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懶人包】2020新內閣性別比例失衡-婦女新知回應鄉民提問

感謝大家在520前後因為內閣名單性別比例失衡有了許多討論跟提問,其中有些提問,我們認為背後有些迷思,可以跟大家做些分享。

婦女新知一直以來關心性別議題,不論是在勞動/職場、照顧、婚姻家庭、身體自主、教育文化、政治監督、年金改革、司法改革等等,都是我們關注的部份。

歡迎你看完這份系列回應之後,有興趣的話也歡迎繼續瀏覽我們的其他論述,認識我們在做的事情 https://www.awakening.org.tw/

也歡迎你捐款支持我們,繼續做對的事情,支持新知,支持性別平權 https://reurl.cc/0zz1nx

【鄉民提問1:總統是女的,內閣全都是男的又怎樣?】
  
「那總統是男的,內閣就應該全都是女的囉?」
  
我國內閣掌握國家行政決策大權,其組成夠不夠多元,在每個民主社會都被視為一個政府重不重視多元性的重要指標,也反映了社會上哪些人「可以」且「應該」身居要職。
  
蔡英文總統的每位前任總統都是男性,卻從來沒有一任內閣全部都是女性閣員,也沒有任何人覺得奇怪,可見社會上多數人習以為常地認為掌握權力的人就應該是男人,而今年520就職的政府也用女性閣員僅佔4.76%的超低比例,蓋章認證掌握權力的就應該是男性菁英。
  
蔡英文政府上一屆執政,內閣性別比例已經高度失衡(女性比例10-12.2%),卻沒有在這四年內拿出魄力多培養女性政治人才,四年後只交出性別比例更失衡的內閣名單,顯見民進黨內部的接班安排從來沒有打算培養、拔擢多元身份的優秀政治人物,這個舉動明明白白地給整個社會和下一代孩子們一個訊息:女人從政掌握權力只是特例,普遍來說女人不該從政、不該掌握權力,這些都只是菁英男性的特權!

【鄉民提問2:能力比較重要,性別不是重點】
   
「現在女性閣員比例那麼低,民進黨高層一定認為女人都沒什麼能力吧」
  
希望主張「民進黨任命閣員只看能力不看性別」的朋友們,可以提出女性能力就是比較差的研究結果和科學證據,差到女性閣員比例可以只剩下4.76%,不然實在讓人難以相信這次任命真的「不看性別」。
  
事實上,即使是優秀的女性政治人物,仍經常遭受各種男性不會遇到的攻擊和污衊,女人不婚不生會被罵不懂父母心,女人有小孩會被指責怎麼不回家帶小孩就好,女人的外貌身材經常是媒體和對手「品評」的標的,「好」或「不好」都可以拿來羞辱一番,傳統價值加諸女性身上的要求,都是女性從政的阻礙。相對地,男性政治人物不管做得好不好,都不會受到類似的攻擊,就算他們表現得像在叢林裡絆倒還不幸頭撞樹的小白兔,多數人可能還認為這是他的個人特色。
  
現實的政壇上根本不是「只看能力,不看性別」,而是「只看性別,不看能力」,這就是為什麼支持性別平等的政黨,絕對會把培養女性以及擁有多元背景、身份的政治人物,當成自己的目標,甚至立下明確的規定,例如黨內制定內規,選舉提名時男女比例均衡、強調多元背景,以及每年撥出一定的經費支持、培養多元背景的從政人才,而不是放任從政立基點的不平等持續發生,最後再把問題歸為「除了菁英男性其他人都沒能力」這種說法。
  
請參考:
@En-Chieh Chao https://www.facebook.com/enchieh.chao/posts/10157445776093196
@陳美華 https://www.facebook.com/meihuachen153/posts/10222643764819849

【鄉民提問3:明明女性政治人物自己要回家顧小孩,為什麼要怪執政者?】
  
1⃣ 只有鄭麗君部長說要陪伴小孩而去職,民進黨找不到其他女性人才嗎?
2⃣ 明明很多男性政治人物都有小孩,為什麼他們都不用顧?
  
