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婚姻家庭

過往婚姻家庭法律有許多歧視女性的條文,數十年來我們以批判、聲請釋憲及國會遊說等倡議,推動了許多法律改革,並促使家事審理的專業化。未來我們持續追求落實多元型態的家庭中,無分性別都受國家保障、享有平等及受尊重的生活。

「2008母親節從母姓徵文活動」獲選文章-第一名

其實對我而言,是否從母姓這個議題從來不是個大問題,然而當有些人知道我家的特殊情況之後,那驚訝的神情常常被我來拿轉述給父母聽。

  我們全家都姓李,但是我還得先聲明我媽媽並沒有冠夫姓。是的,我們是一個同姓聯姻的家庭。從國小開始,每當有人知道媽媽的姓名之後,臉上都會露出疑惑的神情,一開始我還會很正經的向大家解釋,久而久之,一方面其實自己也懶惰這樣不斷敘述的行為,另一方面我也想嘗試看看,如果我採用另一種解釋,不知道大 家會不會有更令我訝異的表情?

  正基於這樣惡作劇的想像,每當一有人談到這個話題,我總是率先跳出來說:「因為我跟媽媽姓。」其實不難想像,大家的臉上又是一抹疑惑,因為他們會質疑我並非單親的身分,所以我必須再度正經八百地說:「因為我跟媽媽姓!」接下來,大家就會開始認真地聽我談論我的姓氏成形之因。

  我是這麼說的,自從父母親不在乎外界世俗倫理的無謂束縛,仍是在愛情的滋潤之下爭取其同姓之婚,我們家庭的觀念就顯得更益開放,並且在家庭討論之下因而決定改從母姓,雖然本質上看起來沒有差異。

  說真的,有一部分我確實是瞎扯,但是從父姓或母性的觀念對我而言其實並沒有衝突,更大的原因是因為我是來自單「姓」家庭。父親或者母親的認同對我而 言,即排除以姓氏的認同為定論,更多的是來自家庭的相互關係,因此是否從父姓抑或是否從母姓在我看來只是一個家族姓氏的掛名,我更在乎的是如何認同自己、認同自己於家庭甚至他人心中的定位。

  打從國中就開始有「從母姓」這個想法,一方面在抱怨為何我們不能自己決定自己的姓名,而非得由他人命名;另一方面則是刻意地想要挑戰這個以父為主的社會觀點。除了告知父母同學對於同姓之婚的疑惑外,我也這麼向父母談起有無從母姓的可能,我的父母很樂意地與我討論這個話題,一笑置之地回應同姓之婚的議 題,並且肯定我的想法,告訴我一個人的養成雖然外界的影響甚多,但是自我認知的心態更是重要。

  正因如此,對我而言「從母姓」的意圖不單只是為了打破父系社會的沙文主義,更是對我自我意識的認知、自我生命的追尋以及建構自己的歷史,無論是選擇父系還是母系歷史,皆是一個人之所以為人的價值肯定。

議題分類: