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不服從運動:秀出妳的生產計劃書
秀出妳的生產計劃書母親不服從運動:公開徵求生產計劃書
妳是勇於表達自己意見的孕婦嗎? 妳認為生產,自己才是主體而不是醫院?
妳是否早已厭倦自己老是被當成病人,甚至是找麻煩的孕婦?
妳質疑灌腸、剪會陰、禁食的必要性,卻被要求服從醫院的指令
現在,就起身來當一個不服從的母親吧!
如果妳的生產計劃書曾被醫生拒絕,
或者,妳已經寫好,卻不敢與醫生討論?
但妳希望自己對生產的想像被看見,自己的聲音被聽到
現在,就請妳將生產計劃書寄給我們!!
聯絡信箱:請直接將妳的生產計劃書寄至chenmeiyi@awakening.org.tw
活動時間:即日起~5/8
生產計劃書格式:不拘,愛怎麼寫就怎麼寫
活動形式:本會會將妳的個人資料刪除後,將生產計劃書分享在本會臉書上,或是自行刪除個人資料後,傳給本會也可。
生產計劃書 Q&A
◎ 什麼是生產計劃書?
旅行前,我們總會準備一份旅行計畫,詳細記錄著哪裡好吃、好玩,以免踩到地雷,破壞了興致。生產就如同計畫旅行,沒有生產計劃,就像是不想曬太陽,卻訂了前往泰國蘇美島度的機票一樣,不僅壞了遊興,還曬了一身傷回來。
生產計劃書是產婦意願表達的溝通工具:孕婦不是醫院工廠製造的產品,不應該拿所謂的標準流程套用在所有孕婦身上。然而有許多孕婦一進到醫院待產,就立刻被綁上胎心音監視器、被要求禁食,接著灌腸、剃陰毛、剪會陰等一連串常規性的醫療介入。而生產計畫則可以用來與醫生及護理人員表達產婦拒絕或減少不必要的醫療介入的溝通工具,雖然結果可能無法讓生產像是做SPA,但絕對可以避免生產如同救災現場。
生產計劃書是用來澄清自己價值觀和目標: 有人對於生產對大的期待就是「母女/子均安」,但也有人不只是希望平安,更希望自己可以像「人」一樣被對待。所謂像「人」一樣的被對待,就是提供以產婦為中心為照顧環境,利用助產及科技資源,協助產婦以自己的力量完成生產。在生產計劃書中,產婦可以具體描述想運用何種減痛措施? 例如:想在待產室使用產球來緩解背痛、放鬆會陰部的肌肉壓力,及減輕子宮收縮的不舒適感,或是希望在待產室放輕柔的音樂來營造成較舒服的氛圍等等。我們相信越能滿足產婦對於生產的期待和想像,有助於提升產婦對生產的控制感及對未來育兒的自信感。
◎ 該如何寫生產計劃書?
只要能夠清楚、充分表達自己的需求及期待,孕婦想怎麼寫就怎麼寫。
◎ 有沒有範例可供參考?
如果大家不嫌棄,請參考本人之生產計劃書 (保留個人資料)
媽咪個人資料 |
|||||||||||
生日 |
保密 |
年齡 |
高齡產婦 |
血型 |
A |
||||||
胎次 |
第一胎 |
預產期 |
寶寶出生那一天 |
||||||||
地址 |
北市北安路?號?樓 |
電話 |
02-25028715 |
||||||||
緊急連絡人一 |
Lukas (捷克籍、精通英文、中文尚可) |
關係 |
夫妻 |
||||||||
緊急連絡人二 |
陳** |
關係 |
母女 |
||||||||
孕婦產檢記錄 |
|||||||||||
產檢醫院 / 醫生 |
北醫 / 歐醫生 |
產檢次數 |
八次 |
||||||||
署桃 / 呂醫生 |
產檢次數 |
一次 |
|||||||||
曾做過哪些產前檢查
|
|
||||||||||
孕婦產前教育記錄 |
|||||||||||
|
|||||||||||
我們理想中的生產計畫 |
|||||||||||
為了讓助產師及醫生知道我的需要,使雙方有更好的默契,我做了以下選擇,希望能有一次愉快的生產經驗。請放心,我了解並非所有事情都會按計畫進行,假如發生緊急狀況,我同意在獲得充分告知後,調整本生產計畫內容,並配合進行必要的醫療措施。 |
|||||||||||
待產時選擇項目 |
我的需求 |
例外情形 |
我的疑問 |
||||||||
主要陪產者
|
Lukas ,並且希望他能整個產程全程陪伴;助產師萬美麗。 |
|
|
||||||||
進食 |
吃與不吃由我視當時身體狀況需求。 |
因為剖腹生產所需的禁食
|
|
||||||||
胎兒監視器測試
|
我不介意進行監視,但我希望仍保有自由走動的自主性 |
|
|
||||||||
催生 |
請避免施打催生藥物
|
預防胎兒太大、生長遲滯、妊娠毒血症
|
左邊列的項目是否有誤? 或有遺漏之處?
