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讀報】瑪莉亞要活 病苦老人也要活
2010.03.08 蘋果日報 顧玉玲
馬政府施政滿意度一路滑落谷底,對家務工的承諾嚴重跳票,再加一筆罪狀!馬英九競選總統的政策白皮書中明白宣示:當選後將訂定《家事服務法》。當初建議此提案的婦運健將王如玄,隨著馬英九上台後也風光就任勞委會主委。至今二年了,去年底在移工大遊行的民間壓力下,王如玄主委曾公開表示將於今年二月將《家服法》送進行政院,卻在國際婦女節前夕改以預告基層女工「看得到吃不到」的安胎假,掩飾其勞動婦女政策的空洞不實。
長期以來,照顧工作多半由女性擔任,即便聘用看護工,管理職責也多數落在媽媽、媳婦、女兒的頭上,但家庭職場沒勞動法令規範,導致家庭內勞僱糾紛多形成女人與女人的張力,而政府於1992年引進外籍看護工後,又對聘僱外勞的家庭撤銷喘息服務,導致大量的本地女性看護工因失去服務據點而失業。錯誤的政策造成女人間的對立:女僱主不准許女看護工放假、本地女看護工怪罪外籍女看護工搶奪工作……但其實,真正的對立面是掌握資源與決策的統治階層。
女性家務工陷困境
台灣的照護需求逐年上升,早已無法再依賴市場化個別解決了!「家庭照顧公共化」的需求,與「勞動條件法制化」的訂定,缺一不可。民間版《家事服務法》已二度送進立法院,主張照顧者有休假、被照顧者得到完整的照顧,移工休假時由國家聘僱本地勞工提供喘息服務,財源可以來自「就業安定基金」。聘用外勞的僱主所繳交的「就業安定基金」,至2010年1月底尚累積逾120億的金額,歷年來多被挪用來捉逃跑外勞、登革熱防治、風震災的臨時支出,原意是促進本勞就業的就安基金,如今倒像是政府的救急紅包袋。我們主張,讓就安基金回歸促進就業的功用,挹注「照顧公共化」的長期工作,培養並強化本地看護工的就業市場,讓經濟弱勢的被照顧者不虞增加聘僱成本,得到完整的照顧,也讓全年無休的外籍看護工得到應有的休假與保障,達成三贏的局面。
家庭早已是一個職場,有僱傭、有勞動、有管理,這個私領域裡的生產關係,也應該是公共關係。不論由國家或個別家庭承擔聘僱責任,家務工的勞動規範與保障都是必要條件,這是勞動女性的籲求,也是國際潮流。國際婦女節100年了,馬總統還給女性家務工一條生路吧!
http://tw.nextmedia.com/applenews/article/art_id/32345319/IssueID/2010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