前面談過,支持性別平等的政黨,絕對會把培養女性以及擁有多元背景、身份的政治人物,當成自己的目標,甚至立下明確的規定,例如黨內制定內規,選舉提名時男女比例均衡、強調多元背景,以及每年撥出一定的經費支持、培養多元背景的從政人才,而不是放任從政立基點的不平等持續發生,最後再把問題歸為「除了菁英男性其他人都沒能力」這種說法。支持性別平等和多元價值的政黨,也會在安排黨內或執政要職的時候,在人選能力不相上下的情況下,優先任用來自多元背景的政治人物,讓他們有更多歷練的機會。
  
所以我們不是拿「特定女性政治人物要陪伴小孩而去職」這件事來監督執政黨,我們監督的是執政黨顯然長期以來不曾努力提拔更多女性以及來自多元背景的政治人物,以致於一位優秀女性閣員去職後,民進黨居然找不到更多女性人才擔任各部會首長,最後交出女性閣員只佔4.76%的內閣名單。
  
當然,內閣裡很多男性政治人物,但沒有任何一位在從政期間曾經為了陪伴小孩而去職,這也反應文化與制度上帶給女性的母職壓力遠大於父職,這樣的不平等現象亟待改革,也是我們多年倡議的重點,不過最後改革是否能有效推動,不也是政府以及執政黨該擔起的責任嗎?
  
很可惜過去四年我們也沒有看到政府在這方面有過努力,育嬰假男性請假比例上升依然超級緩慢,中央四年來沒有積極作為,勞動部宣導完躺著等數據自己上升,未提出積極的制度改革方案;缺乏品質保障的公共托育,也是女性養育及就業兩難的重要關鍵。政府過去四年針對這件事又做了什麼呢?我們的聲明中已經批評過,過去四年政府推動的政策讓「幼托與長照政策高度市場化,家庭負擔有增無減,賴清德內閣大推所謂『私幼準公共化』政策,將鉅額國家補助送進私幼口袋,助長業者更有力量宰制市場,迫使抽不到公幼的家長只能選擇私幼,政府又無力管控私幼照顧品質,危及兒童權益」。

【鄉民提問4:憑什麼要求政府任用女性閣員?這是要求特權吧?】
  
「不是,這是反對特權,反對男性閣員比例高達92.86%的特權」
  
菁英男性長期壟斷權力,是絕大多數國家都有的現象,因此為了促進性別平等,國內外發展出許多制度設計保障女性參政。
  
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婦女保障名額? #沒有你想像得那麼高
  
這種制度設計最常見於選舉制度,例如我國憲法增修條文第四條規定「各政黨當選名單中,婦女不得低於二分之一」,意思是我國立法委員選舉34席不分區立委中,至少有17席是女性。二分之一看起來很高?但如果計入立法委員總席次共113席,17席女性立法委員的席次保障,其實差不多只有15%。
  
又例如地方制度法規定「各選區選出之地方民意代表名額達四人者,應有婦女當選名額一人;超過四人者,每增加四人增一人」,看起來婦女保障名額好像高達四分之一,事實上在大多數的情況下根本不到四分之一。以台北市第五選區(中正萬華)為例,議員應當選人數8人,照法律規定確實有2席婦女保障名額,佔25%;但看到桃園市第七選區(中壢),議員應當選人數11人,實際上婦女保障名額也只有2席,因為法律的規定是當選超過四人,才會增加1席婦女保障名額,因此這個選區的婦女保障名額其實只佔18%;而桃園市第十選區(龍潭),議員應當選人數僅3人,婦女保障名額有幾席呢?答案是0席。
  
婦女保障名額不公平? #看看實證研究怎麼說
  
經常有人質疑,婦女保障名額這樣的制度是不公平的,因為透過婦女保障名額選上的女性政治人物,擠下的是比她更有能力的男性政治人物。然而台大政治系教授黃長玲找出2002、2005、2009三次地方議員選舉中,因婦女保障名額而當選的女性議員名單,以及被她們擠下去的男性候選人名單,並比較這兩群人的所有資歷,結果發現這些女性議員的資歷,若不是跟這些男性候選人旗鼓相當,就是比這些男性候選人更優秀,也就是說婦女保障名額事實上是讓有能力的女性能夠當選,而不是擠下比她們更優秀的男性。
  
請參考 菜市場政治學 四年前的文章:顏維婷/女性政治人物的能力比較差?https://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8949/1692402
  
