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投書】年金改革要打好地基,就該建立基礎年金制度

【年金改革要打好地基,就該建立基礎年金制度】

曾昭媛/婦女新知基金會資深研究員

蔡英文總統競選辦公室12月26日推出短片《大仁哥的心內話——改革篇》,由陳建仁副總統出面向大眾說明任內推動年金改革的心路歷程,特別提到推動年改所遭遇的強大阻力曾經讓陳建仁一度考慮暫緩,但蔡英文總統認為「對的事就應該堅持下去」,而且「我們全面執政,應該把握很好的機會,把錯的制度給改過來」。

蔡英文總統說得很好,但我們要檢視的是,實際上完成多少改革?過去馬英九總統曾經在2013年提出年金改革方案,遭遇阻力之後就擱置不前。蔡英文總統有魄力將年金改革作為重要政見,上任後總統府年金改革委員會也大張旗鼓開了1年會,但最後只完成了退休人口當中約佔10%的軍公教年金修法。

比起軍公教,政府明知更加嚴重的年金問題就是:(一)勞保基金2026年即將破產,卻不敢在選前處理攸關1000多萬勞工權益的勞保法案,勞保老年給付平均僅有1萬6179元,勞保若要永續,必將大砍給付。但民進黨版方案就算通過,也頂多讓勞保基金延後2年再破產。(二)家庭主婦與身心障礙者仰賴的國民年金保險制度設計不當,目前正在領國民年金的高達139萬人(約佔老年人口的45%),但老年給付保障過低、平均僅有3791元;國保涵蓋336萬人的無工作收入者,每月卻要繳932元的高額保費,難怪繳費率跌至44%,預估2054年也將破產。

為了解決上述年金問題,45個民間團體早在2017年就連署要求建立全民基礎年金制度 ,但立法院卻毫無進展。無論是馬英九或蔡英文任內所提出的年金改革方案,都只在基金財務打轉,因此僅有三招:繳多、領少、延後退。

民間團體的主張則是年金制度的結構重整,建議國民年金保險砍掉重練,結清後歸還民眾過去已繳的保費,別再向經濟弱勢者徵收保費,而應增加企業稅及富人稅,每月發放所有老人至少8000元以上的基礎年金,維持老年生活的基本保障,避免落入老年貧窮。如此一來,有勞保的人就可在原有的老年給付1萬多元外又增加8000元的基礎年金,即台灣面對人口結構嚴峻的高齡化與少子女化,光是一直要求人民繳多、領少、延後退,已經不可能徹底解決年金問題,只是將基金破產的時間延後幾年。唯有進行稅制改革,用企業稅、富人稅來建立基礎年金制度,才能為人民老年經濟安全打下良好地基。

然而,距離這次選舉投票只剩13天,總統候選人的電視政見會也陸續舉行,但各黨仍不敢碰觸年金改革的結構性問題。國民黨總統候選人韓國瑜11月30日出席身心障礙權益論壇時,承諾當選後,將不分重度、中度、輕度,全面補助身心障礙者的國民年金保險費。但事實上,政府原本就有全額補助重度身障者的國保保費,中度則補助70%保費、輕度補助55%保費。如果要全額補助中度、輕度,1年約增加3億元。這種補貼保費的枝節性政見,解決得了國保早晚要破產的問題嗎?

民進黨的農業縣立委9月19日聯合要求選前通過老農津貼加碼,從每月7256元調高為8175元。我們樂見老農津貼未來能夠突破8000元的關卡,但我們希望不要只有領老農津貼的61萬人受惠(約佔老年人口的20%),而是所有老人都能受到政府的照顧、月領8000元以上的基礎年金。

為了讓年金制度能真正落實世代互助、社會團結的精神,我們就必須進行結構性、全面性的年金改革,首要就是打好地基、建立基礎年金制度,使人人不會恐懼老年無所保障之後,再來看勞保要如何處理。我們期待看到未來的總統能夠有魄力進行全盤改革,莫忘世上苦人多,要用基礎年金來保障所有老人的經濟安全,減輕青壯人口的養老負擔,這才是真正的苦民所苦。

最新消息分類: 
議題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