者會,邀請各性別團體「呼籲新內閣應符合性別平等及多元平權」。五月新內閣名單底定後,確定女性比例僅有1/10,五月記者會聯合各團體抗議「準總統背棄政治承諾,林內閣漠視性別平等」,要求新內閣補課以兌現性別政見。

  • 2017年9月初,蔡英文總統宣布由台南市長賴清德接任行政院長,發出聲明再次呼籲新內閣任一性別不少於三分之一、內閣成員應具備性別、族群與階級敏感度。

  • 2018地方大選與公投:2017年7月至10月於北、中、南、東邀請22縣市婦女與性別團體,辦理「監督縣市政府性別政策大作戰」,串連各縣市團體,成立「性別平等政策紮根大聯盟」,強化地方性別平等政策監督,深化在地倡議行動;12月召開「地方選舉起跑,監督縣市政府性別政策大作戰」,針對2018年底地方大選提出六項性別政策改革訴求;2018年12月中,召開「六都市長候選人 性別政策比一比」聯合記者會,檢視六都市長候選人及各政黨的相關政見或立場,供選民投票參考。

  • 2017年9月下旬,發出聲明批評總統及黨內立委餐敘,提及張花冠縣長遭性騷擾事件,玩笑喬一下解決。

  • 2018年9月,投書媒體批評選舉前美女行銷與政治人物性別歧視言行,要求各政黨與候選人說明性別平等政見。

  • 2018年12月初,地方大選與公投結果揭曉,發出聲明呼籲「性別平等教育不能停」、「婚姻平權修法不可違反大法官釋憲之婚姻自由平等保障原則」、「儘速將四分之一婦女保障名額改為三分之一性別比例原則」、「降低參選保證金、政黨補助金門檻」。12月底,針對新上任六都女性局處首長及一級主管比例過低,發出聲明「女性縣市長突破三成,女性參政仍是邊緣點綴? 呼籲各政黨重視與培養女性人才,中央與地方政府應提升女性比例」。

  • 2018年4月立法院審查《地方制度法修正草案》,發出聲明呼籲將地方選舉四分之一婦女保障名額,改為三分之一性別比例原則,積極促進地方選舉性別平等。

  • 2019年5月底出席民間監督大法官人選聯盟記者會,呼籲大法官被提名人應公布人權與性別履歷,並回應性別比例保障制度之合憲性問題;6月發出聲明「請大法官被提名人回應性別比例、社會權保障不足、通姦罪之合憲性問題,並呼籲立法院嚴格審查」。

  • 2019年11月各黨紛紛公佈不分區立委名單,發出聲明「呼籲強化國會的性別與人權之多元代表性與專業性 各黨應提出性別與人權政策,停止美女行銷與金權政治」,呼籲輿論重視政治上性別平等的倒退現象,呼籲各黨提出並遵守性別及人權承諾;12月投書媒體,批評總統與立委大選前政治人物性別歧視言論,呼籲回歸政策辯論。2020年初總統及立委選舉結束,與多個婦女團體發出聯合聲明「女總統高票連任,更應放手落實新政府的性別平等 兌現性別政見,提高內閣女性比例 立法院正副院長至少有一位女性」。

  • 2020年3月出席野百合學運30週年記者會,提出國會改革訴求。4月底出席公民憲政推動聯盟記者會,呼籲蔡英文總統實現2015年8月提出的國會改革政見「增加不分區立委的席次,提高國會的專業性和代表性」。

  • 2020年5月中總統就職前聯合各界團體發出聲明,呼籲蔡英文總統第二任完成性別平等的政治改革,落實性別主流化、促進女性參政並增加多元弱勢族群代表性。5月底,發出聲明「女總統第二任520新內閣,竟是史上最「男」內閣!父權傲慢官場現形,女性參政倒退30年」,批評新任內閣女性比例僅剩4.76%。

