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電台專訪】​疫情下的照顧

電台專訪/婦女新知基金會監事  梁莉芳
圖文整理/婦女新知基金會實習生 邵思宇

今年五月疫情再度升溫,人民的工作和生活飽受影響,政府祭出政策來減緩經濟衝擊,大眾也很關切醫療量能是否足夠走向與病毒共存。但是其中,#家庭照顧者的照顧崩潰處境卻不被看見​。

現今缺少有薪照顧假、照顧服務體系人力短缺等困境,讓家有老小的照顧者苦不堪言,更不必提單親家庭、長照家庭、經濟弱勢家庭被迫在照顧與工作間選擇的兩難與犧牲!

​在 5/24 聯合記者會的隔天,台北電台邀請到婦女新知基金會監事梁莉芳副教授,來跟我們聊聊疫情之下的照顧議題——究竟照顧者及家庭承受了什麼樣的壓力和風險,政府又應該如何因應並調整政策呢?

​防疫紓困政策的「照顧盲」:照顧崩潰=防疫崩盤!

新冠疫情已經邁入第三年,政府的政策也從清零轉向為與病毒共存。我們在思考防疫、共存時,可能更關注確診、死亡的數據,但其實有很多不可或缺的照顧工作隱藏在過程中——從確診到隔離到痊癒到回歸生活——不只是在醫療院所,還包括居家照護;然而,當缺少有薪照顧假,照顧者就被迫在收入與照顧中抉擇。

除了公衛、經濟上的紓困,我們也需要看見迫切的家庭照顧需求:有給假卻沒支薪,無異於生活過不下去。遠距上課對某些家長來說可能比較安心,但對於疫情期間工作缺乏彈性、非得實體上班的家長而言,孩子在家上課其實會加劇他們身心上的負荷。

疫情下的一線工作者 :工作超量、染疫風險、家庭照顧、身心壓力

5/24 的民間團體記者會,除了新知外,還有許多代表防疫期間的核心工作者 的團體: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台灣護理產業工會、台北市醫師職業工會、高雄市社會工作人員職業工會、全國教保產業工會、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

疫情下許多人保有遠距工作的彈性,然而這些核心工作者:一線醫療人員、長照人員、各級學校的老師、社工等各類公共服務人員,因為工作屬性,還是得依循平常的工作時間來到現場,而且在疫情期間,其工作負荷量更沉重,同時還冒著較高的染疫風險。此外,除了職場上的角色外,有很多核心工作者同時也是家庭照顧者、身兼多重角色;疫情期間,家庭照顧的時間、體力、情感上的負荷也是加重的。

除了一線人員,還有很多勞工階級的工作者也缺乏遠距、請假的彈性,而單親家庭、長照家庭在工作跟照顧上的負荷也更沉重;不只工作安全、收入受影響,還要擔心自己把病毒帶回家、影響到家中的長者幼兒。

 防疫紓困政策:申請資格綁勞保,排除最需要的人

梁莉芳監事指出,經濟紓困的盲點是以勞保為基礎,但沒有保險身分的自營工作者、非典型工作者,不符合紓困條例的申請資格。這些被政策排除的人多處於不穩定、兼職的狀態,當中包括許多單親家庭的家長、媽媽、弱勢者——明明要紓困卻排除了最迫切需要的人

雖然從去年民間團體就開始倡議修正補助資格的盲點,但今年的紓困條例依舊綁勞保、沒有改善。梁莉芳認為政府對於正式工作的想像太過狹隘,沒有思考到許多工作型態並不符合這個想像:族群、性別不平等的因素都沒有被考量,城鄉的差異也被忽略……政策的擬定與實施,應該要考量各種不同的差異性。

政府應該要如何因應、調整政策?

在記者會中,團體們也反映:不少核心工作者每天被單位要求快篩,然而卻需自費購買,對於經濟弱勢的家庭是一筆難以負荷的支出。

因此除了前述的紓困申請資格改善、有薪防疫照顧假外,工作上的防疫措施應該由政府給付,而非讓工作人員自己負擔;另外由於一線工作人員的工作量大增、工時增長,也應予以彈性津貼 作為補償、回饋。

如同防疫規定會隨疫情滾動式修正,社會安全保護措施也應及時修正。期盼政府能盡快回應記者會上提出的訴求——不只是經濟和公衛的紓困,也要維持照顧的量能。

最新消息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