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女人讀報】飛翔的種子:讓語言文字跨越性別的枷鎖與牽制

2010.01.31      立報              黃筱晶                   


 


有一天,我去參加一場座談會,台上有3位與談人,兩位女性、一位男性,3位都在研究所任教。在進行台上台下交流活動時,有一位與會者提問,當稱台上那位男性為「教授」,稱兩位女性為「老師」,且提問者在發言中一直反覆如此稱呼,台上那位「男教授」回應後,接著其中一位「女老師」回應。


 


一開始這位「女老師」就針對稱呼「教授」與「老師」這件事,誠懇且明確的說出她的看法,並點出其中的性別意涵。她建議大家不論是女性還是男性,都給予一樣的稱呼,因為職稱是一樣的,不需要因為性別不同而有不同的稱呼。我相信在場的聽眾不論台上台下,在這位「女老師」尚未回應前,或許有人已經意識到提問者在稱呼上的問題,但我也相信在場仍有許多人是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


 


這件事已不是被稱呼者個人感受的問題而已,就像許多人都知道「居禮夫人」,但是她叫什麼名字就不一定很多人知道,其實「居禮夫人」的名字是瑪麗‧斯克洛道斯卡。她是一位世界偉人,可是為什麼我從小到大的學習都是稱呼她為「居禮夫人」?為什麼我們不是稱她的本名呢?難道稱「居禮夫人」也算是一種尊稱嗎?我不這麼認為!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存在著許多具有性別歧視的用字,或偏差的性別意識型態用詞與稱呼,其實我們可以挑戰與顛覆這些用語,對這些用詞賦予新意,例如: 「男人婆」(男人的老婆)多是追求安定,我偏不。究竟是誰決定我這個好漂泊的性格?


 


隨時能背起簡單的行囊,做個「外子」(在外流浪的孩子),哈!別想找到我,我不會永遠屬於一個地方,畢竟,我還年輕,對生命的看法一直是「變態」(變化態度)的。隨妳/你說吧!「娘娘腔」(總是將我母親掛在嘴邊說)、「吃軟飯」(愛吃軟軟的稀飯)、「黃臉婆」(我姓黃)……能忍受我的人,不多。


 


對於追求知識,我表現得像個「瘋女人」(瘋狂追求的女性),而且沒有理由。但請不要懼怕我偶爾從眼角散出的,一絲絲「自慰」(自我安慰)的冷。我並不是另一個世界的人,我只是一個「跨性人」(跨越性別枷鎖與牽制的人)。不擅於偽裝,只是淡淡地帶過。齒間的笑,我承認,是帶些疲憊和困惑。


 


再堅強的人也需要另一雙手,而「外子」(在外流浪的孩子),終究會回到屬於自己的家,在這舞台上,我所扮演的,不單只是個流浪者吧?我將覓得一個能恣意流淚的地方!


 


(高雄縣安招國小總務主任、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常務理事)


http://www.lihpao.com/news/more_p6.php

最新消息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