  • 2020年5月發出聲明批評李來希、郭冠英性別歧視言論,呼籲所屬政黨加強性別平等教育。

  • 2021年11月出席公民憲政推動聯盟記者會,呼籲修憲改為聯立制,增加不分區立委席次,促進女性與原民參政、提升國會審議之多元代表性與專業度。

  • 2022年11月地方大選前,召開「選舉不要停留在女力行銷口號 候選人應承諾落實基層女性參政及性平機制改革」記者會,呼籲候選人及各政黨提出支持地方性別民主化的三項承諾「地方小內閣女性比例達40%並增加多元代表性」、「深化地方性別平等治理機制」、「以三分之一性別比例原則建立政黨提名內規」。12月底,各縣市新任首長就職,統計各縣市小內閣性別比例,發出聲明「宜蘭縣、台北市新任小內閣女性比例墊底,桃園市退步最多!」

  • 2023年1月,行政院公佈原能會主委謝曉星性騷擾下屬事件調查報告,發出聲明「呼籲行政院落實性別平等,從完成職場性騷擾修法及內閣1/3性別比例做起」。月底,內閣改組上任,發出聲明「增加女力是新內閣的亮點?性別平權尚未達標,改革仍須努力!」,只出新任內閣雖主打女力,女性比例仍僅有16.67%,違反《行政院性別平等政策綱領》自訂的內閣任一性別比例不低於1/3,仍待主政者落實。

  • 2022年2月中,民進黨主席賴清德上任,發出聲明指兩大黨智庫董事與各層級決策機制女性比例皆低,呼籲各政黨應將政黨補助金挪出5%以上用於培育多元弱勢背景的女性參政人才;修訂內規,促使黨內各類決策機制及各級黨公職人員任一性別不低於三分之一。

  • 2023年3月婦女節記者會,針對2024年初總統大選,提出民間團體給總統候選人的十大性別政見,涵蓋「職場」、「照顧」、「年金」與「女性及多元參政」四個領域,並呼籲各政黨提名區域立委,應支持更多具有多元代表性、社會弱勢背景的女性參選。

  • 2000年辦理「體檢電視綜藝節目性別歧視」座談會。2004年培訓「性別新聞組」志工,進行媒體的性別檢視和監督觀察。
  • 因應媒體執照審查時機,2005年本會發起「公民參與媒體改造聯盟」邀請各團體加入,推動媒體設立自律機制,與各團體合辦多場記者會、公聽會、志工培訓。2006年,各有線台同意設立聯合自律機制「衛星廣播電視事業商業同業公會」新聞諮詢委員會,聯盟推薦各公民團體代表擔任委員,例行與各有線新聞台主管針對新聞申訴案件溝通對話。聯盟運作至今,本會持續參加媒體自律機制、提供意見。

  • 抗議媒體性別問題,促使蘋果日報成立自律委員會:2008年「性解放時代的情慾倫理──從偷拍璩美鳳到陳冠希自拍事件」座談會,「拒絕惡質媒體以報導之名進行集體意淫!」抗議蘋果日報記者會。2009年聯合其他團體舉辦新聞不是類戲劇 壹傳媒勿侵人權」抗議蘋果日報動新聞記者會。2014年抗議中天物化女性婦團聯合記者會。舉辦「性別歧視言行就是侵害基本人權」記者會。

  • 1988年評析中小學教科書性別歧視與男女刻板印象之問題,出版《兩性平等教育手冊》,舉辦「兩性平等教育」巡迴演講,討論教科書中性別不平等的問題;與主婦聯盟等其他團體聯合召開「全國民間團體教育會議」,希望民間意見能得到教育部「全國教育會議」之重視與討論。

  • 培訓性平教育人才:1999年兩性平等教育專業人員及義工培訓。2000年規劃「兩性平等教育」教師學程。2003年舉辦「性別與職涯」北中南研習會。2006年舉行「婚喪儀式性別檢視研討會」,邀請各校老師及社會教育基層人員參加研習、發展教案。2007年舉辦「成人婦女教育教案研討會」,匯集社區婦女多元教案。2012年舉辦「女權火‧不止息:台灣婦女運動剪影-公民影音教材」種子教師培訓營(北區、南區)。

