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讀報】幼教券無法解決托育問題
2010.08.17 立報 史倩玲
台灣生育率已經降至全球最低,托育問題是民眾不願生育的原因之一。婦女新知基金會副秘書長簡至潔指出,政府光發幼教券,無法解決托育問題,也無法讓民眾解決托育困境。
發券讓托育高價化
簡至潔表示,國家要介入托育,絕不能只是發錢或幼教券給家長。教育券這類僅將經費撥給消費者的方式,只會讓質優的托育高價化;對經濟弱勢家長來說,因為無法監管照顧者的勞動條件與薪資水準,仍然無法使用質優卻高價的托育服務。
簡至潔強調,有非常多的家長其實沒有非正式支持體系的幫忙,例如單親爸爸或單親媽媽,或經濟狀況弱勢的父母,最需要平價質優的托育服務支持家庭,但這些人卻無法使用教育券使用高價質優的托育。
應考量勞動者成本
另一方面,目前的托育服務供給者如保母、幼教老師等,有9成以上都是女性,而照顧就是她們的勞動現場。以台灣現今狀況而言,這些女性勞動者經常處於低薪高勞力與情緒密集的處境。如果只要求平價托育,極可能犧牲這些托育供給者的勞動條件與薪資;但如果只要求托育質優化,勞動成本將一併提高,則可能會剝奪許多無經濟條件父母的選擇機會。如果民眾要有平價優質的托育服務,國家就必須提供經費與資源。
簡至潔表示,民眾除了需要平價質優的托育服務,政府更應確保服務提供者的勞動條件受到基本勞基法的保障。因為如果服務提供者沒有受到妥善的對待,就無法提供質優的服務。惡性循環之下,擔憂幼兒托育品質的家長只能選擇自己照顧,或是選擇高價的托育服務。這對勞工家庭而言,根本無助於解決托育困境。
別讓女性為兒離職
如果勞工家庭選擇自己照顧,則又犧牲女性的健康與職涯。根據2006年婦女婚育調查,2歲以下嬰兒仍有6成是母親親自照顧,2成6是其他親人照顧;幼兒部分也有3成6是母親照顧,1成由其他家人照顧。有這種現象很可能因為托育費用太昂貴,讓家庭的就業薪資還無法給付托育費用,只好讓家中的女性自願或被迫退出職場。或是因為托育品質太令人擔憂,只好由媽媽或祖母照顧才安心,這也凸顯國家提供平價與質優托育服務的重要性。
嬰幼兒是公共財
簡至潔表示,照顧責任公共化是重要的人權價值,國家有責任照顧好每一個已經出生的嬰幼兒。因為嬰幼兒是國家將來的準公共財,因此平價優質托育是政府的投資,而不是額外的支出。既然孩童不是純粹的私有財,當然學前教育就不該是個純粹自由市場的商品。簡至潔也呼籲,國家應該扛起責任,幫家庭一起分擔照顧嬰幼兒的責任。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98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