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投書】新舊思維交織下的性別平權挑戰與對話轉機/曾昭媛

曾昭媛(婦女新知基金會資深研究員)

2018年地方選舉與公投11月24日的開票結果,對台灣性別平等的影響而言,出現一些相當震撼性的意涵,也進入未來發展轉型的關鍵時刻。

縣市首長及民意代表的女性比例與當選人數創下歷史新高,女性縣市長從四年前的兩席、成長到七席,大幅躍進,超過三成(31.8%);女性議員比例提升為33.66%,首度突破三分之一。同時,仍有廣大數量的女性持續面對不平等的性別結構所帶來的照顧負擔、職涯困境、暴力威脅;選舉中仍不斷出現性別歧視言論,政黨提名策略大打美女牌,媒體爭相報導正妹候選人或美女幕僚,用新時代的手法來行銷舊思維的性別角色。

同樣看似矛盾的是,這次選舉是台灣首次出現公開出櫃的同志能夠當選民意代表,受到選民肯定,從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但同時仍有龐大數量的選民質疑多元性別,對婚姻平權及同志教育的公投投下反對票。

七位當選的女性縣市長,全都是國民黨提名,其中卻有六位得到反同組織的推薦,令人失望。既然主打「媽媽市長」,就更該堅定落實性平教育的立場,致力消除校園中對女性及性少數孩子的歧視霸凌。

反觀民進黨主席雖是女性,卻沒有積極培養與提名更多女性人才,導致今年縣市長僅提名一位女性候選人,相當反諷。國民黨雖有提升女性參政比例,但坐視黨主席用性別歧視言論來惡意攻擊對手,輕忽提名的候選人是否具有性平意識與人權觀點。

兩大黨的性別政見都只剩下托育及長照聊備一格。明明性平教育、婚姻平權成為公投的焦點議題,候選人卻大多逃避向選民說清楚性別政策理念,任憑反同文宣抹黑詆毀性平教育專業及國際矚目的婚姻平權修法。

還好,今年選舉出現令人期待的新政治,「歐巴桑聯盟」推出21位媽媽議員候選人,包括女同志媽媽、身心障礙媽媽等。她們強調女性關注的市民生活議題,挑戰傳統性別文化,不畏反同壓力,勇敢表態支持性平教育、婚姻平權,提出勞工權益、環境正義等進步主張,在菜市場、大街小巷與民眾面對面討論政治理念。

「歐巴桑聯盟」雖然未能當選,但總得票率達到3.09%(共8萬6380票),在各黨總得票率排名第五,超越諸多經營已久的小黨,帶給台灣政治新的希望。然而,像「歐巴桑聯盟」這樣認真關心市政的政治素人,議員參選保證金20萬元一直是不易跨越的門檻。

「歐巴桑聯盟」今年初就已抗議參選保證金門檻過高、阻礙小民參政,後來她們依靠婆婆媽媽小額捐款才得以登記成為候選人。社民黨召集人范雲今年也曾抗議台北市長參選保證金200萬元門檻過高,並提起行政訴訟,準備聲請大法官釋憲。在此,我們呼籲兩大黨立刻修法降低參選保證金門檻,不要再讓民主參選成為有錢人的遊戲。

這次公投也成了有錢、有人力、有組織網路的優勢群體,得以用多數暴力來壓迫少數權利的政治工具。這一整年反同文宣深入各家庭、職場、親友網絡的群組,形成傳統與進步的性別觀念之全民大對決。反同組織大量刊登電視及報紙廣告,文宣海報佔據大街小巷,公然污名歧視同志、跨性別等性少數族群,傳遞錯誤的性資訊,宣揚「男陽剛、女陰柔」的性別刻板印象與「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性別角色分工。這場資源不對等的公投戰,不僅傷害同志人權,也傷害了性別平權多年努力的成果。

這是台灣性別平權遭遇重大反挫的危機,也是我們面對多重挑戰的轉機。我們不忍看到社會繼續撕裂對立,更不忍看到性少數族群因反同歧視文宣而受傷。

在這樣的時刻,臺灣社會需要更多的溝通與相互理解,集合眾人之力共同消弭誤解偏見,政府應加強具有性平意識的社會教育宣導,開啟不同世代間的性別對話空間;媒體也應善盡公共責任,協助傳播正確資訊。我們懇切呼籲社會各界正視各階層多元性別族群的不利處境,各種交織的歧視與對權利尊嚴的損害與壓迫,這些都是臺灣社會必須持續面對以及共同學習的民主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