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發言稿】反對放寬托嬰資格門檻,衛福部切莫短視近利

8月26日 托育及就業政策催生聯盟 記者會【反對放寬托嬰資格門檻,衛福部切莫短視近利】

婦女新知基金會 發言稿

發言代表:婦女新知基金會政策部主任李盈學

各位在場的朋友、媒體朋友,大家好:

新知今天必須嚴正指出,托育服務的品質不能被拿來交換成毫無專業的人力資源!這不只是家長的焦慮,更關乎國家政策能否真正落實性別平等。

衛福部提出要放寬托育人員的錄用門檻,理由是「人力不足」。但我們要問,人力不足,解方難道是開後門,讓沒有接受專業訓練的人進入照顧現場嗎?小朋友連一句完整的話都不會說,發燒、吐奶、甚至呼吸困難的時候,完全依賴第一線托育人員的細膩觀察與專業判斷。照顧年紀小的嬰幼兒,托育安全絕對不能妥協。

更重要的是,在教保人員的勞動條件和環境仍未改善之前,開後門只會讓現職人員的勞動負擔和心理壓力更大。本來就已經要一人顧五個孩子、應付額外的清潔、通報等行政工作,現在再讓缺乏專業的新手進來「救急」,只會使托育現場更混亂、更危險

衛福部不能用「事前放縱、事後補洞」的心態,讓風險發生後才亡羊補牢。我們呼籲政府,請同時看見兩個面向:托育人員的困境——低薪、過勞、流動率高,以及家長的焦慮——托育品質和孩子安全,這些才是家長願不願意送托的關鍵

如果公共托育服務失去家長信任,最容易受影響的就是媽媽與阿媽的就業,沒有平價、優質、可近性的托育服務,許多女性只能自己出面帶小孩。換句話說,托育品質不佳,會直接衝擊女性的就業與經濟獨立,這是一個性別平等的問題!

政府如果認真看待性別平等,絕對不能在托育人員資格和勞動條件上退讓。

我們並不是反對補充人力,而是要求政府從正確的方向做:

第一,提高並改善托育人員薪資與勞動條件,讓專業人員願意留下來。

第二,加強品質監督與違規退場機制,保障孩子安全,讓家長有信心。

若只是無條件降低資格標準,看似解決短期人力問題,實際上只是把風險轉嫁給孩子和家長;打擊現職托育人員的士氣,導致更多人離職,讓缺工問題惡性循環!

我們呼籲衛福部,要補人力,請補在專業與待遇,不要削弱標準,而不是任意削弱標準,增加托育人員與家長間的不信任。

嬰幼兒不是政策數字,托育品質不是成本,而是國家最基礎的責任。如果今天我們退讓,換來的將是更多托育悲劇、更多女性退出職場,最終是整個社會付出代價。

請衛福部聽到我們的聲音,改善托育品質,這不只是家長的期待,更是國家應盡的義務,也是性別平等的關鍵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