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讀報】子宮頸癌疫苗 婦團籲暫緩公費施打
2010.07.01 自由時報 湯佳玲、吳正庭、何玉華、蔡宗勳
面對國內近年來不遺餘力宣導防治子宮頸癌觀念,且此癌罹患人數下降,婦女及兒少團體認為,以現今HPV疫苗(人類乳突病毒疫苗,或稱子宮頸癌疫苗)仍存有未知的部分,不宜貿然推動其成為公費疫苗,以免排擠到其他更迫切的醫療需求,呼籲政府應全面暫緩施打;若已施打的縣市應追蹤接種者的狀況。
HPV疫苗自2006年衛署核准上市後,6個月內,接種者需施打完成3劑疫苗,其中金門縣是第一個實施公費全面施打HPV疫苗的縣市,台北縣亦在今年3月跟進,嘉義縣正進行疫苗採購招標。
婦團質疑疫苗有效性及保護力
台灣女人連線秘書長蔡宛芬昨天指出,雖然國內核准上市的兩家HPV疫苗對防範感染第16型病毒株分別有6.2及8.2年的防護效果,但是有一家藥廠生產的HPV疫苗中的第18型病毒株抗體濃度卻會在施打後第54個月時,降至與自然抗體一般,相當於沒有防護效果。
蔡宛芬說,以子宮頸癌從細胞病變演變至癌症,可能需要經過10至20年的時間,也就是說,一個女孩在13歲施打HPV疫苗時,可能在20歲、還沒發生性關係時,疫苗就已經失效了,或者是發生性關係後,卻沒有後續追加的疫苗,依舊失去效力。
台北市女權會理事長吳宜臻進一步指出,HPV疫苗的有效性連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都還不確定,要求在2018年提出最後一次評估結果報告,並且是否要再施打「加強劑」?也還未知,在缺乏科學證據的情況下,就貿然公費施打,照顧的究竟是女性健康?還是藥廠利益?
她認為,政府有責任告訴民眾:「這是新藥,而你們是第一批人體試驗的白老鼠。」也需要更積極的推動子宮頸抹片,以及安全性行為的教育推廣等替代方式。
立委黃淑英指出,相較於女性子宮頸癌人數十年來每10萬人口自900多人下降至600多人,結腸直腸癌和肺癌的比率卻不斷攀升;當子宮頸癌可以透過公共衛教的方式達到控制,公費施打HPV疫苗也會排擠到其他更需要迫切關心的肺癌或結腸直腸癌的醫療需求上。
金門、北縣及嘉縣強調照顧縣民
金門縣衛生局長陳天順說,這是縣府推動的縣級福利措施,主要在照顧全縣16到18歲的金門女性,也希望拋磚引玉,呼籲衛生署重視。
台北縣衛生局長許銘能說,接種子宮頸癌疫苗可以降低罹患子宮頸癌的機會,是世界衛生組織公告的確定效果,並建議財政足以負擔的國家普遍施打;因此北縣府除編列預算,為設籍台北縣6個月以上,年滿13歲、未滿14歲的國中二年級女生,免費施打此疫苗,也推動「媽媽做抹片、女兒打疫苗」的觀念
嘉義縣長張花冠指出,全球已有超過100個國家核准HPV疫苗上市,接種個案逾6500萬劑,且不良反應、副作用與其他疫苗相較相對輕微,美國施打1600萬劑,不良反應通報僅萬分之6,以局部疼痛為主;注射510萬劑的法國,不良反應通報更低到萬分之2.75;台灣目前也施打17萬劑,通報4件,可見安全性相當高。
張花冠強調,縣府團隊為維護婦女健康,才會針對初長成少女進行子宮頸癌疫苗接種,這是對鄉親有利的政策,目前沒有改變、喊停的打算。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jul/1/today-health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