|
||||||||
藥物 |
自然產時除非我開口要求使用無痛分娩,否則請避免主動提及麻醉或止痛。 |
我需要術後止痛(剖腹生產後使用) |
|
||||||||
剃毛 |
請避免 |
因為剖腹生產所需 |
|
||||||||
灌腸 |
我不希望灌腸 |
|
|
||||||||
內診次數 |
減少,我若無宮縮疼痛感,就盡量不內診,並請避免人為破水 |
|
|
||||||||
會陰切開 |
除非必要,請避免 |
|
|
||||||||
餵奶及抱寶寶 |
我希望能馬上將嬰兒放到我懷裡做肌膚接觸,並進行餵奶 |
|
|
||||||||
剪擠帶 |
我們希望由父親來進行 |
|
|
||||||||
◎ 越多的醫療介入,不是更能保障「母女/子均安」嗎?
很多人誤以為醫療的介入對產程只有好處沒有壞處,這其實是一個迷思,以下我們將為大家一一解答:
迷思一:常規靜脈注射(打點滴)是為了補充產婦體力,擔心產婦脫水?
事實上:常規靜脈注射是預防性的侵入行為!
台灣的孕婦一入院經常就被要求不能吃也不能喝,醫生擔心孕婦發生脫水現象,因此用靜脈點滴為她們補充能量,我們不禁想問: 如果怕脫水,為什麼要求孕婦禁食、喝水呢? 為什麼不直接讓孕婦自己進食及喝水就好了?
常規靜脈注射真的有助於生產嗎?
常規靜脈注射不僅增加發生感染的機率,還會因為行動不便,無法利用身體擺動來促進產程,且世界衛生組織早已視常規靜脈注射為有害、無意義,甚至是該被淘汰的做法。
如果常規靜脈注射無助於產程的進行,為什麼還要執行?
常規靜脈注射大多是因為醫護人員「擔心」萬一生產時需要注射催生劑,或產婦突然發生大失血休克,臨時找不到血管,也可能為了「方便」直接將催生劑加入點滴瓶裡,然而這些「擔心」和「方便」都是預防性措施,以及方便醫護人員操作而已。這些預防性措施應該是「因人而異」,而非「一體適用」,誰需要這些預防性措施,應該由產婦主動告知醫護人員來適用,至於那些血管粗到像樹枝ㄧ樣的產婦也不用白挨一針,行動還被那些管線限制的像樹一樣。
迷思二:胎心音監測器對每個產婦都有益處?
事實上:持續性胎心音監測適用於高危險妊娠,對於低風險正常生產,沒有益處。
對患有妊娠糖尿病或子癇前症等高風險的產婦,持續性的監聽胎心音有其必要,但對於低風險的產婦,WHO的建議如果胎兒心跳正常,應該每隔15~30分鐘,監聽胎兒心跳。根據研究指出,沒有證據支持低風險婦女分娩時使用胎心音監測器的益處,甚至還可能增加20%的剖腹產機率,甚至是增加產拑及真空吸引器的使用率。
低風險產婦持續使用胎心音監測器對生產的影響?
通常醫謢人員在進入待產過程,會幫產婦裝上胎心音監測器以觀察寶寶的心跳及子宮收縮情形,經常一綁就是好幾個小時,只能平躺,無法下床走動 隨便亂動還會被護理師碎念。然而,適當變換姿勢,做骨盆擺動運動,既能減緩疼痛又可以加速產程。當產婦平躺除了延遲產程,胎頭還會壓迫到和子宮相連的血管,減少供給腹中胎兒的氧氣量、養分。
迷思三:打催生藥劑是為了生快一點,減輕痛苦?
事實上:只有子宮收縮力道不足才需要加入催生藥物來刺激。但使用的藥物劑量過高,則會造成子宮過度收縮而破裂,使寶寶無法獲得充足的氧氣而死亡。
一般進入產程後,子宮會有規則的宮縮,若子宮收縮力道不足才需要加入催生藥物來刺激。不過,在生產現場,常常因為醫師不耐久候,積極向產婦提出施打催生藥劑的建議,卻沒有充分說明施打後可能發生的副作用。此外,等待產程自然開始的孕婦,也比較有可能靠自己的力量生出來,一開始就用藥物引進產程的,往後也比較可能靠醫療介入才出得來。
催生時最擔心就是子宮過度刺激。若藥物反應太激烈造成宮縮更頻繁,持續時間也更長,若這樣的宮縮持續下去而無法控制時,可能引起胎盤早期剝離,甚至子宮破裂。除此之外,胎兒氧氣的供應也可能因為子宮過度收縮而中斷,可能引起新生兒缺氧窒息,影響新生兒腦部功能及發育障礙。因此,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不能立刻進行陰道分娩,則必須進行緊急剖腹生產。
迷思四:只有止痛藥劑或麻醉才能減輕疼痛?
