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你來電,我們行動!!婦女新知基金會民法諮詢熱線20週年回顧記者會

你來電,我們行動!!


婦女新知基金會民法諮詢熱線20週年回顧記者會


 


時間:20141024(星期五)早上10點


主持人:


      林秀怡(婦女新知基金會 秘書長) 


記者會發言人:


  陳宜倩(婦女新知基金會 董事長/世新大學性別研究所副教授)


  秦季芳(婦女新知基金會法律部主任)


  王如玄(台北市婦女新知協會理事長/ 律師)


  蔡美芳(民法諮詢熱線 資深志工)


       劉慧珍(民法諮詢熱線 督導、法院家事調解委員)


 


  冠夫姓、以夫之住所為婚姻住所,夫妻聯合財產夫有對妻財產之管理權、子女的親權以父親的意思為優先,離婚後子女監護也是歸先生。這些現在聽來荒謬的法令,其實就是台灣社會不久前的標準,也是眾多女性痛苦不堪的來源。女人們的擔心與對民法不平等的抗議我們聽見了!!自1994年起,婦女新知基金會本著「女人幫助女人」的理念,創設了民法諮詢專線,透過電話第一時間直接提供有關婚姻家庭法律的諮詢服務,多年來專線累計提供近七萬通的諮詢服務,平均每月將近300通的來電。同時,也將來電者對於現有法令的不滿與期望匯集與分析,轉化成為近年來一波又一波推動民法改革的重要推力與依據!


 


  2014年,是民法諮詢熱線滿20歲生日的大日子,也是承先啟後繼續朝向性別平等與提昇女性權益的重要里程碑。我們特別召開記者會發表5年來台灣民眾最常詢問類別排行榜前3名,以及各項婚姻問題的發展趨勢及其相關性;從這些數據中分析台灣女性過去深陷哪些婚姻與法律的困境,說明本會如何推動各項改革及法律修正,並藉著這支熱線的服務,讓婚姻與家庭內的成員面對各項挑戰,能更朝向性別平等的夥伴關係前進。


 


  記者會一開始,董事長陳宜倩教授,從20多年前民法諮詢熱線設置最初談起,當時的法律中仍充斥許多男女不平等的規定,讓即便想要落實等親密關係的伴侶,在現行制度中也無法突破框架,藉著多年來民法熱線的經驗回饋與民法修正的配搭,可以清楚看出民法修正如何逐步趨向性別平等中。不過她也特別提到,儘管法律修正的腳步不斷前進,但流行文化中的性別的許多刻板觀念仍充斥,這也是之後要繼續努力與推動的。而法律部主任秦季芳,則是報告了2010-20148月間熱線來電問題的排行榜前三名,分析這些數據及其變化,可能反映的意義。


 



 


  另外長期在結合法律及婦團工作,同時也長期持續陪伴志工接線服務並帶入諸多改革的重要推手王如玄律師,則是引用1994年的報紙新聞,標題上大剌剌的點出民法親屬編規定仍是女人的敵人作為破題,從子女姓氏強制從父姓修正到改為協議的實例作為多年來修正的重要成果依據。她也特別提到法律的修正及民法諮詢熱線的服務不能中斷,未來的十年、二十年,我們還有許多要修正的。例如,光是根據CEDAW作的法規檢視違反性別平等待修改的法規尚有228條,像是優生保健法要配偶同意才能中止懷孕即是一例。而文化結構的改奱,也是志工及基金會仍要不斷努力的方向。


 


  擔任志工長達20年的年資深的接線志工蔡美芳女士,談到當年加入志工行列的緣由,因先生自恃懂法律、會心理學讓她在不平等的婚姻關係中飽受痛苦;但是在但接受法律及心理相關的培訓後,自己成為助人讓她的生命有所不同,並更有同理心仔細回答來電,也期許自己不斷學習及付出,直到做不了為止。而另一位資深督導,同時現在也是法院家事調解委員的劉慧珍女士,則是以溫柔堅定的聲音把自己的生命經驗娓娓道來;從來電詢問自身婚姻困境,到下決心退休、接受培訓,成為志工服務他人,進而成為志工督導,在電話線的兩端,各自有不同的故事。更從自己遭到的人生挫折,轉換為努力付出的心,進一步學習如何成為家事調解委員,而不是只聽電話一端的問題,更能積極協助不同立場的兩方達成爭端的解決。


 



 


 


不只服務,也是改革推手


 


  20年近七萬通的來電裡,民眾最關心的是什麼問題呢?根據本會的統計,離婚問題始終高居第一,子女監護與夫妻財產分列第二、三名,顯見民眾關心的問題仍集中於特定方面。但從數據來看,尤其是2010-2014年的統計,可以從分析來電的問題量不同數據變化的細微差異,印證性別平權的實踐及民法改革的成果。


 


  


一、   好聚好散:離婚協商勝於維持婚姻形式


     離婚,20年來一直穩坐民法諮詢熱線諮詢冠軍,平均每年都有近1500通的來電詢問(平均每月100多通來電);匯整來電內容後,我們發現詢問如何協議及調解離婚的數量明顯增加,但想了解判決離婚及分居相關問題則呈下降趨勢,這些改變與多年來新知積極倡議「好聚好散」及「破綻主義的無過失離婚」,並且大力推動離婚要件放寬與家事事件法的重大民法改革措施有關


 


