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公共照顧

傳統性別分工下,女性大量承擔無酬或有酬的照顧勞動,其辛勞往往不受重視,國家政策鮮少支援,而民眾受照顧的權益亦不受保障,端看個人的家庭資源及口袋深淺,惡化社會不平等。多年來我們倡議照顧公共化,要求國家擔起責任,推動托育及長期照顧服務公共化,提供普及、優質、可負擔的服務,並保障所有照顧工作者的勞動權益。

【投書】黑箱作業的長照政策,漠視女性照顧者需求/曾昭媛

黑箱作業的長照政策,漠視女性照顧者需求

文/曾昭媛(婦女新知基金會資深研究員、「長期照顧監督聯盟」聯絡人)

台灣自1993年就已邁入國際定義的高齡化社會(老年人口佔7%以上),依據經建會推估,未來台灣失能人口將以每5年成長約20%急遽增加。長照制度攸關民眾權益,政府若能提供更多服務,人民的照顧重擔愈能減輕。而且照顧牽涉到不同地區、性別、族群的多元需求,因此政府更應廣納各界民意參與討論。

但長照政策的相關委員會,長期以來黑箱作業,把民意當作花瓶。這些長照會議資訊不透明,委員名單、設置要點、會議記錄都不敢上網公開,包括行政院「長期照護保險推動小組」,從2009年成立至今,即將屆滿三年,但總共才開過六次會議,不定期召開,召集會議的時間、議案內容,都由行政院政務委員掌控,受邀的社福團體代表和學者委員,並不清楚自己是否有提案權、或能否建議開會時機,甚至不知道決議又被行政部門推翻,還一直誤以為民間訴求已經納入決策。

例如過去曾有決議政府應增加「家庭照顧者」的各項支持服務,包括諮詢、教育訓練、喘息服務等,是目前最嚴重缺乏的服務類型。但我們一直等到四月行政院院會定案之後,才看到行政院送至立法院的「長照服務法」草案,竟然在主要條文拿掉「家庭照顧者」支持服務的部份,只在「附則」稍微提及。行政院的意涵很清楚,不希望民間太多辯論阻擋了決策速度,也不希望花太多預算在「家庭照顧者」支持服務。但比起速度更重要的是,政策內涵能否滿足各方人民的需求,而不是讓少數精英閉門造車。

這十多年來政府宣稱要建立長照服務體系,卻僅能提供少量的殘補式服務,至今全國只有約8萬多人使用政府服務。但根據衛生署統計,全國高達約72萬人有長照需求,扣掉18萬人選擇自行聘僱外籍看護來解決需求,剩下約46萬的失能者,純粹只依賴家屬或親友的照顧。

而眾多孤立無援的家庭照顧者當中,又有高達約八成為女性,再加上外籍看護幾乎都是女性,政府如此忽視「家庭照顧者」的需求,等於是把照顧重擔繼續丟給本國和外國的女人,然後長照的相關委員會,仍然沒有邀請任何婦女團體的代表,可見長照政策並不重視性別正義和底層民意。

檢視行政院版的「長照服務法」草案,在企圖統一現行各長照機構的管理辦法之外,主要增加的條文其實就是馬英九政府欲推動的「長照服務網計畫」及「長照基金」,但草案卻沒有說明計畫內容及基金運用原則,等於是空白授權,行政部門企望繼續用黑箱作業來決定計畫重點及經費配置,逃避國會和公民監督。

行政院版草案第六條打算成立「長照諮詢小組」,以目前行政院「長期照護保險推動小組」的功能不彰看來,未來「長照諮詢小組」恐怕也僅為聊備一格。因此由民間27個團體所組成的「長期照顧監督聯盟」強烈要求,政府應成立「長照審議委員會」,讓各項長照計畫措施必須通過委員會各界民意的討論及確認。

以民間婦女團體參與已久的行政院「婦女權益促進委員會」為例,該委員會有專屬網站,公佈歷屆委員名單、歷次會議資訊,以及歷年的決議成果。我們懇切呼籲,政府在長照等重大民生政策,更應注意遵循「政府資訊公開法」,並重視委員會的治理功能及公民參與,落實這些民主社會公民監督的基本要件,尤其在各國已體認政府無法作到萬能的時代,擴大公民社會參與決策的廣度和深度,讓各項政策符合各界民眾需求,更為重要。

(本文投書刊載於2011.5.17《中國時報》,篇名為「長照政策漠視女性需求」)

 

議題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