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女人讀報】勇者的故事 成露茜

2010.03.04      立報        鍾秀梅


 


成露茜的家庭同家國的命運有一線牽。父親成舍我1925年在北京創辦《世界日報》,1935年在上海辦了「立報」,是著名的報業家,因為抗日戰爭,1938年移至香港,但是,1941128太平洋戰爭爆發,香港淪陷,《立報》停刊。成舍我出席重慶參政會未歸。成露茜隨母親蕭宗讓、哥哥成思危、姊姊成嘉玲四處逃難,先後到桂林、重慶,抗戰勝利到了北平,後來又到了香港。露茜回憶起:


 


「母親在法國唸書,回國也沒有做事就結婚了,然後生下我們三人,然後就沒做什麼事,好像就這樣一生就沒有了。可是後來我想一想,我父親是現代史上很有名的人,可是他每一次就是抗戰、戰爭的時候,日本人來時他就被抓,他就總是跳上車,帶把牙刷就跑了。就是我母親帶著我們三個小孩逃難。」


 


自小培養獨立個性


 


1952年,成露茜舉家搬到台灣,有好幾年,父親的狀況是「本擬在台北復刊《世界日報》,因國民黨政府實施報禁,辦報計劃擱置,成舍我說:從1952年到1954年,『這幾年中,我就斷絕了辦報念頭,一面教書,一面寫點評論或專欄之類的文章』」(馬之驌,《新聞界三老兵》,頁309)。於是決心興辦新聞學校,培訓一萬名新聞幹部回大陸。)沒想到,成舍我竟就這樣在台灣度過50幾年的光陰。


 


成舍我教育子女的方式很民主,從小給孩子自由的環境,並培養他們獨立的個性。成舍我也教導小孩用錢的態度,從很小的故事就可看出,在她的回憶中提到:


 


「小學時,如果替我父親做點事情,比如說,我父親有剪報的習慣,他剪了報以後,都是你再把它剪了,然後貼在他那5×7的白紙上,這個工作,基本上是我跟姊姊承擔,貼一張給一分錢,長大一點,我們就替他抄稿子,抄一百個字一毛錢,他弄一個存摺,上面寫父親銀行,下面有我們的名字,他就給我們記帳。」


 


完成高中學業後,成露茜考上了台大外文系,後來聽了聖公會的建議到夏威夷唸書。因為喜歡音樂,不顧父親的反對,母親把鋼琴賣了,加上自己的積蓄共籌了一百美金遠離台灣,負笈他鄉。


 


露茜美國的學習生涯中,經歷了美式獨立思想、勇於表達自己想法的訓練。過程中,露茜因為對英文沒自信,不敢表達自己的想法,有個老師就覺得這個學生像個小偷,到課堂偷聽大家的想法,然後變成自己的想法,後來,露茜克服種種困難,在課堂大聲說出自己看法時,這名老師就非常欣賞露茜的分析能力。


 


行動派的學院生活


 


到了洛杉磯,在學校她是屬於弱勢學校畢業、女性與少數民族,因為1970年代黑人民權運動,凸顯了美國種族平等的重要性,同時女性主義運動的興起,讓露茜在UCLA社會系老師聘任的過程中,取得了政治正確的優勢,但是露茜在工作的過程中,也受盡委屈。「戰!戰!戰!」成為她在美國社會的座右銘,過程之艱辛,很難用幾句話帶過。經過多年努力,成露茜獲聘亞洲美國研究中心(Asia American Study Center)的主任,過去這個職務幾乎都是終身教授擔任,成露茜破天荒的被錄用。


 


露茜帶領下的亞洲美國研究中心性質是跟時美國社會運動的興起有關,成露茜說:「本來UCLABERKLEY有一個協議,就是那時在實驗一些新的組織型態,來因應整個社會運動的潮流,有些成立少數民族系,UCLA成立研究中心。」但是,教授不理會學校的規定,她組了34人的核心教授群,配合一些對少數民族運動有承諾的學生,展開族群教育與研究,轟動當時美國整體上還是保守的學院氣氛。


 


