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發言稿】「0-6歲國家養政策」公聽會


公聽會發言照片(范雲委員辦公室提供)

8月26日(週三)上午,立法委員范雲、立法委員王婉諭、立法委員劉建國及托育政策催生聯盟
共同召開「0-6歲國家養」政策公聽會,討論題綱如下:

一、育兒津貼及托育補助兩者的競合關係,對現行準公共化機制的影響為何?是否將導致政府對托育品質與價格的管制失效?

二、如何落實 0-6 歲國家一起養,讓每個家庭都能安心生養 2 孩?

以下是婦女新知基金會政策部主任覃玉蓉完整發言:

育兒津貼與準公共化政策有沒有競合,看業界反應最準,畢竟利益攸關。回顧選前兩大黨喊加碼津貼,背後強力叫陣的正是私幼私托業者,因為他們不要公共托育來搶他們的生意,也不想被政府的準公共化政策管制,最希望政府直接送錢給自己,但如果政府把錢給家長一樣好,因為他們很清楚家長的送托需求會快速增加,政府給家長的津貼很大一部分會進他們的口袋,他們也就不必再被準公共化政策綁住,所以說政策沒有競合只是自欺欺人,一旦津貼加碼下去,這個政策就不是0-6歲國家養,而是 #私幼私托國家養

真的談0-6歲國家養,#公共托育的比例絕對要先拉上來,而不是先發津貼。讓家長沒有太多經濟負擔就能安心送托,母親或少數父親不必為了照顧孩子犧牲自己的事業,犧牲全家的生活品質,就能讓孩子得到良好的照顧和幼教,這才是能稱得上是國家幫忙養。

沒有這個基礎,說家長有自由選擇,都是假的。這麼多年來,托育市場化,業者競爭的是利潤,品質壓越低,老師的勞動條件壓越低,利潤就越高,以致於發生過多少送托幼兒被惡意虐待的悲劇,難道家長送托的時候沒有精挑細選嗎?但又有多少真正的選擇呢?有多少家長被這些悲劇嚇得不敢送托,所以媽媽只好辭職自己帶,這難道也能稱得上擁有選擇的自由嗎?只有品質由政府背書的公共托育比例先拉上來,讓整個業界有壓力去競爭品質,而不是競爭利潤,家長才真的有選擇。

事實上,真正的0-6歲國家養,其實應該是 #各部會都動起來。台灣的生育率很低,因為我們就是個處處對親子不友善的社會。剛剛王老師說了很多職場工時太高、薪水太低、假難請這些問題,我們婦女新知基金會也是常常接到孕婦或新手媽媽哭著打電話進來,說她們老闆怎樣故意加重她們的工作,故意刁難她們,還跟所有同事說,大家必須加班都是因為她們懷了孕,有了小孩,沒辦法好好工作,害所有同事必須分擔她們的工作,然後看著她們每天遭受職場霸凌,但你建議她挺著大肚子去申訴老闆,多數人不肯,頂多離職簽一簽,帶著傷透的心把孩子生了,看看是不是就當全職媽媽或者再想辦法找工作,也不會再想要第二胎了,因為這個社會已經讓這些女人覺得,成為母親這件事就是一個創傷。

原本想生孩子的年輕女性,看到自己的前輩在職場上被這樣欺負,才剛起步的職涯就這樣中斷,你就算跟她說生了小孩我給妳的錢跟別人都一樣,很公平,甚至每個月給妳兩萬,她大概也都不會想生了,反正懷孕就是惹事,在職場上會黑掉,為什麼要拿未來二三十年的薪水去換只能拿四年的育兒津貼?真的要講公平,女人已經用不生跟少生跟政府說,我不生,對我自己最公平。勞動部每年只會宣導宣導再宣導,從來不敢落實執法。

還有交通政策也一樣,因為我們道路上的無障礙做得實在太爛,出門推個娃娃車顛顛簸簸不說,人行道太破爛還得推上柏油路跟機車爭道,這些都是家長日常的惡夢。還有家長必須騎機車載小孩的問題,數十年沒有辦法解決,所有養不起汽車的家庭,小孩生了不是出不了門,就是要上機車冒風險,這些都說是老問題,但我們還是沒看到交通部在少子女化對策裡有任何角色。

社會環境要友善生育,政府能做卻從來沒做的事情還太多,每件事都需要行政院出面協調,每件事都需要政府安排人力來研究、來規劃、來執行,每個步驟都要錢,但政府卻優先把錢拿來加碼育兒津貼。

我們要知道今天政府背的每一分債都是今天僅剩的這些小孩,未來要還的,但是以後的孩子很可憐,一個人要背我們一堆人的債,債不是不能背,但是請讓他們背的債是有意義的,這些錢應該拿來打造一個 #平等友善的社會,讓他們能在這樣的社會長大,而不是灑在其實沒有選擇卻號稱是自由選擇的政策上面,這是被國家害,不是國家養,今天很可惜這裡沒有政院層級來的長官,但希望這個意見能被轉達,謝謝。

最新消息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