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民間團體聯合聲明】 性別失衡,何來健康?婦團抗議「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女性代表性過低!



總統府於8月21日公布「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成員名單,由總統擔任召集人,但20位委員當中僅有4位女性,比例僅五分之一;而9位顧問更是近年來公部門諮詢平台罕見的「零女性」名單。這份名單充分暴露了總統府對於國家性別平等政策的刻意忽略,令人高度遺憾。我們呼籲此委員會組成應有至少三分之ㄧ的女性委員與顧問,讓民眾看到賴總統貫徹性別平等的決心。

為推動性別平等,行政院自2011年函頒性別平等政策綱領,並於2021年5月再次修正,其中「促進決策參與的性別平等」一直是綱領的重要策略,也是行政院管考的「性別平等重要議題」。事實上因應性別主流化趨勢,行政院更早自2004年起,開始由人事行政總處管考各部會所屬委員會、政府捐助或出資超過 50%之財團法人及國營事業董監事,須符合任一性別不少於三分之一性別比例政策目標,並且定期管考,以確保女性參與的比例、不同性別間的參與落差有逐年落實。近年有鑑於國際趨勢以及國內委員會之女性比例逐年改善,政府委員會有96.21%、政府捐助之財團法人董事有72.87%、國營事業董(理)事有66.67%女性比例達1/3以上,更開始將1/3的性別比例一舉提升至40%。簡言之,性別平衡的比例原則是我國政府行之有年、且證實有助於保障女性公共參與的方式之一,也是目前國家重要的性別平等政策。

為何總統府無視行政院持續推動的重要性平政策,連最基本的性別平衡也做不到?實在令人詫異。賴總統上任後宣布成立「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三大委員會,其中「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日前已公布委員名單,28名委員中有8名女性,佔比28.57%,成員多元性雖較「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高,但仍未達三分之一性別比例,而2位顧問皆為男性。難道僅因為總統府不在行政院管考之列,就能無視政府對促進性別平等決策參與的承諾?

其次,就健康領域而言,性別平等更是重要原則。這除了因為健康照顧的責任壓力經常不成比例地落在女性身上,使得與健康照顧相關的政策措施甚至技術產品會對女性造成更大的影響之外,也因女性和性別少數者所面臨的不同醫療風險與健康需求,常被忽視。醫療實踐經常以男性為標準病人,相關研究與人體試驗女性受試者代表性不足,女性健康被簡化為生育健康,導致女性於醫療上難以獲得適切的照顧,無法與男性同等享受醫學進步的成果,而有健康不平等的情況。因此,歐盟、美國、加拿大等先進國家,紛紛以國家政策或法規促進醫學研究納入性別觀點。台灣在行政院性平會的要求下,也促成衛福部於2022年公告「藥品臨床試驗納入性別考量指引」,這是醫療領域第一個與性別相關指引,卻已經落後其他國家近30年了!

然而,本次「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除女性委員、顧問的比例不及格,也少有女性健康專長、公共衛生、社會照顧、健康與性別議題的學者專家或團體代表,僅見的婦女健康專家是婦產科醫學會的代表。是否總統府對於「推動健康台灣」的議題認知,仍將女性健康限縮為生育醫療,而看不到健康領域性別差異和性別與多元弱勢處境交織,所導致的健康不平等的現況?不論是身體、心理健康和照顧、障礙領域,都有非常多女性或弱勢群體健康的團體代表,可以增加此委員會的多元代表性和周延性,為何不能納入?

綜此,婦女團體呼籲賴清德總統,貫徹推動性別平等,公共決策上確保女性參與和納入性別觀點。因此「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應有充分的女性委員的比例,並且應有相關專業且具性別敏感度的學者專家。最後,新成立的三個委員會中,「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尚未公布委員名單,而這個目的在「強化國防、民生、災防、民主四大韌性」的委員會,也十分需要性別與多元的參與及觀點。呼籲總統府展現決心,所有委員會皆應符合三分之一性別比例原則,不再自外於政府推動性別平等的承諾!

發起團體: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婦女團體全國聯合會、婦女新知基金會

連署團體:(依筆劃排序)
人權公約施行監督聯盟、女科技人學會、女醫師協會、中央研究院自由學社、中華民國助產師助產士公會全國聯合會、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中華民國精神衛生護理學會、中華民國護理師護士公會全國聯合會、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台中分會、台北市婦女救援基金會、台灣女建築家學會、台灣女書文化協會、台灣女醫師協會、台灣早產兒基金會、台灣身心障礙者自立生活聯盟、台灣性產業勞動者權益推動協會、台灣健康人權行動協會、台灣婦女展業協會、台灣勞工陣線、台灣勞動與社會政策研究協會、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台灣腫瘤護理學會、台灣輔導與諮商學會、台灣輔導與諮商學會、台灣障礙女性平權連線、台灣障礙者權益促進會、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醫改會)、生育改革行動聯盟、卓越發展協會、奇美醫院護理部、宜蘭縣助產師(士)公會、宜蘭縣婦幼協會公會、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美容醫學醫學會、社團法人中華民國智障者家長總會、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諮商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聽障人協會、社團法人台中市婦女發展協會、社團法人台中縣木棉花愛縣關懷協會、社團法人台北市婦女新知協會、社團法人台灣不會教小孩行動聯盟、社團法人台灣居家護理暨服務協會、社團法人台灣性諮商學會、社團法人台灣南方社會力聯盟、社團法人台灣基地協會、社團法人台灣陪產員發展協會、社團法人台灣陽光婦女協會、社團法人台灣新住民權益關懷協會、社團法人全球小紅帽協會、社團法人南投縣新媳婦關懷協會、社團法人高雄市女性權益促進會、社團法人高雄市全人教育家長協會、社團法人高雄市多元家庭關愛協會、社團法人高雄市原住民婦女永續發展協會(女窩)、社團法人高雄市婦女新知協會、社團法人高雄市彩色頁女性願景協會、社團法人高雄市晚晴協會、社團法人臺灣女性生涯發展協會、花蓮縣助產師(士)公會、花蓮縣洄瀾婦女權益發展協會、財團法人信心護理文教基金會、財團法人勵韾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高雄市性別公民行動協會、高雄市性健康協會、連江縣護理師護士公會、彭婉如文教基金會、雲林縣護理師護士公會、愛滋感染者權益促進會、新北市護理師護士公會、嘉基體系戴德森醫療財團法人關係企業工會、臺北市諮商心理師公會、臺北市醫師職業工會、臺灣青少年性別文教會、臺灣照顧學會。
(含3個發起團體,共76個團體連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