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女人讀報】為求保命 阿裔女性重建處女膜

2010.05.31      立報              魏世昌                   


 


在阿拉伯世界,「處女情結」仍根深蒂固地影響著當地女性。許多女性因懼怕傳統社會制裁,紛紛求助處女膜整型診所進行重建手術。


 


根據《英國廣播公司》報導,巴黎一間高檔的整型診所排滿了前來問診的患者,其中大多為年輕的阿拉伯女性。她們等待的「重建處女膜」手術不僅將改變她們的生命,更是「拯救」了生命。


 


在阿拉伯世界,無數女性被牢不可破的禁忌問題所擾。她們若被發現有過婚前性行為,有可能被家人、社群排斥,甚至遭到殺害。


 


因此越來越多曾經有過婚前性行為的女性,選擇施行手術重建處女膜,希望藉此隱藏過去任何性行為的跡象。她們希望確保新婚之夜那晚,會有鮮血潑濺在床單上頭。


 


害怕遭到報復的索妮雅以化名說出了個人心路歷程。她目前於巴黎的藝術學院就讀,雖在巴黎出生,但生長在傳統保守的阿拉伯家庭,阿拉伯文化與傳統仍是她生命的重心。


 


「第一次與男子發生關係後,我曾經想過要自殺,因為我完全無法找到任何解決方式。」不過隨後她發現了解決之道,她前往巴黎一間診所進行重建處女膜手術。她表示,絕不會向任何人透露這個秘密,尤其是她的未婚夫。「我認為這是我個人的性生活,沒必要告訴任何人。」她沉痛的說,都是因為傳統的關係,才不得不撒謊。


 


囿於傳統 不分階級


 


診所醫師馬克.阿貝卡西以「處女膜修補」為號召,每週至少進行23次的手術,局部麻醉重建處女膜組織費時約30分鐘。他說,求診女子平均年齡約為25歲,來自不同的社會背景。


 


處女膜整型手術雖已在世界各地行之有年,阿拉伯籍的阿貝卡西是少數願意公開談論的人。在他的病患中,有些求診女子即將嫁人、又得證明自己仍是處女之身,不得已才求助於他。


 


「因為傳統風氣與家庭壓力,女性的生命處於水深火熱之中。」阿貝卡西表示,基於職業道德,他沒有權利論斷對錯與否。


 


中國製造商看上這波商機,生產了人工處女膜,售價約23歐元(約新台幣957元)。這在市場上大受歡迎,同時讓女子多了手術外另一種選擇。中國製的人工處女膜由彈性塑料製成,裡頭注滿了假血。生產商宣稱,實際交歡時,女子能模擬初夜般的反應。


 


不過,這對生長於黎巴嫩農村的女子娜達(化名)來說卻不管用。她與村裡一名男子相戀隨後發生性行為。「我好擔心家人發現,尤其他們反對我們倆的交往關係。我好害怕他們可能因此殺了我。」


 


彼此陷入熱戀7年後,男方家人卻要求兒子另娶他名女子。娜達受不了「新娘不是我」的刺激,她拿了罐普拿疼與一瓶家用化學清潔劑,試圖自殺結束自己生命。


 


還好,她活了下來。娜達今年40歲,已婚,育有二子。直到6年前她才得知處女膜整型手術的相關資訊。對她來說,新婚初夜是個大折磨。「那晚我幾乎未闔眼,一直偷偷在哭。我好擔心被丈夫發現;不過還好他沒有懷疑我。」她會死守這個秘密直到進入墳墓那天。「我想只有阿拉知道這一切吧!」


 


童貞觀念根深蒂固


 


諾爾是一名在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工作的時髦人士,他在世俗化的社會中是名頗具代表性的年輕男子。但儘管他深信兩性應平權,在看似自由的外貌下隱藏的卻是根深蒂固的保守主義。


 


「丈夫仍會在新婚之夜發現妻子的處女膜曾經動過手腳。他心知肚明只是不說出來罷了。」他認為,即便社會接受這種事,他仍拒絕迎娶失去童貞的女子。


 


敘利亞穆斯林神職人員德哈巴什指出,童貞議題非關宗教,而是文化傳統。「新婚初夜,丈夫總是期待著床單上濺滿了鮮血,這就是種文化傳統。這與伊斯蘭律法無關。」他說,中東的基督教社區也堅信他們的信仰,認為女子在出嫁之時應保有處女之身。


 


然而,阿拉伯作家暨社會評論者卡亞特認為,整起事件說穿了都與「控制」脫不了關係。他指出,假若女性仍保有處女之身,她便無從拿其他男子與丈夫作比較;但如果她與其他男子有了性經驗,該經驗會讓女子更加強壯。因此阿拉伯世界男性的處女情結仍是「控制」在背後作祟。


 


直至21世紀的今天,童貞議題對阿拉伯女性來說仍是非生即死的問題。


 


雖然處女膜重建是個快速的解決方案;這仍無法調和數世紀以來根深蒂固的傳統與現代社會的僵固觀念。


http://www.lihpao.com/news/in_p1.php?art_id=40841

最新消息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