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媽媽都是照顧者?誰來照顧老媽媽?」聲明

媽媽都是照顧者?誰來照顧老媽媽?


 


 


婦女新知基金會政策部主任  覃玉蓉


 



 


為了符合眾人期待的媽媽,我們在母親節這一天,送上康乃馨感謝她們平日的辛勞,但卻很少人談到,這些辛苦照顧家人一輩子的媽媽,年老之後,由誰來照顧?


 


根據統計,65歲以上男性長者日常不需從事食物烹調、家務維持、洗衣服等家務勞動的比例,皆遠高於女性長者。台灣照顧環境不友善、照顧責任普遍私有化,照顧重擔被定位為個別家庭的責任,而家庭成員普遍期待媽媽一肩挑起所有的責任,即使是職業母親,下班後還有所謂的「第二班」工作。


 


女性年輕時還額外負擔生育及照顧責任,讓她們在職場上獲得的報酬普遍少於男性,甚至容易離開職場,因此,當女性逐漸年老,經濟上比男性更容易陷入貧窮;即使年長母親的身體狀況已經需要他人協助,往往還是必須擔任家庭中的照顧者,自己的照顧需求仍然只能靠自己,或者期待下一代的媽媽繼續無盡地付出。


 


政府官員慶賀母親節,卻吝於積極建構公共照顧體制,分擔媽媽們平日的照顧責任,並讓年老的媽媽獲得更好的生活品質。比較國家與社會對理想媽媽的深厚期待,及我們給予媽媽微薄的實際回報,慶祝母親節無異於打劫女性!台灣社會高齡化,女性的平均餘命又高於男性,我們呼籲政府必須正視女性長者的生活處境,透過具有性別敏感度的公共政策,提昇女性長者的生活品質。


 


例如,根據統計,55歲以上女性長者罹患慢性或重大疾病的比例高於男性,而其中罹患骨骼肌肉疾病的女性比例,更是男性的兩倍,因此年長女性更容易因為慢性疾病而行動不便;再比較女性及男性長者的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同樣發現女性長者上街購物和外出活動,比男性長者面臨更多困難。


 


因此,普及無障礙空間、公共交通工具、輔具服務、照顧及陪伴服務,讓行動不便的年長媽媽便於外出購物、就醫、聯誼,對保障女性長者日常安全及社會參與的權利非常重要。可惜目前台灣仍處處行路難,每次行動不便的長輩外出,都讓人膽顫心驚!今年3月初,學生拍到「孝順哥」丁祖伋以花布包母就醫,贏得一片掌聲,但是,到底是多麼不友善的照顧環境,迫使兒女盡孝還必須抱著老母親,擔負隨時可能摔跌的風險?


 


政治人物與社會各界歡慶母親節之餘,也應該以實際行動推動照顧公共化,並鼓勵男性在私領域及公領域共同分擔女性的照顧責任。例如,可以在公共空間中廣設性別通用廁所,讓兒子、女婿等男性親友也方便陪伴女性長者如廁,或者讓女性親友方便陪伴男性長者如廁,才能保障失能者外出、社會參與的基本權利,並減輕照顧者的負擔、鼓勵不同性別平均分擔照顧責任。


 

政府若能致力投資友善的照顧環境與照顧空間,每年於母親節公布一整年來的進展,告訴媽媽們,這一年來,政府為了照顧責任的性別平權發展做了哪些努力,達到哪些成果,並具體提出下一年度的展望與施政計畫,才是慶祝母親節最有意義的方式!
最新消息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