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12.31 「暫停立法,公開討論-我們要一個保障人權的移民署!」移民/移住人權修法聯盟記者會
暫停立法,公開討論-我們要一個保障人權的移民署!
在行政院的強力動員下,移民署組織條例草案即將於12月31日的立法院法制與內政聯席委員會討論,其相關法令包括入出國及移民法、國籍法等修正草案,亦極有可能在短時間內送進立法院審議。如果沒有爭議,「移民三法」[1]將有可能快速通過,移民署亦會在近期內成立。這些法案的通過無疑是確認台灣將從原本以移民輸出為導向的國家,轉型為一個移民輸入導向的國家。移民相關部門與法律的體制化亦象徵著台灣在全球化資本與人的流動浪潮下,開始正視新移民的存在,理論上,它將促進文化的多元發展,打造一個包容新移民、百花齊放的進步社會,而這正是我們所期待,台灣在面對流動的全球化年代中應有的正面發展。
然而,仔細檢視行政院的移民政策和移民三法內容,卻發現事實並非如此。所謂的移民政策其實是一部閉關自守、充滿防堵管制思想的政策,移民署的權力從制定移民政策、認定是否違法、到立即強制處分,無一不包,但監督機制與申訴管道卻付之闕如。此外,移民署與其他部會[2]間的權責劃分不清,移民相關法令中違反憲法關於人民基本權利之保障之內容等,皆可預期未來將因此產生層出不窮的社會問題,甚至是以執法為名、行侵害人權之實的行政作為。
難道,人權立國不過是政治人物為了自身利益而任意喊出的高尚口號?難道,一個由移民組成的台灣社會可以集體失憶,願意犧牲同是移民者的人權,來安撫自己莫須有的恐懼?
從漏洞百出的外籍與大陸配偶生活適應普查,到視大陸配偶為潛在犯罪者的入境面談、清偶專案。從各部會忙著將新移民邊緣化的行政措施,到閉門造車、視移民為潛在罪犯的移民政策。我們一方面看到政府大張旗鼓的宣揚對新移民的「照顧」,一方面卻也驚懼以防堵管制為主的法西斯移民政策即將實現。因此,我們要求:
一、立即停止審議目前行政院所提移民署草案,要求重新回歸到以人權為基礎的公共討論。
二、移民政策關乎台灣未來社會樣貌,為一重要之公共議題,應擴大公共參與討論,讓移民/移住者及其家庭與社會大眾皆能充分了解與發言。
為表達社會大眾反對行政院版移民署組織條例通過的心聲,移民/移住人權修法聯盟於12月22日發起連署行動,呼籲社會大眾支持「反對通過行政院版之移民署組織條例草案」。目前已有近七十個國內、外社會團體與學術單位,與六十餘位長期關注移民、外籍工作者議題的學者,以及超過三百人的國內、外個人參與連署支持,而此一連署行動亦將持續進行,並將擴大至國際社會的討論。
我們認為,這樣的行動不是消極的反對設立移民署,而是更積極的要求一個真正具有人權觀念的移民署。我們希望,行政與立法部門重視人民的意見,立即停止目前對人權侵害甚大的移民相關法案審理,並擴大移民/移住者議題的公共參與和對話,切莫倉卒通過此一草案,否則移民署組織條例不僅將成為侵害人權之惡法,更將扼殺台灣社會追求多元包容的進步可能!
移民/移住人權修法聯盟發起團體:婦女新知基金會、台灣人權促進會、南洋台灣姊妹會、新事社會服務中心、外籍新娘成長關懷協會、女性勞動者權益促進會
學者、律師顧問群: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夏曉鹃副教授、東海大學社會系趙彥寧副教授、賴芳玉律師、賴淑玲律師、世新大學性別研究所陳宜倩助理教授、台大法學院博士後研究陳昭如、淡江大學未來學研究所蘇哲安助理教授、台大社會系曾嬿芬教授、台大社會系藍佩嘉助理教授
從2003年12月21日開始進行連署,至2003年12月29日止,收到加盟、連署團體名單如下:
編號 |
團體名稱 |
編號 |
團體名稱 |
立法委員陳景峻國會辦公室 |
|||
立法委員徐中雄國會辦公室 |
|||
學術教育團體 |
|||
|
女學會 |
|
台灣未來學學會 |
|
中央大學性/別研究室 |
|
台灣社會研究季刊 |
|
中華大學景觀建築系 |
|
台灣社會科學研究社 |
|
文化研究學會 |
|
永和社區大學女性主義研究社 |
|
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 |
|
政治與社會哲學評論社 |
|
台北縣永和社區大學 |
|
高雄市社區大學促進會 |
婦女團體 |
|||
|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 |
|
台灣婦女團體全國聯合會 |
|
女工團結生產線 |
|
永和社區大學南洋姐妹會 |
|
女性勞動者權益促進會 |
|
南洋台灣姊妹會 |
|
中華民國新女性聯合會 |
|
高雄市女性行動協會 |
|
台大婦女研究室 |
|
高雄市婦女新知協會 |
|
台北市日日春關懷互助協會 |
|
婦女新知基金會 |
|
台北市婦女新知協會 |
|
雲林縣紫色姊妹協會 |
|
台灣性別人權協會 |
|
|
勞工團體 |
|||
|
人間學社 |
|
勞動人權協會 |
|
工人立法行動委員會 |
|
勞動前線 |
|
台北縣立柑園國中教師會 |
|
敬仁勞工中心 |
|
台灣外勞行動 |
|
新竹縣產業總工會 |
|
台灣國際勞工協會(TIWA) |
|
新事社會服務中心 |
|
桃竹苗勞動服務中心 |
|
漁民勞動人權協會 |
社會改革 |
|||
|
『批判與再造』雜誌社 |
|
外籍配偶人權促進會 |
|
中華民國生活技能協會 |
|
外籍新娘成長關懷協會 |