  • 2004年聯合其他團體成立「性別平等教育法民間推動聯盟」,促使立法院三讀通過「性別平等教育法」。

  • 監督教育中的性別歧視問題:2001年體檢國小教科書族群與性別意識。2004年舉行「打破體育中的性別歧視,提升女性參與比例」記者會及公聽會。2009年與性平教育協會合辦「性別平等教育法五週年總體檢」記者會。2011年聯合聲明「理解差異是友善校園的起點:請支持國中小納入同志教育」。2014年出席「性別平等教育法十週年檢視」記者會暨工作坊發言。

  • 1984年發佈「婦女性騷擾問題」問卷調查結果,呼籲性騷擾應為社會正視的公共議題,而非個人小事。

  • 校園性騷擾事件頻傳,1994年與各婦團、各校性別社團共同發起「522女人連線反性騷擾」大遊行。

  • 1996年11月30日婦運人士彭婉如遇害,與各婦團共同發起1221「女權火照夜路」夜間大遊行,要求重視女性人身安全和夜間行走權。1997年立法院三讀通過「性侵害犯罪防治法」。

  • 推動刑法「妨害性自主」罪章修法,1999年三讀通過。

  • 校園性騷擾:1999年揭發台北科技大學教授性騷擾女學生事件,要求落實校園性騷擾申訴處理制度。與全國大專女生行動聯盟合辦「體檢校園性騷擾申訴管道」記者會。出版《校園性騷擾完全拒絕手冊》。

  • 職場性騷擾:2000年協助長庚女護士性騷擾案,向桃園縣就業歧視評議會提出申訴,並提起訴訟。勞工節公布體檢各縣市就評會調查報告。成立性騷擾申訴專線。出版《工作場所性騷擾完全杜絕手冊》。

  • 2001年完成《玫瑰的戰爭》反性騷擾紀錄片,進行校園巡迴性騷擾講座近百場。2002年出版《玫瑰的戰爭─反性騷擾行動手冊》,舉辦「校園性騷擾(性侵害)當事人輔導協助研習會」。

  • 批判司法體系的性別問題,保障性自主權:2008年「誰給法官上上課,襲胸、舌吻、摸臀為何竟無罪」記者會,之後兩度向司法院長發出公開信,要求加強法官性別訓練。2010年舉辦「刑法『妨害性自主罪章』實務困境與修法」高雄場、台北場座談會。2011年針對引發爭議的性侵害判決與法務部的刑法修正草案,舉辦多場記者會和民間連署行動,批判法院判決藐視性自主權。2012年舉辦「敲破恐龍蛋孵育所:你所不知道的司法官訓練所」記者會。

  • 婦女新知雜誌自1982年創辦起,就多次探討婚姻暴力問題、呼籲社會重視,例如:1989年刊登陳若璋教授文章《正視婚姻暴力,亟速設立「婦女庇護所」》」。

  • 1994-1996年本會與其他團體共同聲援長期遭受婚姻暴力婦女鄧如雯殺夫案,媒體大幅報導,使其獲得減刑。

  • 聲援鄧案期間,本會持續倡議應制訂「婚姻暴力防治法」,並進行立法研究,1995年完成「防治婦女婚姻暴力研究」,1996年成立「受暴婦女支持小組」。

  • 1996年「現代婦女基金會」接手研擬法案,提出「家庭暴力防治法」草案。

  • 1997年本會出版《女人完全逃家手冊:婚姻暴力篇》,介紹受暴婦女逃家後所需的法律資訊與社會支持資源。

  • 1998年立法院三讀通過「家庭暴力防治法」。

  • 因應家暴法施行,2000年本會推出改版內容的《女人完全逃家手冊:婚姻暴力篇》。

  • 2001年本會發表分手暴力調查報告,提倡情感教育、好聚好散的文化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