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公共照顧

傳統性別分工下,女性大量承擔無酬或有酬的照顧勞動,其辛勞往往不受重視,國家政策鮮少支援,而民眾受照顧的權益亦不受保障,端看個人的家庭資源及口袋深淺,惡化社會不平等。多年來我們倡議照顧公共化,要求國家擔起責任,推動托育及長期照顧服務公共化,提供普及、優質、可負擔的服務,並保障所有照顧工作者的勞動權益。

政治監督

男性政治人物常忽視性別政策,因此我們提倡女性參政,推動成立各類性別政策委員會、內閣任一性別比例不低於1/3。1989年起的歷次選舉,選前我們檢視各黨性別政策,要求各黨候選人支持民間版性別政見,或評析選舉性別歧視文化。選後則監督性別政策是否落實。近年推動國家體制改造,設立性別專責機構,要求政府推行聯合國性別主流化。

婦女新知基金會針對「總統大選電視辯論-公民團體提問」之回應說明

 【編按】今年總統大選公民團體提問辯論會中,總共有12個公民團體有機會向總統候選人提問,婦女新知基金會作為在場唯一一個婦女與性別團體,最終選擇「照顧公共化」作為提問主軸。總統辯論結束後,有朋友提出質疑,認為本會的提問為何不選擇本會也投入相當多的「伴侶權益」作為提問方向,也有朋友認為女童性侵使得妨害性自主問題,廣受社會關注應該回應。特別談托育照顧,是否又把托育跟女人連結在一起? 我們特別發佈此聲明,說明本會選擇「照顧公共化」作為提問主軸的原因,希望關心婦女與性別權益的朋友,更瞭解此提問的思考與重要性。

提問內容

面對高齡化與少子女化的趨勢,由政府提供公共化的照顧服務已是刻不容緩。

請問馬先生和宋先生,兩位的照顧政見,都強調發放育兒津貼,但其他國家經驗顯示,發放津貼,也許有助於提高得票率,但無助於提高生育率,更無法減輕女性的照顧負擔。請問兩位,津貼發完之後,政府還有多少錢以及打算投入多少經費提供公共化的照顧服務?

請問蔡女士,您雖然主張照顧公共化,但民進黨過去執政時也曾提出類似主張,卻在私立幼托業者的壓力下也跳票了,請問您要如讓選民相信,民進黨過去做不到的,您可以做得到?

我們和30幾個民間團體,共同要求政府應提供優質、平價、普及的照顧服務,並主張每村里應至少設置一所「公民共辦」的托育中心每所國小都應設置課後照顧班,具體訴求事先已送給三位候選人參考,請問三位是否願意公開承諾,在當選後四年內能夠實現“一里一中心,校校有課照”?   

為什麼問這個問題?

只有40秒,要如何充分表達女性的各種需要以及困境?不同的階級、族群、性身分的女人,要如何在這不到一分鐘的問題中表達不同的期待?遊戲規則已經註定我們無法代表所有女人,我們必須很誠實地回到新知長期關心的性別正義問題來發問,並且要改變國家資源分配的邏輯。

新知長期以來關心女性在勞動以及家庭關係中的困境,推動性別工作平等法的制定以及民法親屬篇的修正,希望在法制面能確立基本的保障。但在現實上,男女的勞動參與率仍有相當大的落差,女性婚後回到家庭生教養育的壓力持續存在,女性婚前和婚後的就業率有著明顯的下降。這些問題,隨著人口結構的變化越發明顯。

連續兩年,台灣生育率蟬聯世界倒數第一名。

從國家的角度,女人們不爭氣的肚皮已經成了國安危機,政府用了一百萬找出最美麗的一句謊言,生的越多領的越多的紅包越來越大,想盡辦法收買女人為國家生育下一代勞動力。從女人的角度,全世界最低的生育率,反映的是台灣是全球女性子宮罷工潮最高的國家,當然更反映出女性要兼顧工作以及家庭照顧的兩難困境。而為什麼女人必須被迫選擇,這是因為國家的長期缺席。

國家在照顧問題上長期缺席的結果,我們的照顧問題通常只有兩種解決方式:一是在市場上購買昂貴的幼托服務,台灣的幼托費用根據統計約佔女性平均薪資的四成,相較於其他歐美國家是相當驚人的高比例;另一種則是繼續由女性退出職場來承擔照顧責任,根據婚育統計有將近半數的女性,特別是收入越低的女性,越容易被迫離開職場回家帶孩子。 

照顧的責任,不論是由昂貴的市場供應或是由個別女性來承擔,都有著階級和性別的不正義問題。因此,我們要質問國家把女人當成再生產工具時,有沒有看到女人的公(勞動)私(家庭照顧)困境?我們透過比較不同的照顧路線(給津貼vs. 公共化照顧服務),我們要指出,只是花錢(津貼)哄女人生小孩,和傳統男人給女人錢生養孩子,其實沒什麼不同。政府必須正視照顧是國家的責任,而不是女人的負擔,才能解決政府所關心的生育率問題。這也是為何此次我們提出“一里一中心,校校有課照”的主張,我們認為只有國家提供優質平價普及的照顧服務,女性才能從家庭的照顧勞動中得到喘息和解放。

女人的子宮罷工所傳遞的訊息是,生育不應該是女人的道德義務,但是照顧下一代的勞動力卻是國家不能逃避的責任。

隨著全球人口結構朝向高齡化與少子女化發展,以及新自由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社會不平等的問題越來越尖銳。現代女性面對的勞動市場的挑戰是越來越艱鉅,勞動派遣化低薪化女性往往首當其衝,而照顧資源的配置仍然是高度依賴市場和女人,女性面對的勞動處境和照顧負擔越來越沈重。因此,未來婦女新知將會持續關切女人在公(勞動)以及私(家庭照顧)所面對的困境,並要求國家有責任提出性別友善的政策以及改變資源配置的邏輯。 

最後,此次總統辯論,首次有公民團體提問,顯示出台灣公民社會的活力,相當值得肯定。然而因為參與團體有限,很多團體(包括原住民團體以及很多不同的性別團體),無法參與提問和討論,我們也覺得很遺憾,而提問時間相當短而且無法追問,難以深入地進行意見交換討論,也是美中不足之處。希望未來能多舉辦類似的公民團體政策的討論,可以有更多元的聲音,以及更深入的對話。

2011年12月17日總統大選辯論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