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發言稿】行政院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人工生殖法修法議題」第二次公聽會



婦女新知基金會發言稿 2024年3月28日

首先,我們再次強調,今年2月20日,台灣女人連線等27個團體共同連署,希望代理孕母的法案能與人工生殖法脫鉤,應先開放單身女性及女同志配偶適用人工生殖技術。代理孕母制度涉及孕母的自主權、隱私權、健康權等,不同類型的制度設計對於代孕者及委託方會不會形成不對等權力位階、親權如何移轉對於孕母、委託者、代孕子女的權利影響、對居間機構的必要限制及管理等,上述都未有細緻討論,將代理孕母與人工生殖法併案討論,勢必挂一漏萬,我們憂心倉促討論將造成重大人權侵害,呼籲脫鉤處理。

其次,作為婦女權益團體,我們認為開放人工生殖技術給單身女性、女同志伴侶使用,是解放女性不再被迫綁在異性戀婚姻關係中才能生育,實踐真正的女性身體、生育自主


對於社會時常憂心的「創造單親」、「不利兒童最佳利益」等,在英國劍橋大學2016及2021年的追蹤研究顯示單身女性使用人工生殖生下的小孩,孩子的心理健康、社會適應上與雙親家庭並無差異,研究者強調我們應該區分選擇單親與非自願單親的家庭差異,選擇以人工生殖自己生育的單身女性通常經過深思熟慮,瑞典2023年的研究也顯示單身女性決定生養前會與原生家庭、周遭好友多次討論、縝密計畫,才落實自己的生育計畫,在瑞典的研究中更顯示,祖父母、母親、子女會形成緊密的支持關係,也強調單身女性對於生育的負責態度,這份研究是婦產科、心理學、女性及兒童健康跨學門的學者共同進行。


部分人工生殖子女對自身家庭結構的疑惑,英國劍橋大學2016年的研究指出,這與家庭是否進行身世告知有關,研究者呼籲應該強化的是身世告知的教育,而不是禁止特定家庭結構生育。在人工生殖子女的健康上,2020年刊登於瑞典歷史悠久的醫學期刊《Upsala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s》的研究指出,重點在於植入胚胎數,如果單胚胎植入的話,可以充分降低許多對於人工生殖子女長期健康影響的擔憂,該份研究比較了人工生殖子女罹患癌症、神經認知、第一期糖尿病等機率,都顯示如果是單胚胎植入並無顯著差異。該研究有提醒,因為多數使用人工生殖者年齡偏高,年齡也會是子女健康的影響因素之一,但我們應該要思考,是什麼因素迫使許多女性必須在高齡生產?


有一位女性朋友麋鹿請我們轉達其意見,麋鹿在建立婚姻遙遙無望及卵巢提前老化跡象下,在30幾歲時選擇凍卵,到生殖中心凍卵時,醫生才跟他說,如果沒有結婚,他仍然無法使用自己的卵子生育,麋鹿說法規讓他發現原來生育跟結婚都不是他自己有權可以控制的,他並不是期待小孩長大後養他,而是如果人生中能有一個自己的孩子是生活上的歸屬感,他覺得建立家庭是自己人生重要的承諾與依託。他現在42歲了,法律修改是他迫切的需要。

最後,兒童最佳利益不應該是「誰」有資格生養小孩,而是這個社會、制度有沒有能力支撐起不同類型的家庭都能好好生養。如果我們擔心的是單親貧窮,我們要思考的是如何降低家庭的育兒負擔,如果我們擔心的是社會歧視,我們要做的是多元家庭樣貌的社會教育,如果我們擔心的是人工生殖子女健康,我們應該討論如何降低技術風險以及對於不同健康狀態的人的社會支持系統是否充足。兒童最佳利益是這個社會、政府、國家應共同承擔的責任,而不是個別家庭的負荷。呼籲政府盡快通過單身女性及女同志伴侶適用人工生殖。

最新消息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