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女人讀報】多生孩子真正好 政府要提誘因

99.03.17  中央社    謝佳珍   


 


內政部準備砸百萬徵求「讓大家聽了想生小孩」的口號,引起迴響。不過,單憑一句口號就想提振生育率恐怕不容易,正視民眾不願生育原因,端出政策牛肉,才能治標又治本。


 


民國4050年間,每名婦女平均生育67名小孩,為緩和人口成長,政府推行家庭計畫、宣導人口政策,並配合修正具有間接鼓勵生育的法規,使婦女生育率、粗出生率逐年下降。


 


「實施家庭計畫,促進家庭幸福」、「小家庭、幸福多」、「2 個孩子恰恰好,男孩女孩一樣好」,這些都是過去政府宣導家庭計畫的口號。


 


不過,這幾年婦女生育率像溜滑梯一樣,持續探底。擔心人口負成長,少子化衍生勞動力不足等問題,政府近年反過來,絞盡腦汁鼓勵生育。


 


民眾為什麼不想生小孩?衛生署國民健康局曾公布調查,認為不生最好的人,主要原因是「經濟不足以負擔生養小孩」。


 


對於政府積極鼓勵生育,民眾認為政府最應該改善教育制度及降低教育費用,依序是改善經濟、改善教育以外的社會福利、改善社會治安等。


 


「養不起」已成民眾不願生育主因,如何減輕養兒育女沉重負擔成為首要課題。目前政府有發放幼兒教育券、醫療補助、托育補助、育嬰留職停薪津貼等多項兒童福利照顧措施,不過,民眾仍覺得不夠。


 


發放金額較高的育兒津貼、兒童照顧津貼被部分民眾視為「實質獎勵」,可提高生育誘因,不過,國家財政困窘,短期內並無發放規劃。


 


內政部長江宜樺說,過去大家以為發放津貼就可鼓勵生育,但民調顯示,要鼓勵年輕人養育子女,除每個月數千元的育兒津貼,更需要其他政策配套措施與社會氛圍的營造。


 


台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助理教授王雲東也說,養小孩是長時間付出,政府提出的鼓勵措施,多半是短期或一次式給付,誘因不足,必須從改善大環境著手。


 


內政部重金徵求「讓大家聽了想生小孩」的口號,引起正反不同評價,卻達到讓社會重視少子化問題的效果。不過,真要民眾願意「增產報國」,政府必須對症下藥。http://www.cna.com.tw/ShowNews/Detail.aspx?pNewsID=201003160309&pType0=aIPL

最新消息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