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讀報】 飛翔的種子:阿姨請開門
2010.01.17 立報 黃筱晶
2009年12月底,台灣大學有一群學生在校園的草地上搭帳篷過夜,推動學校「性別友善宿舍」。「性別友善宿舍」在美國稱為「性別中性宿舍」或「性別無視宿舍」。這個以學生為主體的行動,是期望性別間的差異能獲得尊重。這讓我回想自己就讀大學時,住了4年學校女生宿舍,一直傻呼呼的接受了許多「奇特」的待遇!
在大學時求學時期,老師會規定我們一學期去幾次國家劇院看戲,然後寫心得報告。這對我們這群住宿的女學生來說,實在是一項「窒礙難行」的作業!因為學校規定住宿的女學生們,晚上10點半以前要回到宿舍,如果有事會超過10點半就要申請遲歸,申請遲歸者要在晚上11點以前回到宿舍,否則就別想進宿舍睡覺啦!
問題來了,當我們看完戲再撘公車回到宿舍時,一定會超過11點。更精準的說,「完成作業」小跑步去搭最後一班回學校的公車,下車後再小跑步到宿舍門口已經是11點5分了。我們的舍監阿姨是非常盡責的,每天她都會分秒不差的將宿舍鐵門拉下,盡忠職守,鐵面無私,常常令我們這群住宿的同學,望著宿舍的鐵門興嘆!
我們會想盡辦法請阿姨來幫我們開門,在月黑風高的夜晚,異口同聲不斷的大喊:「阿姨請開門!」有時不知阿姨是睡著了,還是鐵了心腸不開門,我們就撿小石子丟她寢室的窗戶,或是大聲的讚美她,我們還曾在宿舍的大門口高聲合唱,反正就是吵她!吵她!讓她不得不來開門!女生宿舍趣事一籮筐,就屬這件事最令人難忘了!
關於空間的安排,種族主義者會將不同的族群,在生活居住與活動空間區隔開來,用以強化族群優越的結構,並且藉著減少各族群間的接觸,來維持種族的刻板印象,導致許多人被侷限在所謂的「應該在的時空當中」。這種種族歧視的問題,如果以學校的學生宿舍而言,不同性別的人被區隔開來,是為了防止性騷擾或其他性別事件的發生。立意雖好,但方法仍值得商榷,有時只是會對住宿的學生造成不便與不滿。
為什麼為了要防止被侵犯,女學生就要接受門禁的管制,女學生與男學生同樣是付費住宿,為什麼不能擁有相同的權利。我拒絕被騷擾與侵犯,我也拒絕被侷限在所謂的「應該在的時空當中」。
很多決策,本意良善,但不一定適當,期望決策者能三思!
(高雄縣安招國小總務主任、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常務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