事實上:止痛劑和麻醉可以緩解產痛,卻無法緩解因緊張和害怕所引起的疼痛。
產痛其實是子宮肌肉組織攣縮、害怕、緊張交互而成的結果,使用藥物僅能緩解身體上的疼痛,卻無法解除產婦在面對生產時的緊張與害怕。
止痛藥劑或麻醉對於不同的產婦,不僅成效不同,產生的副作用也因人而異,有些產婦使用止痛劑或麻醉劑可能會發生不良作用或合併症,例如:低血壓、阻礙子宮收縮影響產程進展,同時也可能增加使用真空吸引的機率、影響產後新生兒對吸乳及含乳的延遲反應等。
而造成心理上的擔心與害怕,則大多來自婦女缺乏和生產相關的知識,因為害怕造成肌肉緊張,而且也使子宮不能有效的收縮,而造成產婦身體不適及更加對疼痛的難以忍受。而因為害怕、緊張所引起的疼痛,除了充分的產前教育外,還有許多非藥物的方法可以協助產婦在整個分娩期間獲得舒適和放鬆,例如:伴侶的陪伴、按摩、淋浴、身體的放鬆和視覺想像、調整呼吸節率、下床走動和改變姿勢、坐生產球等,這些方法的瞭解與技巧都需要有助產師及醫護人員的指導與練習才能產生良好的效果。
迷思五:壓肚子不是更好生?
事實上:壓肚子很容易造成對胎兒及母親的傷害,例如:嬰兒缺氧、窒息、骨折,也造成對母親的傷害。
是什麼原因導致產婦難以用力而必須採用宮底加壓?
目前產婦在醫院生產時,大多是被要求躺在床上或產枱上用力,然而這種姿勢非常難以用力,對推擠嬰兒勉出的效果也比較差,造成產程延長。此外,入院後被要求禁止飲食,綁著胎心音監測器數個小時無法行動所造成的不適與疲累,導致產婦最後根本沒有力氣。為了加速產程,在醫院就出現了在婦女腹部的子宮底位置用持續的壓力來協助推擠嬰兒的產出的行為。
壓肚子很容易造成對胎兒及母親的傷害,例如:嬰兒缺氧、窒息、骨折,也造成對母親的傷害,例如:增加會陰裂傷到肛門的機率,發生低血壓、子宮破裂及子宮內翻的危險,造成腹部瘀傷、疼痛不適等,而影響產後身體的恢復與哺乳。
迷思六:剪會陰是怕會陰擋住胎頭出來,寶寶卡在產道太久會缺氧。
事實上:只有少於20%的產婦需要進行會陰切開,會陰切開的婦女提高發生性交疼痛的機會。
生產是一個需要等待的過程,等待不等於眼睜睜看著產婦受苦。在等待的過程中,可以進行會陰按摩,藉由擺動身體及重力影響讓胎頭下降至正確位置,同時也等待子宮頸變軟、變薄以及擴張。
胎兒通過變軟、變薄的子宮頸,基本上是不會造成會陰的撕裂傷。即便是裂傷,也是一度、二度自然裂傷,但是,會陰切開本身即是造成第二度裂傷的傷口,雖然傷口較直,易於縫合,但是卻可能造成更多第四度裂傷,裂及肛門黏膜的機率;且會陰剪開的長度,往往可能大於自然裂傷的長度。
根據統計,只有低於20%的產婦因為個人體質關係,需要進行選擇性的會陰切開(等有必要剪再剪),其他人都可以保留完整會陰,甚至以一度、二度自然裂傷,取代常規性會陰切開術(每個都剪)的可能。此外,會陰切開傷口其實還會增加了造成性交疼痛的比例。
迷思七:不灌腸,萬一大便跑出來會感染新生兒。
事實上:1980年代的研究指出,產婦在產台上排便的機率非常低,就算發生也不會影響孕婦會陰傷口或新生兒的感染。
根據康健雜誌「台灣女人你為什麼不生氣」一文指出,「1980年代的研究指出,絕大多數孕婦就算沒灌腸,在產檯上是不會發生大便跑出來的情形,只有極少數會發生,而且就算有,也不會影響孕婦會陰傷口或新生兒的感染。」
參考資料
司晏芳,2003,「台灣女人,你為什麼不生氣?」,《康健雜誌》第52期
郭素珍,2013,「親善生產」
台灣生產改革聯盟,2007「台灣婦女在醫院生產五大迷思&五大限時改革方案」記者會新聞稿
蘇鴻文,「引產與催生」,2007
http://ivan0303.pixnet.net/blog/post/9901208-%E5%BC%95%E7%94%A2%E8%8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