這個研究中心也參與反對越南戰爭的運動,同時介入了對越南戰爭的分析,這個研究團隊認為,這個戰爭參軍的都是黑人,黑人死傷最多,所以美國帝國主義讓美國國內種族矛盾外延化。中心辦了亞洲行動刊物(Asia Action),是美國唯一的亞裔學術刊物,露茜教授也開了亞洲婦女(Asian of women)的研究,把學生帶到唐人街做研究,露茜感到自己較為自豪的研究,是關於美國的中國妓女研究,她花了許多時間在圖書館、墓地、唐人街等找資料,最後拼湊了4千多個離鄉背井到美國討生活的華人性工作者的故事。


 


成露茜教授還有一個重要的的研究方向,是分析資本流動與世界體系的關係,特別是亞洲做為國際分工的一環,其勞力密集產業的基礎,是建立在大量從農村到城市的廉價女工,但是這種研究取向也是鬥爭來的,特別是受到當時保守的區域研究的反對。成露茜強調:「我的研究不是一個地域的研究,它是一個研究生產關係的、是一個研究太平洋地區所有國家互動的、研究貨物的流通、人的移民、資本的流動。」


 


露茜的學院生活是行動派,她反對知識分子不理會國與國的權力關係,奢談世界公民,因為學院教授最理想的是無國界的流動,什麼地方工資好就往哪跑,但是不是每個人都做得到。那麼露茜如何做到社會的實踐?1972年加州的中國城成衣業很發達,有兩個重要的團體在裡面活動,一派主張要組工會,一派要搞合作社,成露茜帶著大學生挨家挨戶做調查,才發現成衣業的社會關係網絡都是親族關係,搞工會會有困難,露茜就建議他們搞合作社。


 


幫助弱勢者爭取發言空間


 


1972年對成家而言是重要的一年,受父親的託付,露茜隻身前往北京拯救離散多年的哥哥成思危。根據華南理工大學創校50週年專文「從書生到副委員長──記全國人大副委員長成思危」:


 


「成思危的逆境一直到1972年才有所轉變,這一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緊張的中美關係開始『解凍』。此時,早在50年代就移居台灣的成舍我先生感到尋找多年來日夜牽掛的兒子的機會有了。他派在美國留學的四女兒成露茜專程回中國尋找哥哥,同年11月,周恩來總理在北京接風了成露茜,並稱成舍我是『民族資產階級鬥士』。隨之,在有關方面的安排下,兄妹見了面。接下來,成思危頭上的罪名不提了。再接下來,成思危很快從瀋陽調入北京,到化工部石油科學研究院工作。」


 


1991年因為父親年歲已大又生病,露茜答應他接下《台灣立報》,有十幾年的歲月,露茜奔波於美國和台灣,也因為這樣,她的第二任美籍猶太丈夫受不了在台灣的生活而離異。


 


《台灣立報》是眾多商業報紙之外的另類選擇,它是批判的、多元觀點、教育的、性別的與社運觀點的報紙,《立報》成為台灣媒體界的異類,可是卻如實的報導事件的發生。《立報》承接了成舍我在上海辦報的傳統,有三大目標,實現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教育理念、發揚公正獨立的媒體傳統、不依靠龐大的資本為後盾。


 


1996年露茜又辦了《破報》,其宗旨是:「有立必有破,有破才有立,世代的交替,在立和破的便正軌到上滑行。沒有一個世代保有完全和永恆的優勢,『破』和『立』也不會是任何一個世代專利。」《破報》和《立報」的創立是要在參與這個過程中的人,留下一些種子,能夠在台灣這片土地發芽茁壯。


 


推動世新大學成立社會發展研究所,也是成露茜重要的成就,這個研究所鼓勵學生參與社會的另類發展研究。幾位老師都是行動派的知識分子,他們分別介入學運、工運、移民權等運動,帶領學生進入批判的、互動學習的、基層實踐的行動研究方法。2000年之後,台灣媒體的惡質化越來越嚴重,露茜掌管起世新傳播學院的院長職務,培養更多的優質媒體人才。


 


露茜常想為何我們會對強者認同,對弱者無所感覺?成露茜過去所做的努力,打破了這個常規,她幫助弱勢者爭取發言空間,訓練並鼓勵年輕人投入社會運動,讓進步的聲音在單一的政治文化中有發聲的機會,堅持並維繫另類媒體的獨特風格,不向主流妥協。露茜的勇氣與眼界,為她所努力的多個社會留下無形的資產。


 


 (本文為節錄)


http://www.lihpao.com/news/more_n1.php

最新消息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