性別平等也可以從黨內做起 #民進黨還曾經是開路先鋒
  
1996年12月1日,民進黨第七次臨時全國黨代表大會,通過黨章修正,明定各項黨職及各級選舉提名全部採用四分之一性別比例原則(任一性別不得低於四分之一),這個條款被稱為「彭四分之一」,因為這正是曾擔任婦女新知基金會秘書長、後出任民進黨婦女發展會執行長的彭婉如,在黨內力推的改革。彭婉如當時正是為了參加這場大會,南下高雄,在11月30日失蹤,數天後被發現遭殺害,可說是台灣婦運史最悲痛的一頁。
  
彭婉如力推的四分之一性別比例原則,當時出現漣漪般的擴散效果。由於民進黨已經通過黨內規定,未來各項黨職及各級選舉提名要採用四分之一性別比例原則,在政黨競爭的壓力下,其他政黨也紛紛推出相關做法,新黨在1998年的立委提名採取三分之一婦女保障名額,國民黨也修改黨章,在黨代表選舉以及提名辦法中採四分之一婦女保障名額。
  
內閣都是政務官算是政治任命,可以有保障名額這種規定嗎?
  
任何制度設計都是有可能的呀 (微笑)。不過各國確實仍把政治任命權力保留給主政者,而沒有用明確的法律文字去規定保障名額。正由於這是主政者重要的權力和責任,我們才不斷要求主政者要提出政治承諾、要實踐政治承諾,在進行政治任命,例如安排內閣人事的時候,任一性別比例不應低於三分之一,且應該納入各種多元背景的政治人物,不該由菁英男性壟斷內閣職位,同時這些人選也應該具備性別意識。
  
說了半天性別保障原則到底是什麼鬼東西? #目前確實還沒有這種東西
  
上面這些文字裡面提到的其實是兩種制度:(1) 婦女保障名額 (2) 性別比例原則。
  
「婦女保障名額」的意思是,在總席次中有一定比例(如四分之一)的席次保留給女性。
  
「性別比例原則」則是指總席次中任一性別不低於某個比例(如三分之一),也就是說女性席次與男性席次都要超過三分之一。
  
現有的「婦女保障名額」其實是過往法律留下的規定,婦女團體很早以前就主張應該將「婦女保障名額」改為「性別比例原則」。
  
原因有二:
  
第一,婦女保障名額通常是四分之一或低於四分之一,但以台灣女性政治人物參與選舉的實力,越來越多人不必再靠婦女保障名額當選,因此這個制度促進女性參政的效果其實正在漸漸消失中。
  
第二,性別比例原則其實是促進性別均衡更好的制度,女性與男性的席次都能被保障到,若有天出現一個選區,選民都不願意投給男性政治人物,導致男性政治人物始終無法發跡,性別比例原則反而會保障到男性。 #喔喔喔好希望每個選區都有這一天 #這才是真的女性特權

【鄉民提問5:女人不一定有性別意識,為什麼一定要女人擔任閣員?】
  
「等沒有性別意識的男性閣員通通下台我們再來討論這個問題」
  
真的想知道為什麼,也對民主與多元性這些概念稍有了解的話,請仔細閱讀下列說明。
  
倫敦政經學院的政治學教授Anne Phillips說,就我們傳統上理解的政治而言,選民會投票給與自己想法和立場相近的政治人物,或者投票給會任用與自己立場和想法相近的政治人物的政黨,所以政治上重要的是想法與立場,政治人物本身的性別、性傾向、種族都是相對無關緊要的,她稱這種政治為politics of ideas「理念政治」。
  
但她又提出一個相對的概念叫做politics of presence,中文譯為「現身政治」。「現身政治」要強調的是,其實政治人物的性別、性傾向、種族,甚至是不是障礙者,這些身分都是重要的。因為這些身分表明了,這個社會上哪些人「應該」且「可以」擔任決策者,而這件事本身就是政治。擔任決策者的人,背景越單一,#表示這個社會的重要權力都集中在特質相近的人身上
  
如果今天台灣立法委員的肖像一字排開,幾乎全都是男性,只有零星幾位女性,一般人會很難想像女人擔任立法委員是常態,因此可以想見女人出來選立法委員時,她很難得到選民的支持;我們也會很難想像小女孩寫志願的時候,會說她們未來要當立法委員。
  
所以這個內閣一字排開只有一名女性,本身就是政治。一個社會的組成是多元的,為什麼多元的社會裡只有特定背景的人掌握權力?這是每個民主社會都要面對的質疑和挑戰。偏偏關於誰可以身居要職這件事,民進黨給選民以及下一代的答案就是「菁英男性」。這就是政治。
  