|
中華民國兩岸家庭關懷協會 |
|
永續台灣文教基金會 |
|
中華民國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
|
生態永續協會 |
|
中華民國越野吉普車運動協會 |
|
兩岸公園網站 |
|
台北律師公會 |
|
美濃愛鄉協進會 |
|
台中縣愛幼會 |
|
洄瀾夢想聯盟 |
|
台灣人權促進會 |
|
夏潮聯合會 |
|
台灣反帝學生組織 |
|
財團法人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 |
|
台灣生命社福協會 |
|
財團法人終身學習基金會 |
|
台灣促進和平基金會 |
|
財團法人導航基金會 |
|
台灣留學大陸同學會 |
|
國際醫療行動協會 |
|
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 |
|
愛滋感染者權益促進會 |
|
台灣愛之希望協會 |
|
Stella Maris International Sevice Center |
連署學者名單(依姓氏筆劃排列)
姓名 |
職稱 |
丁乃非 |
中央大學英文系教授 |
王志弘 |
世新大學社會發展所助理教授 |
王振寰 |
東海大學社會系教授、東海社會科學院院長 |
丘延亮 |
香港浸信大學教授 |
卡維波 |
中央大學英文系教授 |
白瑞梅 |
中央大學英文系副教授 |
成令方 |
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所教授 |
成露茜 |
新大學傳播學院院長 |
朱元鴻 |
交大社會與文化研究所教授 |
何青蓉 |
高師大成人教育所副教授 |
何春蕤 |
中央大學英文系教授 |
何翠萍 |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
余漢儀 |
台灣大學社會工作系教授 |
吳毓瀅 |
台北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教授 |
李丁讚 |
清華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 |
李尚仁 |
台大醫學院社會醫學科助理教授 |
李根芳 |
中正英美系助理教授 |
周雨樺 |
台北醫學院護理系副教授 |
林思平 |
世新大學新聞系助理教授 |
林淑芬 |
東吳大學政治系副教授 |
施正鋒 |
淡江大學公共行政系教授 |
柯乃熒 |
成大醫學院護理系助理教授 |
范雲 |
中研院社會所助理研究員 |
夏曉鵑 |
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副教授 |
夏鑄九 |
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教授 |
徐進鈺 |
台灣大學地理系副教授 |
張小虹 |
台灣大學外文系教授 |
張茂桂 |
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 |
張錦華 |
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教授 |
郭書琴 |
康乃爾大學法學院訪問學者 |
陳巨擘 |
中山大學通識教育中心講師 |
陳光興 |
清華大學外文系教授 |
陳宜中 |
中研院社科所助理研究員 |
陳宜倩 |
世新大學性別研究所助理教授 |
陳信行 |
世新大學社會發展所助理教授 |
陳奕麟 |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研究員 |
陳建甫 |
淡江大學未來學所助理教授 |
陳昭如 |
台灣大學法學院博士後研究 |
陳美華 |
英約克大學婦女研究博士 |
陳瑤華 |
東吳大學哲學系教授 |
傅濟功 |
台東師範學院語教系教授 |
曾嬿芬 |
台灣大學社會系教授 |
馮建三 |
政大新聞系教授 |
黃長玲 |
台灣大學政治系副教授 |
黃德北 |
世新大學社會發展所所長 |
黃默 |
東吳大學張佛泉人權研究中心 |
楊祖珺 |
文化大學大眾傳播系助理教授 |
廖元豪 |
東吳大學法律學系助理教授 |
翟本瑞 |
南華大學社會所教授 |
趙彥寧 |
東海大學社會系副教授 |
趙剛 |
東海大學社會系教授 |
劉欣蓉 |
淡江大學建築系講師 |
劉紀蕙 |
交大社會與文化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
劉靜怡 |
中央大學產業經濟研究所 |
潘美玲 |
元智大學社會系助理教授 |
潘淑滿 |
師範大學社教系副教授 |
錢永祥 |
中研院社科所研究員 |
瞿宛文 |
中研院社科所研究員 |
藍佩嘉 |
台灣大學社會系助理教授 |
魏捷茲 |
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副教授 |
羅世宏 |
國立中正大學傳播系助理教授 |
蘇哲安 |
淡江大學未來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
龔宜君 |
淡大東南亞研究所所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