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讀報】公主漫步雲端:你要不要跟媽媽姓?
2010.12.20 立報 卡蜜兒
有一天洗澡的時候,女兒突然跟我說:「媽媽,如果你也姓x,那我們全家4個人就都同姓了。」,一時之間,許多思緒湧上心頭。跟她說:「如果你或弟弟有人跟我姓Y,那這樣我們家就二個人姓X,二個人姓Y,這樣好像比較公平」,我又接著說,「你爸爸的媽媽也不姓X耶!其實家裡有很多不同的姓,而且艾瑞兒阿姨她家裡的二個小孩,就是一個跟爸爸姓W,一個跟媽媽姓H…」,她聽了之後覺得很好玩,我又開始問她:「你要不要跟我姓…?」
當初懷老大時,就很希望孩子跟我姓,但那時民法還沒改。懷老二之前,跟尪說:「如果小孩跟我姓我就生老二」。可真的懷了,才發現事情沒那麼簡單。男性承受的心理壓力,以及朋友泰利(小孩從母姓)所說的:「把既得利益拿出去」這件事,使得這個決定除非是男性也欣然同意,並且樂意一同承受面對種種壓力,否則,困難度很高。尤其是,男姓雖然覺得「從母姓也沒什麼不好,可是…」,這可是之後,是他自己也不知道可能會面臨什麼的擔憂與焦慮。
事情沒有想清楚,孩子的性別被無預期公佈的那天,成為衝突引發的導火線。當下其實有種「不甘心」的感覺啊!之前就清楚,一但是個男孩,從母姓的機率更低,尤其在伴侶若不是完全想清楚的情況下。
那個衝突的結束停留在我說:「那就從父姓吧!」,我期待的是一個共同樂於承擔、改變的過程,而不是「由誰決定」,「誰得到」的權力之爭。對我而言,那樣的爭到,並不符合我對「平等」的想法。因為從一開始,期待孩子跟我姓也不是為了爭贏什麼,比較是情感上的安慰。因此,沒有共識的決定,暫時留在某一處。
這「某一處」,看起來跟「原處」一樣。不過,既然起了頭,雖然子女的姓氏沒有變,但是許多想法,有了多元思考的空間。至少,孩子開始了解,原來姓什麼,跟誰姓,不是那麼「理所當然」的事。有時我問6歲女兒要不要跟我姓,她會陷入思考,有時說好,有時不要。
我開玩笑說:「你不想跟我姓啊?不然等弟弟長大,我問他要不要跟我姓好了」,她有時還會反問我:「那你有跟你媽媽姓嗎?」,我說:「對哦!所以我應該先跟我媽媽姓L,然後你們也改跟我姓L」,然後我們就覺得這樣很有道理,她會去跟她的爸爸說這件事。於是姓氏的事,再次在大人的心裡產生一次思考的效果,我想,這是過去民法還沒修改前,達不到的效果。
當人們不只是擁抱理所當然的姓氏,理所當然地認為自己就該姓什麼,會想著:「有一天我其實也可以改姓什麼」的時候,才真的是姓什麼都沒關係!
(家庭合作事業協會總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