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女人讀報】遮面布卡 伊斯蘭與歐洲的拉鋸

2010.06.23      聯合報            楊仁賢                   


 


前些日子,一位多年任職於巴黎《前鋒論壇報》的法國好友寫了封email與筆者,除了話家常之外,信中他也洋洋灑灑地談到了伊斯蘭女性穿著傳統「布卡」(Burqa)與「尼卡」(Niqab)服飾的問題;他也認為這話題將會在歐洲各國內部越來越火熱。他的理由很簡單,在今日防範伊斯蘭極端勢力的國際氛圍中,這種完全不顯露臉部特徵的傳統服飾,讓人心生疑慮。


 


過去,筆者曾在倫敦的街頭,親眼見過穿著「布卡」的伊斯蘭女性。當時心中只覺得新奇、有趣。不過,的確,安全考量確實是歐洲各國政府近年來想要立法禁止「布卡」與「尼卡」在公共場合出現的首要因素。原因就在,「布卡」與「尼卡」是一種不曝露臉部於外部的全罩式服飾,讓人無法辨認身份。


 


「布卡」是種頭部與臉部皆須被罩住的穿著,穿戴的伊斯蘭女性只能透過眼前的格狀面紗向外透視;「尼卡」雖也是全罩式,但允許露出眼睛部位於外。


 


其實,伊斯蘭婦女依地域及所屬教派的不同,其頭部的包裹樣式還有Hijab Al-Amira Shayla KhimarChador等。然而,這些樣式並不要求女性必須遮住臉部,因此爭議不大。


 


根據一些傳統耆老對伊斯蘭教義所作的闡釋(其實端看是哪一位耆老所作的解釋),伊斯蘭女性出門在外,必須包裹身體,不可裸露身體,讓家族以外的男性看見(如丈夫、父親、兄弟、兒子、孫子等),以彰顯伊斯蘭女性的美德(Namus. 意即Virtue)。據報導,有些女性自6歲開始,就被家族的男性長輩訓練穿著「布卡」或「尼卡」。


 


除了安全的疑慮外,女性權益與文化融合,其實也是爭議產生的背景因素。就以法國為例,自2004年起,法國政府即立法禁止學生在校園內穿著任何有代表宗教象徵的服飾出現。去年夏天,沙克吉總統(Nicolas Sarkozy)更公開發表不歡迎「布卡」在法國出現的言論。


 


他說,「在我們國家,我們無法接受女性如同犯人一般,躲在面紗後面,被剝奪主體性與社會生活。」沙克吉認為,這種全罩式的服飾不是宗教的象徵,它是對女性權益的踐踏。


 


今年一月,法國國會還對此議題籌組跨黨派委員會進行調查,並且發表報告建議,法國應在公共場合,如醫院、車站、學校等,全面禁止遮掩臉部的全罩式的服飾出現。


 


對此,荷蘭也正在考慮跟進。而最近剛完成大選的比利時,四月底下議院已通過法條,禁止無法辨識身分的服飾在公共場合出現,現法條就只等參議院審核通過。若過關,屆時比利時將成為歐洲第一個全面禁止伊斯蘭全罩式服飾在公共場合出現的國家。


 


回顧歷史,伊斯蘭歷史學者韋力(Willy Fautré)指出,這種全罩式服飾最早是被稱作「purdah」(意為屏障. Screen),先是在波斯(Persia)出現,普遍於巴比倫(Babylon)。它的目的,除了是要區隔女性之外,另一個目的就是要抵抗嚴峻的風沙氣候。然隨著時間演進,女性在外帶著面紗,遮掩臉部的行為,逐漸成為其家族擁有較高社經地位的象徵(例如在印度,就曾經有這樣的風俗,現已消失),與下層民眾作區隔。


 


7世紀後(在波斯及東拜占庭帝國滅亡後),伊斯蘭信徒繼承了這樣的風俗來彰顯其社會地位,並且拿來合理化《可蘭經》內規定女性在外應有的舉止行為。延續至今,「布卡」成為Purdah最普遍且顯而易見的一種殘留形式。


 


不管如何,藉由臉部來進行身分認定(例如駕照、考試、交友、上學、護照等等),已是現代社會生活中的必須。警察必須核對臉部特徵來辨別罪犯;醫生必須核對身分才能進行醫療;學校必須核對學生的身分,才能進行考試。「布卡」已對提供現代公民生活的運作能力造成妨礙。


 


更有甚者,法國會的報告還指出,一些犯罪份子會巧妙地利用「布卡」來躲避司法機關的追緝。因此,就有人擔心伊斯蘭恐怖份子會利用「布卡」來掩飾、躲避,進行恐怖攻擊。對此,伊斯蘭國家,如土耳其與突尼西亞,已立法禁止女性在政府機構、學校,包裹其頭部,以利身分辨識。


 


一些傳統伊斯蘭耆老認為,「布卡」服飾是伊斯蘭婦女忠貞的表現。伊斯蘭女權運動者對此說法,根本就是嗤之以鼻。對她們來說,這種不顯露臉部於外的服飾,不僅是壓抑女性的象徵,更是對女性的一種踐踏。法國女權運動者法德拉(Fadéla Amara)說的直接,「對女性來說,布卡是一種墳墓。它不是自由選擇權的問題,它其實是男性沙文的傳統」。


 


爭議至今,已有伊斯蘭傳統教派提出,甚至也有許多人擔心,政府禁止伊斯蘭女性在公開場合穿著「布卡」與「尼卡」,最後只會讓伊斯蘭女性更不容易離開家門,而終日被關在家裡。


 


對此,有學者非常不以為然。他們從文化融合(integration)的角度認為,立法禁止「布卡」才會有助於伊斯蘭移民,打破藩籬,順利融入其所居住的主流文化中。前英國首相布萊爾(Tony Blair)就曾批評「布卡」及「尼卡」是一種隔離(separation)的象徵,它讓少數族群無法融入主流社會之中,順利進入更大的社群之中。法國會的報告中也解釋,法國應禁止穿著布卡服飾,「因為此服飾與法國共和國的價值互相牴觸」。


 


伊斯蘭女性正在被不同的力量所拉扯著。在內,伊斯蘭女性必須承受著家族傳統與文化束縛的壓力;在外,她也正被她所居住的另一個更大的社群(community)影響著,被拉扯著向著另一個方向前進。


 


「多數人們內心其實是恐懼的,恐懼來自不安與不解。這已無關宗教自由與選擇自由,人們對安全的渴望將會戰勝一切。民意已顯露出來了。」筆者好友下了這樣的結論。


http://mag.udn.com/mag/world/storypage.jsp?f_MAIN_ID=235&f_SUB_ID=4594&f_ART_ID=254929

最新消息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