  家事事件法通過,所有離婚案件都需經過調解,調解不成,才由法官進行裁判。這些重大改革都是影響調解離婚的來電量上升的原因。除了法令修正之外,民眾對於平等的親密關係的概念提升,也間接影響夫妻們的價值觀:擁有實際良好的婚姻品質,比只是維持婚姻空殼對自己更為重要。因此,當女性在面對配偶不盡家庭義務、或彼此對未來的共識不足難以維繫共同生活的狀況時,傾向運用調解離婚、協議離婚等協商手段,減少勉強維持流於形式的婚姻關係的意願。


  


二、子女最佳利益:不再父權獨大


  伴隨離婚問題的,除了夫妻財產外,就屬子女監護最為民眾所關心,子女監護權的歸屬,一直是民法熱線來電者遲疑,或者不敢離婚的重要原因。過去民法中的確有「父權優先」的規定,將監護權優先判決給父親;經過本會及其他婦團與專家不斷的推動改革,優先條款在1996年才終於廢除,將民法修正為以「子女最佳利益」來衡量誰適合取得監護權。法律的修正成果也反映到司法上提出離婚並請求附帶子女監護的訴訟結果,有六成上下的監護權是由女方取得。由此可見只要符合子女的最佳利益,女性在爭取監護及相關權利,仍有可為


 


  子女扶養費的履行,也是在該類別當中常出現的問題,許多離婚或是實質分居的夫妻,在遇到另一方不願支付子女扶養費時,雖然現行家事事件法規定有所簡化,可以不必提起訴訟經過漫長的程序等到判決才執行,可以直接依非訟程序請求執行,但仍成為當事人的重要困擾,因此如何改善請求的程序機制,以增加主張權益的便利性,讓子女的權益可以得到確保,是接下來值得關注的重要課題。


 


  


三、保障婚姻中的弱勢:剩餘財產及代位求償之修正


     夫妻對於財產的管理與使用及歸屬也是紛爭的來源,還有一旦離婚,要如何清算彼此的財產也是民眾常會產生的疑問。過去關於夫妻財產關係諸多不合理獨厚於夫的不平等規定,在新知及多個團體的努力推動下,在2002終於有較平等的新制,也讓婚姻中財力弱勢但有貢獻的一方,在婚姻關係結束時,可以獲得財產上的補償。歷經幾次重大的改革,法律的規定已看似較臻公平。但當本會接到愈來愈多人問到關於先生欠債,會不會影響自己及小孩的生活?卻有討債公司或銀行,要求代位先生向妻子請求剩餘財產分配,導致夫債妻償,甚至妻子名下的房子要被拍賣的不合理狀況。在收集個案後,本會即致力推動修法,終於在2012127促成法律修正通過,使剩餘財產分配的請求權利專屬於夫妻,不致再淪為債權人的討債工具,故從修法前的2011年來電詢問夫妻債務達123通,到2013年法律修正後,降至87通,201418月則有42通可見法律的改革,有益於民眾問題的解決,因而來電詢問的問題數量減少。


 


  


四、程序修正:家內爭端的思維,從個別到整體


從來電的問題我們發現,許多涉及婚姻與家庭爭議的事件,散見於不同的法律規定,因此,當民眾知道可能要面臨提起不同的訴訟程序才可能得到解決,感到擔憂,更對無法一次、割裂成不同訴訟,時間、金錢與心力的耗費可觀。本會從1993年即開始推動家事審判專法,1999年呼籲設立家事法院,希望能特別考量家庭內爭端的特性,為整體的解決,並有專門的法院來進行審理。在多年的倡議後,立法院終於在2011年通過家事事件法的制定,並在2012年開始施行。然而司法運作的狀況,特別是司法人員的性別意識不足是隱憂外,法院應更友善提供民眾協助解決家事爭端的資源,故本會催生各地法院應該要普設立家事服務中心,於2013年立法通過,並在今年達到除連江地方法院外,各地法院都有家事服務中心的設置。


 


展望未來,繼續追求性別平等的落實


 


細數這些曾經許多違反性別平等及充斥男尊女卑觀念的法律,終於有了夫妻權益較為平等的新局。未來 許多家庭內爭端的解決,平等的法律權益,有賴周到的程序及方法來解決及實現。民法諮詢專線的存在,除了繼續提供民眾免費最新婚姻家庭相關法律諮詢服務外,同時也是我們持續培力女性參與檢視及打破婚姻及家庭不平等制度的重要草根工作方式。這些平均服務年資超過10年以上的志工,除了持續進修法律資訊外,也積極參與其他法律宣導活動、組成婆婆媽媽法院觀察團、並造訪各地法院調查家事服務中心運作狀況,也受理家事調解委員的申訴,有些更成為法院家事調解委員,是促進性別平等的重要推手。


 


記者會最後,秘書長林秀怡則總結,儘管今天提出了圖表說明近年的趨勢,但卻不能完全呈現背後無數的故事。許多婚姻家庭的改革,是建立在女人的血淚之上,在達到平等且多元的目標前還有很多需要努力的地方。像是新知推動了許久的通姦除罪化、異性戀不應獨享婚姻權以及除了婚姻外,其他親密關係,如伴侣,也應該繼續改革。民法諮詢熱線志工的努力正是新知改革的重要基礎,未來下一個10年,甚至20年,新知基金會都將持續努力,藉著這支熱線推動各項改革及法律修正,讓婚姻與家庭內更朝落實性別平等而前進。


 

最新消息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