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女人讀報】聯合國女人 找回女性主體

2010.07.06      中國時報        顧燕翎           


 


聯合國大會在經過數輪長達十一個小時的協商後,於七月一日通過整併原有的四個婦女幕僚單位,如婦女發展基金、婦女地位促進處等,成立一個高層級、綜合技術與政策的新單位:聯合國女人(U.N. Women)。在這個簡單的名稱之後還有一個較長的次標題:「性別平等與強化女性權力的聯合國單位」。聯合國女人將由一位新設的女性副祕書長領軍,其位階在聯合國領導體系中居於第三位。其中意涵值得深思。


 


     於此同時,聯合國的經濟與社會委員會亦以「性別平等與強化女性權力的執行」為年度主題,在一個星期的密集會議後,於七月二日發表聲明,今後工作重點包括:融合女性進入正式經濟體系、參與重大決策、消除對待女性的暴力、增加教育機會、消除文盲、提升女性健康、全面立法防止性別歧視、增加微型貸款等。社經委員會主席阿里(Hamidon Ali)強調,兩性平等絕對有助於經濟成長。


 


     聯合國一向是婦運重要舞台,一九四六成立之初便設立了婦女地位委員會,倡導男女平等,如今在國際婦女團體合力推動之下,強化了執行的力道,年度預算也由原來的美金兩億多增加到五億,將更有效制定和推動婦女政策。不僅值得全球女人共同慶幸,對於台灣部分婦運團體以「性別」取代「女性」,甚至公開指責使用「男女」或「兩性」為落伍的做法,或許也有新的啟示。


 


     一九九五年北京世界婦女會議,提出「性別主流化」的口號之後,gender(社會性別)被認為兼容多元性別,著重性別不平等的社會成因,因而成為政治正確的新名詞。可是,性別如同年齡,只是一個分類的抽象概念,並不指涉任何實體或共同經驗;同時,因為性別可以用來涵蓋所有個體,所以很容易被籠統化、模糊化;再者,因為性別一詞本身不具有任何價值,在應用的時候可以主觀詮釋,填充任何內容,在觀念上挑戰性低,所以比較容易被當權者接受,有其策略價值。


 


     然而,性別既是一個分類概念,用來界定個人的權利義務時,並無對應的主體。因此在聯合國和歐盟的官方文件或統計資料中,性別和兩性、男女經常交替使用或並用。歸根究底,性別平等的目標在於破除刻板的男女角色和分工,而所謂跨性別認同、跨性別表現等之所以成為問題也導源於傳統的男女角色有別。所以無論在理論上或實務上,性別與女性可以並存,互相說明。


 


     歐巴馬於上任之初即任命了一位新的美國無任所全球婦女議題大使,並且組織了白宮婦女及女童委員會;如今聯合國提高了婦女單位的位階,都反映了婦女議題和政策當今在全球政治的重要性。盼望國內的政治和婦女團體也能因此重新看到女性。(作者為台灣銀領協會理事長)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0,5252,11051401x112010070600425,00.html

最新消息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