這不是說「理念政治」(政治人物要有性別意識)不重要,而是要強調「現身政治」也有同等的重要性。這也是我們向來的立場:政治人物不分性別都應該有性別意識,但培養提拔女性和多元背景的政治人物,也該是各政黨和執政者要擔起的責任。
  
美國著名的女性主義大法官Ruth Bader Ginsburg曾說過,有人問過她,美國大法官裡要有多少位女性,她才覺得夠?她回答說9位;聽到這個回答的人通常會很驚訝,因為美國大法官總數就是9位,意思是所有的大法官都必須是女性才夠嗎?Ginsburg回應說,美國歷史上有極長的一段時間,9位大法官都是男性,#為什麼沒有人覺得奇怪

【鄉民提問6:女性政治人物被羞辱的時候你們在哪?現在還敢跑出來嘴女性閣員比例?】
  
「各婦團罵過了啦,隨便google都有!」
  
(感謝網友 Hsiao-Yin Lin 整理提供)
吳音寧被霸凌的時候,婦團在這裡:https://pse.is/SBRNA
鄭麗君被打巴掌的時候,婦團在這裡:https://pse.is/SDFJ8
陳菊被肥胖歧視的時候,婦團在這裡:https://pse.is/S6K4L
洪慈庸被罵生小孩的時候,婦團在這裡:https://pse.is/RY4KB
王婉諭遭李來希攻擊的時候,婦團在這裡:https://pse.is/RTDZ3
黨國沙豬講幹話的時候,婦團在這裡:https://pse.is/QMC4K
柯文哲仇女失言的時候,婦團在這裡:https://pse.is/RKWTW
韓國瑜歧視新移民女性的時候,婦團在這裡:https://pse.is/S8RFH
吳敦義罵小英衰尾查某的時候,婦團在這裡:https://pse.is/RVSAF
  
過去婦女新知長期批判政治人物出現的性別歧視言行,近年許多婦團也都出聲批評。無論婦團是否有出聲批判,受到性別歧視的從政女性並不脆弱,自己也有反擊的力量。
  
近年政治人物出現性別歧視言行時,我們看到許多網友也群起批評,我們樂見公民社會的批判力量與性別意識持續成長。然而,政治領域的性別文化沒有跟上時代一起進步,政治人物實在太常出現性別歧視言行,無論婦團是否每次有花力氣寫聲明或投書批判,這都不妨礙婦團監督政府的正當性,就像其他公民團體一樣,我們持續監督政府各項性別政策,希望能讓台灣愈來愈進步。

【鄉民提問7:國防部長就不可能讓女人來當啊!都是男人在當兵!你們有要求女人也要當兵嗎!】
  
「1. 保母社工護理師照顧服務員都是女性多,我們有說過衛福部長不可能讓男人當嗎?
2. 我們多次抗議軍校招生標準歧視女性、軍隊制度嚴重性別不友善,質疑的人啊你們在哪呢?
3. 對徵兵制不爽的男性們要用自己的力量努力廢掉它喔!婦團不是拎北各位不是小寶寶!」
  
喔對了,其實很多國家都出過女性國防部長,台灣不知道是為了什麼不可能。遙想台灣威權時代也有很多人認為台灣不可能民主化呢,常見的心靈雞湯都說過未來是掌握在起身改革的人手上,與各位共勉之。

【鄉民提問8:你們為什麼不先提出女性閣員的推薦名單?現在才來罵!】
  
「因為提閣員的推薦名單不是我們的權責,監督政府才是」
  
倡議團體角色是監督政府及企業、增加公共利益、為弱勢者發聲。我們做資料蒐集、政策研討、倡議立法修法、與其他團體結盟一起行動,並適時提出對政府政策的意見、要求政府監督企業、倡議立法修法讓制度更符合現況。
  
過去婦女新知長期呼籲各政黨培養女性參政人才,我們提倡各政黨提名的黨公職人選當中女性比例應有1/4以上,近年我們在制度改革上提出的訴求之一就是各政黨應運用一定比例的政黨補助款來培養女性人才,尤其是出身於身心障礙、勞工、農民、新住民、多元性別等各類弱勢族群的參政人才。如果民進黨這四年來掌握執政權卻一直忽視女性,鮮少提供女性人才歷練的參政機會,這是民進黨的責任,而非婦團的責任。

最新消息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