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讀報】生育獎勵 愛之適足害之
2010.05.11 中國時報 黃樹仁
台灣生育率幾近世界最低。為了刺激生育,台北市推動「助妳好孕」專案,從明年一月開始,只要婦女生育,每胎發放二萬元生育獎勵。同時,所得稅率較低、有五歲以下孩童的家庭,每月再發二千五百元育兒津貼。
以台灣的生活水準,相對於生產與育兒成本,上述獎勵金額之低,可說杯水車薪。至多只有政策宣傳作用,實在很難相信它能發生真正的刺激效果。而如果居然真的發生刺激效果,最可能後果是增加貧窮家庭與兒童,增加悲劇。這是愛之適足以害之的刺激政策。
為何台灣生育率偏低?原因之一是,忙碌而焦慮的生活方式,導致普遍晚婚與不婚,減少生育的婦女並延緩生育。二是生活忙碌與經濟壓力,導致可生育婦女不敢生或不敢多生。前者是婚姻問題,非生育獎勵政策的目標,在此暫且不論。生育獎勵要刺激的,是不敢生或不敢多生的可生育婦女。
食色性也。直到百年前,無計畫與無限制的生育一直是人類常態。晚近幾十年,醫學發展使人可以控制生育,社會經濟變遷使人接受計畫生育的觀念,兩者共同造成節育的普遍。節育反映了人對自己生活的規劃能力。台灣人不分階層,絕大多數都生育數遠少於父母世代,反映的是普及的生活規劃能力。
上述台北市的刺激政策,基本上是以金錢誘因來鼓勵生育。易言之,台北市政府預設,基於理性的經濟計算,市民會願意比自己原訂計畫多生小孩,來換取前述金錢獎助。問題是,兩萬元的生育獎勵,連支付產婦營養費都不足,對於有經濟計算能力的人而言,有誰會願意為這微薄獎金而多生小孩?每月兩千五百元育兒津貼,連托兒費用都不夠,那個有經濟計算能力的人,會願意為這微薄的育兒津貼而多生小孩?
總之,獎助金額太少,對絕大多數市民而言,不可能產生誘因。如果他們生小孩,通常是因他們本來就會生,而不是刺激政策之效。這刺激政策只是給本來就要生小孩的人一筆計畫外的獎金罷了。發獎金當然也不是壞事。但發這獎金卻有兩個不幸後果。
首先,極少數人確實可能被獎勵所刺激而多生小孩。問題在於,極微薄的獎金只能對極貧窮的人產生刺激作用。也就是只有極端貧窮的人,才可能被這極微薄的生育獎金或育兒津貼所刺激,而多生小孩。後果是增添的育兒成本遠高於生育獎金與育兒津貼,入不敷出,使家庭陷於更加貧窮。更有甚者,這也增加生在貧窮家庭的兒童。而我們的社會救助極端不足,前述刺激政策無異於政府誤導窮人多生小孩,然後補助不足,以致於擴大貧窮人數,製造人道災難。
其次,發獎金給不貧窮而本來就要生小孩的人,是不必要的花費。而這花費必然排擠政府預算。最可能被排擠的預算,正是社會福利部門的預算。也就是挪用原本已經嚴重不足的濟貧預算,來發給未必需要的人。這無異於劫貧濟富,豈非荒謬。
有限的政府預算,應該用來幫助確實需要的人,而不是胡亂灑錢來推動無效的政策。政府應該增加社會福利預算,用來幫助貧窮家庭,幫助貧窮家庭小孩享受健康照護與托兒服務,提供他們更多的教育資助,以彌補社經劣勢帶來的健康與教育不平等。發錢給本來就要生育而不急需兩萬元的家庭,請免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